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态下法院对社会治理的助力

2021-09-10张宇程

客联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产品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张宇程

【摘 要】法院正常审执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常态下,法院系统持续稳定地向社会提供着包括公正审判、维护社会秩序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法院系统在尽量保障正常的审执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公共服务的输出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实际行动,借助新理念和新平台,以新的形式助力于社会治理。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

一、引言

公共管理学理论认为,公共组织是依照一定法律程序建立的以实现公共目标为目的,并致力于向社会提供稳定的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的组织实体。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包括两大部分:广义上的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管理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管理。而法院这种司法审判机构,属于广义的政府组织的范畴。法院作为公共组织中的一部分,它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依法打击犯罪、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如果说审判是法院向社会提供的服务,那么法院的“产品”,就是司法裁判。诉讼服务围绕司法裁判,持续向社会供应特殊的公共服务。通过增加更多的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诉讼服务实现标准化,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平等、便捷的诉讼服务,从而让人民群众得以从司法改革中受益。诉讼服务应该以便民化设定为引领、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信息化技术为赋能、以职业化队伍为保障。只有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并以清单式服务为原则,先将承诺向社会公开,继而按步骤实施,再依据群众需求和审判工作客观需要,准确并细化服务的流程、标准,明确功能,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多层次的诉讼需求。常态化条件下,法院通过输出稳定的公共服务供给,从而助力于社会治理;那么非常态下,法院提供的公共服务又有哪变化呢?

我们当前经历的最大规模的非常态事件,就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了。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让全国人民遭遇了一场猝不及防的战“疫”。疫情暴发后,全国人民被限制外出并居家隔离,此时交通不便、快递停运、法院延迟上班、机关企事业单位相继停工停产,大量案件无法如常审理、执行,人民法院依法解决纠纷受到了较大影响。法院审执工作始终需要保持平稳有序的运行,这是因为法院的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福祉。然而,法院不光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有序地为群众解决急难事,保障审执工作不打烊;又要在抗“疫”的背景下,保障人民群众和法院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如何既能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尽量避免人群聚集;还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各项诉讼和实体权利,成为各地法院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各级法院进行了统一部署和指导,法院系统努力打出一套组合拳,保障了公共服务即使在非常态下也不会“断供”。

二、法院系统在非常态下对维持公共服务供给的努力与尝试

全国抗“疫”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此时各地法院相继关闭诉讼服务中心等群众来访接待场所;然后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进入常态化防控的新阶段,各地法院又陆续恢复了现场办公,法院此时的运作与平常无异,因此,本文所指的“非常态”,主要指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第一阶段。非常态下,法院主要从行动、理念、技术等方面,努力提供公共服务,以助力社会治理,即在实际行动上投入人力物力充实社区、在办公模式上推行非接触式诉讼、在审执方式上推广智慧法院应用。

(一)首先是下沉并充实社区。

此阶段,各级法院向社区下沉了大量工作人员,参与了值勤、为居民测量体温、对出入进行登记等防控工作,用行动来直接为全社会抗疫助力。

(二)然后是非接触式诉讼理念的提出。

法院有义务在防疫期间尽量减少当事人和自身工作人员的跨区域流动。面对当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每减少一次当事人到院立案诉讼,就少一分诉讼参与人、来访群众和法院干警的风险,同时也能维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各地法院在暂时关闭诉讼服务中心等群众来访接待场所的同时,又通过积极创新诉讼服务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平台,进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并将开庭等审判活动移步到网络上,以最大程度便利當事人及代理人参与诉讼。这种“非接触式”诉讼服务既减少了人员的流动与接触,有防止了病毒的扩散传播,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非接触”式诉讼服务,让诉讼服务从现实的面对面走到了虚拟的网络,看不见的网络覆盖了案件的立案、调解、开庭、送达等几乎所有的流程,诉讼服务工作也因此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及网络化。司法活动对非接触的尝试,让“隔空办案”成为了可能。这样既能避免人员流动和聚集,降低病毒扩散传播的风险,又能缓解部分当事人因无法出行而产生的诉讼难问题。

