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个案浅谈如何干预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心理问题

2021-09-10叶顺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干预策略心理问题

叶顺兰

摘  要: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题,特别是离异家庭独生子女更是令人担忧。为了促进离异家庭独生子女主动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对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学生个案阐述了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实施心理问题干预的策略。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学生表现;案例分析;干预策略

我国政府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独生子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而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问题更是令人担忧。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这让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在他们心里,爸爸妈妈就是家,一旦父母离异,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失去归属感,从而变得性格孤僻、自闭,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来谈谈对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干预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表现

我班有个叫梁某某的男同学,个子矮小,学习成绩较差。我刚接班时发现他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里,很少与同学交谈。平时独自来往,下课总是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同学在玩。上课时眼睛无神,经常发呆,有时就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或在书本上乱写乱画,有时还向周围同学扔小纸屑。课后经常不完成作业。我找他谈话,他一声不吭,面无表情。我感觉他有很严重的自卑心理问题。

二、案例分析

通过我对梁某某同学的观察以及与其家长谈话中了解到他产生这些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环境突变。梁某某同学的父母在他读四年级时离异,他被法院判给爸爸抚养,而他爸爸平时工作较忙,无暇照顾他。父母离异后,他得不到母亲的爱,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他总猜疑别人会在自己背后说他父母离婚了,由此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2.长辈的过分娇宠。父母离异后,他就住在爷爷奶奶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爷爷奶奶对他娇惯溺爱、纵容放任,对其千依百顺,他在家里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3.学习缺乏自信。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大人也没有给予他关爱和正确的引导。父母离异后,一个孩子需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加上缺少目标和动力,成绩越来越差,到了六年级他就有了厌学的情绪。

三、对学生心理问题实施干预的策略

(一)爱与鼓励是是最好的良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异家庭独生子女,他们渴望亲情,对老师的爱更为敏感。如果教师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爱意和温暖,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自信,变得更加乐观向上,这样子教师与学生之间才可以构建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亲密信任的友好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才会放下,才会把自己的彷徨无奈和烦恼等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针对梁某某同学学习、生活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首先我主动找他谈心,了解他为什么会出现那些问题,是否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接着我与他以书信的形式交流,让他把自己不开心的事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中给予他有效的心理辅导,教会他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内心压力,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向好的方面去想,经常保持愉悦的情怀。慢慢地发现他对我没有了戒备的心理,我又鼓励他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与别人共享欢乐。

(二) 同学帮助,让其融入班级集体

大部分离异家庭的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很卑微,有很强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他们心底里渴望得到帮助,但又不愿意主动要求帮助,同时他们又特别需要他人的尊重、关心、体贴。无论何时,不能揭他们伤疤,更不能嘲笑和歧视他们。为帮助梁某某克服自卑感,让他的心灵得到抚慰,我先组织班干部主动关心和帮助他。然后通过班干部带动其他同学去亲近他、关心他,热心帮助他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从内心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关爱和尊重,感受到班集体给他的温暖,让他恢复自己的自尊心,帮助他改善与同学朋友之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通过搞一些班级集体活动,让他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增强他与同学之间的感情。

(三)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

挫折和失败是困扰离异家庭独生子女的又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脆弱的内心更害怕遭受挫折和失败。梁某某同学同样也有这个心理问题。为了让他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失败和挫折,我平时会帮助他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我会对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及时表扬,多点鼓励和赞赏他,让他重获信心。我发现他有跑步的特长,于是在校运会上安排他参加200米的田径项目。在赛道上他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老师同学为他喝彩,这时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事后我安排他做“体育科代表”,让同学们向他学习。梁某某感到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他,在体育课上也积极表现自己。

(四)积极与家长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所以平时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方法进行及时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四、辅导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某某同学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变。找他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他还经常与同学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更为高兴的是,他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们还常常看见他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结语:面对目前离异家庭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要教育工作者处处做有心人。善于从学生的外部表现中,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点。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寻找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强自身承受挫折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曹梅静.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

[2]刘利群.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J]. 教学与管理,2000,(8).

[3]卢燕妮.小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及消除对策[J]. 新教育,2017,(01)

(作者单位:肇庆市第一小学,广东   肇庆   526000)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干预策略心理问题
请你们关心我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城市里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失落的一角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