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和心理疏导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的实践研究

2021-09-10刘朋勃罗思航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毒心理疏导

刘朋勃 罗思航

摘要:根据统计,我国目前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近百万,其中大学生感染者不在少数,并且大学生感染人数每年增长率超过了30%,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可忽视的情况,所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艾滋病预防成为了当务之急;为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进行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和实践研究;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学生远离艾滋病毒的同时,也从心理上进行预防。从已有的实践得知,预防大学生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同伴教育和心理疏导。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践研究的方式,明确概念并且提出同伴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于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的实际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毒;同伴教育;心理疏导

引言:根据目前数据表明,全国现存的艾滋病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急速上升,其中的大学生感染者数量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大半;不仅如此,在我国,现存的艾滋病患者20-24岁学生的比例已达到50%,并且还在逐年递增,足以可见大学生艾滋患病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引起重视,对艾滋病干预的刻不容缓。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进行艾滋病的预防工作,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学生远离艾滋病毒的同时,也从心理上进行预防。从已有的实践得知,预防大学生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同伴教育和心理疏导。

一、概念界定

1.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的概念是有英国人贝尔(Andrew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提出,是指在相同背景下成长或拥有共同的后天经历的群体在一个范围里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主要是一种在同龄人之间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有几个优点:文化背景相同所以没有代沟;相互之间有很强的吸引力,效果显著;同龄人之间的说服力更强,接受度更高;经济适用。综上所述,同伴教育的目的是让有共同背景的同龄人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和帮助的目的。同伴教育是目前各大科学家认为对艾滋病预防最有意义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还能够让青少年远离艾滋,是目前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

2.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旨在通过言语的沟通,引导个体进行改变改变,最终达到改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心理学各流派不同方向的研究,都揭示出“自我”发展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防御机制,自我以此与环境互动。

倘若个体有机会观察到“自我”如何限制了自己的成长,会愿意作出新的选择以提高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就好比是,原先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给自己做了一套盔甲;现在这身已经穿得习惯了的盔甲很重,并且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却又不敢放下,甚至不知道是盔甲限制了我们的自由,而怪罪于是环境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心理疏导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1梳理

对来访者进行“行为—情感—认知”的追溯,发现他的“错误认知”和“错误模式“。

1.2泄压

幫助受助者从“错误认知、错误模式”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1.3引导

引导受助者作出新的选择,尝试新的行为方式。

二、艾滋病导致的病理问题

艾滋感染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很有可能感染多种类型感染和癌症。

1.常见感染:肺囊虫性肺炎(PCP);念珠菌病(鹅口疮);结核病(TB);巨细胞病毒;隐球菌性脑膜炎;弓形虫病

2.常见癌症:淋巴癌;卡波西氏肉瘤

3.其他并发症:慢性综合征;神经系统并发症;肾脏疾病;肝病

三、艾滋病导致的心理问题

正如罗莎·塔里罗·马拉斯拉(Rosa Tariro Mahlasera)所说:“当一个人的艾滋病毒检测呈阳性时,人们可以认为整个世界已经终结,未来没有希望。”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很沉重,他们伴随着抑郁症和焦虑症,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疼痛还要面对社会的污名和歧视。

1.抑郁症

抑郁症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尽管抑郁症的患病率很高,但是在一般的医学人群中,常常因为未被诊断出来而耽误了治疗;抑郁症是感染了艾滋病的青少年最大的威胁,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包括高昂的药物治疗费用,生活的压力,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不见好转的病情。抑郁症的患病率随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但是,在干预的帮助下,抑郁症的患病率会有所下降。同时,抑郁症也是影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用于治疗艾滋的药物)效果的一个非常中药的因素,因此,抑郁者艾滋病患者很有可能会错过更加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症的发现和干预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抑郁症的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恐惧与孤立

艾滋病毒的另一种心理影响是恐惧。在一个人被诊断出感染了艾滋病毒之后,他们会经常被污名化从而透露出恐惧。这通常会带来很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同伴教育对于控制恐惧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青少年而言,恐惧会直接导致死亡,然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担心无法公开病情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丧生。医生在诊断时,通常会担心告知艾滋病毒感染者事实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恐惧情绪,所以一般不会当场告知结果。当发现某人艾滋病毒呈阳性时,需要给他们一段接受这个事实的时间段,而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创伤和恐惧,会导致感染者的生活不堪重负,所以对艾滋患者的恐惧进行干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

