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角度谈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研究
2021-09-10黄国燕邓小艳
黄国燕 邓小艳
摘要: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民族服饰资源文化丰富的地区。其多元化的服饰造型、纹样、色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作为一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挖掘其中的特色文化,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研究与探索,并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尽心尽力。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为出发点,对其中的主要内涵、研究意义、传播方式上进行浅析,对如何进行服装服饰、纹样创新设计和文化传承进行有机结合,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民族服饰创新深入课堂,提高年轻人对服饰创新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广西;民族服饰;研究与探索;教学改革
广西作为一个有1800 万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的多民族居住地区,有着丰富、绚丽、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服饰是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步深入,各高校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也在深感肩负重任。《图案设计》、《少数民族纹样设计》、《服装扎染与蜡染》等课程在地方高校中的开设比例也逐年增加。此类课程在广西高校的开设也不仅仅针对的是现代设计,而是在背靠丰富的地域文化背景条件下,依托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结合现代色彩设计、创新设计展开,从而达到创新与传承的目的。
一.问题与现状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并各居一地,南部主要以壮族、瑶族为主,北部主要以侗族、苗族为主。各个民族之间现在已经互通有无,民族服装服饰特色和风格凸显也渐不明显。笔者认为,各个民族间的技艺、纹样、色彩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也各具特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年轻人的思想进步以及时尚的冲击,年轻人对这些“老物件”、“老技艺”的认知已经越来越少,了解的渠道也趋于狭隘,可能只能够在博物馆中体会到民族地区壮丽的民族文化。作为职业院校或高校,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技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有关非遗进校园、民族文化传承讲座等一些列活动。并在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有关民族文化创新设计的内容。但是现阶段的课程安排及授课方法,大部分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偏向于传统教育的授课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太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层面的讲授、死记硬背的应试技巧和机械重复无创新的训练,缺少具有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种应试性的教育很容易使学生丢失自主创新能力,这严重妨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并制约了对民族服饰的理论了解与实践创新,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现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
二.研究背景
广西为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1 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具有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和艺术审美情趣,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美绝伦的民族技能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色彩等内容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世纪80 年代后,由于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走向多元化,传统服饰文化面临时代的淘洗。“脱下民族服饰,藏之箱底;换上时装,张扬入市”是目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现象之一,许多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的存在仅仅保留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个别老人的身上。年轻人进入了开放时尚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受到现代文化教育的灌输与熏陶,对民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缺少对本族服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如何找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下适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途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而且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与探讨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对下一代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
借鉴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今服装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和设计热点。承载着民族文化信息的一种独特个性符号,受到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的喜爱,并致力于挖掘和吸收优秀的民族服饰元素作为设计的主题,渴望从中获得设计创作的灵感。因此,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创新设计研究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服装设计的老师、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怎样教,教什么,更是我们要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教会学生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不应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装饰文化, 应该为民族的设计进行创新和发展运用,深入表达民族服饰的精神内涵,体会传承的另外一层含义,不浮于表面,通过年轻人们年轻的设计理念,结合创新设计手法,传达他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让民族文化通过这个视觉媒介得到传播。
三.研究的意义
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民族服饰造型设计、图案创新设计、工艺创新融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立足地方,灵活教学,积极渗透地方文化特色,进行地域采风与文化调研,学习老技艺,创造新设计与新工艺。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接近于提升学生的民族服饰系统知识的理论高度、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特长人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产生文化归属感与传接的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西少数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常规的课程安排来说,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初步了解先从服装开始,即服装史论课程,然后到专业实践采风,再到图案设计、少数民族服装史、民间技艺实践慢慢展开。但是过度的强调服装设计专业性,定位服装设计为一个集设计、裁剪、缝纫、后期整理为一体的专业,这些流程彼此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可能会让学生忽略了民族文化创新其实也包含其中。
四.研究与探索
1.特色民族服饰文化进课堂
壮锦、绣球、侗绣、苗绣、黑衣壮服饰,瑶族服饰等,这些都是广西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文化。特色民族服饰文化是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具有独特具有高度的文化辨识度,将特色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学中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好奇心与兴趣。通过对民族服装、服饰的制作过程展示,了解最原始的制作工艺,从最低的生产力水平中如何产生如此精美的服装服饰,让学生们产生思考,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如此之高的条件下,与传统工艺产生碰撞,以对比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2.民族服饰文化讲座进校园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和发展绝不仅仅局限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中,而是在这一年龄段中的所有年轻人都应该对其文化进行了解。邀请非遗传承人、民族服饰文化专家文化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作专题讲座或民族服饰文化研讨会。民族服饰文化研讨会的举行,师生参与其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加深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校外文化专家的讲座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给予新的启示,并给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提供了崭新的眼界。
3.进行专业采风与考察活动
深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服饰原生态、技艺传统的地区进行专业考察活动,其主要以见习考察、实践实习形式展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后,结合实地考察的民族特色服饰特征或纹样、色彩元素、工艺手法等内容,进行考察后的艺术创作。创作不是还原,而是需要融入更多的专业知识,对其款式造型、纹样特征、色彩搭配等内容进行合理的再设计。通过具体调查、分析和研究,从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村落环境等方面入手,主动挖掘少数民族各种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通过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出考察民族服饰的造型、结构、惯用色彩和形式特征,形成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五、结语
璀璨绚烂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的在发展,只是慢慢淡化出了人们的视野中。而最为淳朴、单纯、又民风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从一个服装设计教师或者民族服装服饰研究者的角度,需要将这美丽的民族文化不断提炼和创新,改革传播方法,让更多不了解或者想了解此类文化的年轻人学习和掌握民族服装服饰的创新方式方法,打破传统观念,适应当下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创新设计与传承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红晓.依托广西民族服饰优势,建设艺工融合的服装特色专业——以广西科技大学服装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10月15日,19期:142-144
[2]周剑.融入广西民族服饰文化的《民族服装服饰研究》教学方法[J].轻工科技, 2018年3月2日,3期:169-170+172
(廣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柳州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