(三)最后是智慧法院的推广。

智慧法院依托的平台是“中国移动微法院”。我国的智慧法院建设、互联网司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i。司法工作在运用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之后,不仅让法院工作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还让法官缓解了因“案多人少”而增加的办案压力,同时对审判执行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也会有助于让司法改革措施实现落地。在疫情防控的最关键阶段,智慧法院充分运用了其建设成果,这不仅是因应当时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审判模式的重大革新。要让互联网司法成为一种习惯,智慧法院建设不应只满足于在抗疫中大显身手,更应该主动将其建设成果更好更充分地惠及于广大的人民群众。

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人民法院审执工作平稳有序运行,最高人民法院还印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以此来督导在线诉讼,让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能得到满足,在线诉讼也得以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有力的司法保障措施之一。

三、非常态下法院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果与问题

(一)首先是成果:

法院虽然暂停了现场办公,但审执工作却没有“打烊”。从2020年1月疫情开始至3月18日,全国各级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212万件,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89.8万ii件。仅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9日期间,全国法院就在线受理了22万余件的立案申请,其中成功立案的有14万余件iii。截止到2020年5月27日,全国法院在抗疫期间共完成网上立案136万件iv。

疫情期间,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了中国移动微法院提供的一站式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等诉讼服务,用户数及活跃度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国移动微法院实名用户数量已达139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2.7亿次。在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诉讼活动通过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得到了有效保障。截止到2020年3月,中国移动微法院新增用户约39万人,全国法院累计使用移动微法院发送文书453.38万次,运用移动微法院完成文书送达26.68万次,节约送达经费1亿v余元。

(二)再来说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然而,法院系统在非常态下提供的公共服务,毕竟是临时举措,属于一种摸索,有成果,也会有问题产生。当前,人民法院的互联网司法建设还于摸索完善的过程,难免存在规则不明、标准不清晰、程序不同等问题。

从总体上看,在疫情这种突发情况下,法院并没有对智慧法院平台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其利用频率还是偏低的,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其实是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

对此的分析是:其一、智慧法院这种线上工作模式还远未成为人民法院的主流工作模式,总体上看,当前的主流仍是传统的线下诉讼方式。由于在线理念还不深入、实践做法尚不成熟、配套机制也不完善、技术设备不到位等原因,在线诉讼还未成为工作常态。其二、传统司法程序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迟缓。新冠疫情的突发性和政府政令的变动性,会打乱司法活动的既有安排。原有的诉讼流程被暂时搁置,应急用的在线司法程序又操之过急,两相叠加,造成了诉讼推进时的困难,导致许多案件的审判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对上述问题的应对,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一是强化对智慧法院软硬件的建设。通过科技手段弥补传统司法运作模式的缺陷。比如可以通过加强人员培训的方式来实现。二是不能强行推广在线诉讼而放弃线下司法,要把握“简过程不减权利”,提效率不牺牲公正的原则。三是对于困难群众,应以保障其基本诉讼权利为优先工作。另外,“非接触性审判”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一方面,法律援助或公益律师要加强力量多辅助社会,另一方面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引导和帮助,传统的面对面的庭审,需要作为基本保底和补充。

四、结语

疫情当前,人民法院责无旁贷,司法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牢筑司法“防疫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彰显了人民法院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应急状态下,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注釋:

i 2020年 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指出,2019年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法院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服务、智慧执行等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走出了一条法院信息化的中国道路。

ii 孙航:《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民商事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报》2020年3月25日,第1版 总第7993期

iii 高司平:《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优势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法院互联网司法创新实践述评》,《人民法院报》2020年3月12日,第1版 总第7980期)

iv 孙航 万紫千:《有“硬核”有“温度”,这份战“疫”成绩单够实在—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最高法工作报告抗击疫情工作成果》,《人民法院报》2020年5月27日,第3版 总第8050期)

v 此段落数据都来自 孙航:《“掌上”司法服务 解疫情期间诉讼之急—中国移动微法院累计访问量超二点七亿次 用户数及活跃度大幅增长》,《人民法院报》2020年5月7日,第1版 总第8030期

猜你喜欢

公共产品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公共产品消费视角下边缘地旅游剥夺及其应对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