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

2021-09-10杨卓

健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肺功能

杨卓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与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对比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FVC、FEV1、PEF、MM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肺功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致死率,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在病情晚期还会出现脏器功能障碍,诱发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有研究指出,常规护理模式相对单一,对患者护理效果较差,无法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肺康复锻炼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1]。本次研究针对早期肺康复锻炼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1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83±3.2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5.75±3.14)岁。两组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严重精神异常;昏迷、休克、无法正常交流。

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实施机械通气、生命指标监测、用药护理等。

观察组实施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①成立康复锻炼小组,包括主管护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等,在相关专家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护理干预措施。②安全保护措施: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肺康复内容,并对治疗时间等进行调整。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确保患者呼吸、血压等处于正常状态。再试试中,需要小组成员对患者疾病有所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锻炼方案进行动态化调整。③肺康复锻:首先对患者实施床上肢体被动活动,并对患者肌肉进行按摩,每日4次,每次30min;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病情提高训练强度,可嘱咐患者于创伤拉握力器、橡皮绳以及抬高四肢等激励训练,每日4次,训练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同时可嘱咐患者带机于床边坐立,每日1次。随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安排患者下床活动训练,每日2次,包括床旁坐、站立以及缓慢行走,每日2次,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对于脱机期患者,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吹气球、深呼吸等训练,每日4次,每次15~30min。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对比。包括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峰流速(PEF)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并發症发生率对比。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肌肉萎缩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FVC、FEV1、PEF、MM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有临床研究指出,肺康复锻炼模式在ICU病房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病死率,且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因而患者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适当的早期肺康复锻炼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经肺功能康复锻炼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且肺活量得到有效提高。根据临床研究指出,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充分确保患者安全下,设计了进阶式肺康复锻炼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护理对象的病情动态变化,对患者护理锻炼策略进行调整,同时在护理中将安全护理理念渗透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护理的安全性,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一旦患者自述无法耐受或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异常,则及时停止锻炼行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可有益于患者肺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恢复效果[3]。在本此研究中,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对呼吸窘迫患者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付, 梁敏琼, 李秋勉,等. 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 (8):65-69.

[2]郭萃蓉.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重症ARDS患者效果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8):25-26.

(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猜你喜欢

肺功能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肺福康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CAT评分的影响
普伐他汀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家庭延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缓解期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上海市虹桥街道居民肺功能调查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