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地理,“人地协调观”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2021-09-10张辉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清远市空间结构

张辉

摘  要:笔者以任教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周边生活居住地——广东清远清城市辖区新城片区为真实情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壁垒打破,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充分挖掘新城片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等内容,从空间与时间视角认识城市内部结构并印证地理原理,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的达成、关键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地理;人地协调观;城市空间结构;地图绘制

高中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关于学习目标的描述突显“结合实例,树立人地协调观”,表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务必在课堂中落地。笔者有幸参加2021年清远市教研院春季学期“示导课”展示活动,三番五次打磨设计,几经改进探索目标达成策略,最终用真实情境、生活经验去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壁垒打破,组织学习小组进行研讨,可以很好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及解题能力的提升。

具体结合本节课打磨过程,秉承“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谈几点体会,以期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一、动手绘制地图,以空间视角看城市空间结构

地图是用地理 “语言”描述世界的方式,绘制地图是高中生地理素养要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本节教学中,选用“接地气”乡土实例《清远清城》地图绘制,经历多次的磨课探索。第一次,教师仅把绘制地图的要求给出,学生按要求绘制地图,难度较大, 费时长,形状不统一,特别是地标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不准确。几经实践改进,最终给学生准备好空白的轮廓图,即清城区新城中心片区,恰好这是以本校为中心的一小片区域(位置:北江以南,Y165以北,东至清远高铁站站前路,西至广清大道107国道),这样学生在上面绘图,更准确科学。同时,为目标达到设计任务一给学生完成。

任务一:探寻城市的秘密。

根據绘制地图的体验,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并选取其中一个问题的内容收集、整理、概括、总结制作成PPT或者实物展示学习效果。

问题1,土地利用的类型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区?有什么特点?

问题2,城市的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城市中主要的功能区有哪些?它们分布在什么位置?

问题3,住宅区有哪些类型?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上学生绘制地图实物作品,“意外”地收获到一个小组作品,他们为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便,在某些地标配以简短文字说明。如清远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清远市的行政管理机关。清远市人民医院,1939年始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迁于现址,占地达16.5万平方米,2020年扩建教学楼、办公楼等两幢大楼,进一步补充医患紧张的局面。清远市华侨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迁于现址,校园占地300亩,有90个教学班,师生约5000人,是航空航天特色学校。碧桂园山湖城学校,九年一贯公立中小学,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提供2700优质学位,是新城片区公办中小学学位继清城区风翔小学、田家炳实验学校小学部等再一次扩容。

如此,学习小组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综合成员的已有“认知、经验”,置身“真实情境”,站在最高处,俯瞰整个新城片区,在全局上把握城市土地类型、功能区、住宅区分化等地理要素、景观内容,印证地理原理,可谓水到渠成。学生手捧自己的作品展示,如图1,举手投足、精神面貌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

二、微视频推送,以时间视角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在本节教学中,笔者推送了两段微视频《2020年清远市清城区招商宣传片》《燕湖新城规划片》供学生观看,学生带着任务二的要求从时间视角看新城的发展与演变,地理景观变化真实感受与规划感悟,小组合作再次绘制燕湖新城预测地图,这样,学生前后绘制了两幅地图,现状与未来视觉冲突,更好地从时间视角看新城演变。

任务二:欣赏与思考。

针对燕湖新城规划,有人认为建了高档小区抬高房价对市民百害无一利,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以“地理人”的视角,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课堂上学生从时空综合分析,是否有利于建立绿色的或可持续的人地关系,是否能够为人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提升幸福感,是否有利于增强文化活力,是否实现了市辖区特别是燕湖新城版块地区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是否”,充分表明学生可以用地理知识解释过去、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三、拓展研学,学生“走出去”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备课组研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城市空间”部分的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经收集、整理、筛选,提取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地理概念,制作概念图展示给学生,如图2,然后挖掘生活地区的地理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尾声,提出学习任务三供学生课后拓展研学。

任务三:做城市的主人。

曾有报道说清远是“珠三角的后花园”“桥头堡”。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考察时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作为清远市的市民,清城的主人,请你以“地理人”的专业视角,结合本节学习,谈一谈清远市的城乡空间结构应该如何优化? 以书面形式书写建议,提交给华侨中学的清远市清城区人大代表教师。

学生小组经过调查,查阅清远市人民政府站近年来的《清远市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以主人翁的精神,提出了清远市城乡空间优化的重点在郊区,从乡村振兴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层面建议,以实现“英德连樟”为代表的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侨中学子,向本市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动手绘制地图”“时间视角看演变” “拓展研学”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人地协调观得以形成与发展,积累学习地理的方法,也收获学习地理的习惯。总之,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助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给力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的达成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玥,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以人教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J],地理教学,2017年第15期:19-21,39.

[2] 尹良恒,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J],地理教学,2018年第20期:17-19,64.

[3] 焦利,结合乡土地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城市空间结构”一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7年第17期:31-34.

[4] 徐海龙,追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信”“达”“雅”——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为例,课程与教学,2020年第十九期:59-61.

(作者单位:清远市华侨中学,广东   清远   511510)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清远市空间结构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