浅谈小学语文古文教学
2021-09-10葛红建
摘 要: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不仅是积累文化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语文和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任。古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教好了古文,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饱满,为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打好基础。那么,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好古文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37-02
引 言
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我国古代诞生了诸多文学经典,而文言文是这些古典文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只有教好了古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并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打好基础。鉴于此,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在充分认识小学生学习古文目的与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巧妙利用提问、重视基础教学三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记忆,为小学古文课堂赋予生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一)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目的
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其中包含了古人对生活、情感、精神、哲学等多个层面的感悟和认识[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文言词汇与知识,初步感受古文的魅力,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德育效果。
细化来说,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目的有三。
其一,让学生感受古文中的人物关系。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伯牙鼓琴》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探究钟子期与俞伯牙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认识“知音”一词,并让学生知道成语“高山流水”的出处。
其二,让学生初步认识特殊句式。在小学语文古文的教学内容中,特殊句式并不多,但是句式的特殊性非常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这种特殊性,并学会简单分辨古文中判断句、省略句等基本句式,为今后深入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其三,让学生品味古文中富有个性的对话。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个性等信息会通过对话的形式刻画出来。鉴于此,在学习古文后,学生要可以初步感受对话中每个人物的个性,了解古文的精简特征,看到古人的智慧。
(二)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意义
古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它能够使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文学常识,以及与社会现象相关的内容[2]。例如,《学弈》讲述了两人学习下棋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开展科普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棋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
古文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古文的语言优美,有着一定的韵律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知到古文的语言美、韵律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二、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
(一)开展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小学生天生爱玩,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与心理需求。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
例如,在执教《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从互联网中下载讲述自相矛盾故事的动画。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产生较为粗浅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并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与动画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教学游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切身体验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了学生对角色扮演游戏的心理需求与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移到古文学习中,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提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知识,就要帶领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充分的思考,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会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以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状态,而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与其思维过程相对应。鉴于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课堂提问,设置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可以概括全文的问题:“两小儿围绕太阳展开了怎样的辩论呢?”学生未学过课文,无从作答。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翻译文章,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回答教师的问题。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两小儿之中,谁的观点更能打动你呢?为什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集思广益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打开。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为学生展开科普教育,讲述太阳为什么在早上看起来比较大,人感受到的温度却比较低;太阳在中午看起来很小,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重视基础教学,理解作为记忆前提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古文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与背诵的内容,虽然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好,但是这种枯燥乏味的内容难免使学生对古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为学生扫清文章中的理解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记忆。
例如,在执教《杨氏之子》一课时,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的所有文字,并了解这些文字的意思,如“诣”的意思是“拜访”,“乃”的意思是“于是”,让学生在知道生字含义的前提下,学习相关的句子,如“孔君平以诣父”的意思是“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乃呼儿出”的意思是“于是呼唤儿子出来”。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的特殊句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述语法知识。否则,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非常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更为巧妙的教学方式,把原文中语句的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则调整与补充,如给“为设果”补上一个“之”,变成“为之设果”;给“孔指以示儿”补上“果”,变成“孔指果以示儿”。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更好地认识文中的特殊句式,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小学古文教学工作,就要充分地认识教师教好古文与学生学好古文的目的与意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利用提问,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从而提高古文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古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李慧林.小学古文教学方法的思考[J].学周刊,2020(21):51-52.
曹秋华.部编本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6):40-41.
李笋.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50-52.
作者简介:葛红建(1983.12-),女,江苏南通人,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