3.污名与歧视

污名化和歧视等负面社会后果也是艾滋患者在披露自己的身份时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这个后果通常导致婚姻和就业选择受限,甚至可能导致离婚。对艾滋的污名化和歧视往往是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他们担心告知社会真相会毁灭他们自己的生活,因为社会对于艾滋患者的接受度还是相对比较低。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来自社会的异样眼光远远比病毒本身更伤人,他们害怕被社会抛弃,被同学朋友鼓励,家人嫌弃;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的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从而导致自己不进行正规的治疗和干预。同时,抑郁症和焦虑症它们本身会受到歧视。因此,既患有艾滋病毒又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被认为是双重污名化的双重负担。

通过对上述陈述可以得出结论,艾滋病毒的心理影响主要是由于缺乏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支持,护理,知识和认可。家庭和同伴团体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为艾滋病毒携带者提供心理,经济和社会稳定,还可以减轻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因此,建议全球各国都应采取能够适应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经济需求的政策。让更多的弱势社区参与进来也很重要,这可以通过开展宣传运动来教育人们有关艾滋病毒的心理影响来实现。还需要学校培训对艾滋病毒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方面的专家的医护人员,以及对任何患者都可以使用的设施,而不论疾病的心理支持状况如何。此外,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的整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在政府卫生服务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之间架起了桥梁,并为他们提供咨询和支持。艾滋病毒感染者需要家人,朋友和医务工作者的支持,才能克服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心理影响。

四、艾滋病预防和宣传的方法

1.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还没有能够预防艾滋病毒的疫苗,也没有治疗艾滋的特效药;但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预防艾滋,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

1.1使用治疗作为预防措施(TasP):

如果您感染了HIV,服用HIV药物可以使您的伴侣免受病毒感染。使用TasP意味著完全按照处方服药并进行定期检查。

1.2如果您接触过HIV,请使用接触后预防(PEP):

如果您认为自己已遭受性,针头或工作场所暴露,有可能接触到HIV,请及时医生或去急诊室,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阻断药物,在头72小时之内服用PEP可以大大降低您感染HIV的风险。

1.3每次做爱时都要使用新的避孕套:

每次发生肛交或阴道性交时,都要使用新的避套;并且,确保自己性伴侣的安全,进行安全性行为。

1.4使用干净的针头:

如果您使用针头注射药物(或者纹眉/纹身等),请确保它是无菌的并且不要共享。

2.艾滋病预防的宣传

2.1在各类大型校园活动上进行艾滋病科普宣传

印发海报和各类宣传手册,详细介绍艾滋病如何预防以及第一时间如何阻断和自救等,向学生科普基本常识没,让学生对艾滋有深入的了解;同时结合“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的宣传,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增强活动宣传的影响力。

2.2定时举行讲座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艾滋病,消除同学们对于艾滋的误解和歧视,同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病。

2.3定期进行心理干预团体辅导

从同伴教育出发,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心理辅导;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宣传艾滋的目的;

2.4邀请家长和老师一起,与学生一起进行艾滋病宣传活动互动

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同时向三方传递预防艾滋的方法,旨在消除误会和偏见,让学生可以从老师家长处获得支持。

总之,学校要大力开展同伴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从而保证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这不仅仅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利军,樊红光,尹小静.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47.

[2]王继承,许天娇,朱玉霞,朱敏敏.美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学理论研究,2015.

[3]霍楠岳,日失,宋兴怡,徐选国,姜峰.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践模式[J].医学与社会,2011(1).

[4]朱敏,崔丽.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项目评估浅析[J].卫生软科学,2012,10(26).

[5]胡国良,廖清华,汪国勋.江西省大中专学校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2,8(1):31-35.

[6]常春.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能力

课题题目:云南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性别差异研究(2020J0944)。

作者简介:刘朋勃(1984.10.28-),男,汉,陕西西安,本科,讲师,心理学。

通讯作者:罗思航(1992.5-),女,汉族,浙江省龙泉市,助教,硕士研究生,硕士,中医学专业。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51)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艾滋病毒心理疏导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艾滋病: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异性交往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口腔乳酸杆菌抑制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