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探析

2021-09-10王涛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双创大学生

摘要: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截至目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高校的2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政府也对大学生“双创”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为做好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实践中,社会创业环境不够浓厚、创业实践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创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影响创业实践进程的重要因素。对此,高校需要深入分析原因,从环境、机制、方式等角度出发,着力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完善创业机制,重视创业水平,为当代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深入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创业实践

高校开展的创业实践教育是基于“双创”教育战略背景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是当代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的具体支撑,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可享受到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而且“双创”实践项目的开展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高校已创建了多项弹性学分制政策,允许在校学生创业,同时加大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发力度,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助力。 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双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意义

1.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如今社会形态千变万化,社会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尚创业的观念正兴起,为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提供了现实支撑,而且高校大学生参与创业能够带动一部分人实现就业,进而缓解现代社会就业紧张的局面。

2.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价值

国家提倡的“双创”战略,不仅能带动大学生实现就业,而且还能带动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另外,大学生还能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激发其对更多领域的求知欲和探索 欲,从而满足自我精神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3.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状况分析可知,我国大学生创业与国外大学生创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业实践项目进程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导致学生创业项目创新度不够、创业内容缺乏吸引力。 而新时期“双创”背景 下,高校积极与社会多方力量合作,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平台,能够极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其创业积极性,提升其创新能力。

二、基于“双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困境

1.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双创”战略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面临氛围不够浓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当前社会大众对于创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尤其是乡村地区,创业文化及创业精神较为欠缺, 使得社会创业氛围不够良好。 创业氛围的薄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与参 与创业的积极性。

2.创业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部分高校还存在创业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 其一,部分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教育机构等平台深入协作机制较少,使得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只能在校内开展, 项目实践性受到限制。 其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强,融资投资、创业项目、培训教育层面所需的支持都还未全部落实到位,延缓了学生创业实践进程。

3.创业水平质量不高

多数大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发展和创新创业了解不夠深入,而自身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又十分有限,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起点低、技术含量低的创业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创业者在高技术上不占优势,创业魄力及创业风险投资能力较为欠缺的现象逐渐浮现。

三、基于“双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解决路径

1.打造创业基地,提供创业资源保障

学生创业是由创意孵化、公司初创、创业发展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需要专门的指导跟相应的资源。创意孵化阶段需要专家对学生的创意进行甄选,然后再打造成可以落地的创业项目。公司初创阶段需要成熟的创业团队,需要创业初始资金,同时对场地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创业发展阶段则需要进行较大规模融资,也需要扩大规模等。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学生创业初期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基本都需要学校出面解决。所以需要高校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应对,成立高校创业园是一个好的选择。高校创业园是一个创业指导平台、也是服务平台、更是保障平台,能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创业交流等活动。高校创业园不仅能提供足够的场地,还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其配套的创业政策也能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软环境,能极大地降低学生创业的成本,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

2.丰富项目来源,提高创业质量

好的项目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创业项目,要么是模式新,能盘活更多资源,并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要么是技术新,能提供前所未有的产品或服务。然而模式容易模仿也更容易被替代,这个弊端对于资源欠缺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而基于新技术的创业,由于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这类创业在竞争上有着天然优势,所以只有具有高新技术的创业项目才更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更有竞争力。高校依托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化学、微加工等前沿领域,通过对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便能更好地占领科研高地,这样的项目往往能与市场上的技术形成代差,从而也能更好地转化为极具竞争力的创业项目。创业学生若能从中选取创业项目,必定能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清艳.“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92-93.

[2]林涛,韩凤琴.双创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8):39-40.

[3]李禄峰.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20(11):38-39.

[4] 范亚丽,陈旭阳.当代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0(4):76-78.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王涛(1980.05-),男,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工作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食品发酵与酿造。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双创大学生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