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021-09-10文会
摘 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具备研究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迫切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的智力教育,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文化知识,还需要借助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真正作用。现阶段如何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措施,目的是进一步体现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使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学科;研究能力;培养措施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该门学科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和自然观,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能力作为个人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借助高中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更好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研究能力包括的内容较多,本文主要从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撰写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角度入手,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在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问题。
一、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研究能力的一部分,所谓研究能力就是要求学生透过书本、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发现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能力是学生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程结束之后,设定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结合研究性课题立足实际生活探索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比如,经济发现中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工业布局不合理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城镇规划问题、交通布局问题等。上述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可以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作为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基础,老师需要通过地理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也可以拓展到课堂外。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用图表材料和地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可以明白图中包含的内涵,能从中提取感性的素材。之后对这些素材进行比较分析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可以将感性的观察成果上升为理性的观察成果。学生观察的过程就是语言到思想、外表到内部、形式到内容、局部到整体转化的过程。图表占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很大比重,图表作为学习地理最为直观的工具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举例来说,在高中地理“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研究京九铁路地形图,并设定以下问题,一是京九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哪些?经过的城市、河流有哪些?并且铁路沿线都有哪些矿产和农产品?二是影响京九铁路选址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三是京九铁路所在区域有哪些地理优势,透过地形图还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四是结合京九铁路地形图分析我国青藏铁路区位优势。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在细密的观察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1-2]。
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综合分析能力也是研究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立足当前社会和生活,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者资料作为背景,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自主研究和交流活動。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明显提高他们自身的研究能力。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措施,找到问题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老师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途径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样可明显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研究性课题的设计上老师可以对学生放手,促使学生自行拟定所要研究的课题和研究目标,这样能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举例来说,老师可以借助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将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将上述材料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其中同学A给出的答案是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能耗产业;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⑤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同学B给出的答案是植树造林,减少对化石燃料等易排放温室气体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分析上述两名学生的答案可以发现他们在获取和解决信息的敏感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同学A更善于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得到策略性的启示。同学B过分按照“地理八股文”式的套话来解答,答不到点子上。还有就是他们在知识、技能的调用和运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与规律的精确性存在差异。不管是哪方面的差异其根源就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不一样。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老师则可以多为学生设计带有背景资料的开放性问题,多多接触这类问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会逐步得到加强[3]。
三、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能力也是研究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则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起课堂之外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能提高学生实际的地理操作技能,对于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在观察大自然现象与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举例来说,在高中地理“生物与土壤”本章节教学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对大自然土壤剖面图进行观察,然后留取不同土壤层次的样本带回实验室,让学生对土壤粒级进行筛分,并开展土壤化学实验分析里面氮、磷、钾等元素,了解土壤肥力。期间将实验数据详细记录下来,将其汇总在一起,分析数据结果,并将本次实验整理成一篇实验报告。此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水污染情况,在调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导致水污染的缘由,并结合具体原因制定解决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设计解决方案。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严谨性科学思维意识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4]。
四、学生撰写能力的培养
撰写能力也是研究能力非常重要的内容。每一项课题研究成果都需要论文或专著的形式。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同样也离不开对学生撰写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就是撰写研究报告,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资料处理和分析的正确方法,将第一手资料整理在一起,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报告提供大量的资料支撑。高中地理教学中带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活动大多都需要书写研究报告,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开展土壤化学实验分析也需要书写实验报告。由此可见,撰写能力与研究能力有密切关系,需要老师们指导学生根据调查资料提出有价值的论点和论据,对该论点进行论证分析,确保论证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5-6]。
五、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研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有高度的相似之处。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需要老师从学生创造能力入手,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不一样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举例来说,在高中地理关于“农业的区位选择”本章节内容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创造力。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些优美的农业图片展示给学生,如大片雪白的棉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沉甸甸的稻穗、黄澄澄的玉米等。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种植的作物会不一样?某个地区发展何种农业是依据什么而确定的?学生具备上述疑问后,老师接着问问学生:“农业区位指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就说了:“是指地理地位和环境条件。”接着老师继续追问:“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可以开展农业活动呢?能不能像QQ农场那样不受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打造出想种什么种什么的万能土地呢?”这带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明显发散学生思维意识,无形之中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7-8]。
结语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条件。地理科学在高中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高中地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满足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也符合我国人才培养计划。以上就是本文总结的高中地理教学学生研究能力培养问题,希望可对该方面研究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景星.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8):22.
[2]赵有.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智慧,2020,(12):136.
[3]方齐朕.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9):93.
[4]陶艳红.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0):694.
[5]王玲琪.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外交流,2019,26(32):228-229.
[6]王明琳.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9,(59):139.
[7]賈彦会.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9,(62):140.
[8]黄曙光.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下旬,2019,(7):195.
作者简介:文会,1974.01,男,山东省平邑县,汉,学 历:本科,职 称:中一,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