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引导 让自读课教学更有效

2021-09-10吴春花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教学反思

摘 要:自读课是部编版教材中的新课型。如何发挥部编版教材自读课真正的教学价值呢?本文认为要从单元目标上进行整体观照,从阅读提示上把握思考主线,在分享讨论中推动自主阅读,从选点迁移上促成巩固运用,即四步引导,从而有效提高自读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自读课;教学反思;四步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0070-02

引  言

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阅读能力的迁移培养,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能力迁移上作为中间链条的自读课,融通课内教读与课外阅读,是承担着全新功能的课型。我校2019年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高学段教师均第一次接触部编版教材,对自读课的教学要求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自读课文未被辨明身份,几乎被等同于教读课,等同于以往的略读课,丧失了部编版教材自读课的教学价值。自读课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对此,笔者以《月迹》一课教学为例,反思自读课的实施路径。

一、自读课思维下的《月迹》教学实践及反思

《月迹》一文虚虚实实、娇美灵动、亦诗亦禅,可教内容非常多。“教材到底要教师教什么?怎样发挥它作为自读课的价值?”笔者不断地追问着自己。在对文本及整个单元进行深入解读后,笔者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发现: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训练目标是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并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四篇课文在展示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方面有所侧重,且在动态描写的运用方法上既有承接又有区分。

环节一:看图猜诗,忆诗中“月迹”

课前互动,看图猜诗。这些诗人笔下的月亮分别出现在哪些地方?由此引出“月迹”话题。看图猜诗句具有游戏性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环节二:反馈预习,找文中“月迹”

反馈预习作业——月迹图的填写情况,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紧扣“月迹”完成初读,梳理信息。

环节三:合作探究,体会“有趣的地方”

(1)聚焦提示语“有趣的地方”。学生合作学习,划出感到最有趣的词句,并说出有趣的理由,特别是要分享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方面的趣味。

(2)动态变化之趣。紧扣“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等词汇展示的月亮动态变化之趣,回顾《四季之美》,巩固形状、位置变化体现动态的写法。音乐声中,看月亮变化图,激发趣味,跟进朗读。

(3)化静为动之趣。明明是恬静的月亮,但“爬” “溜”以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月亮的机灵、调皮,有趣。点拨学生,拟人手法能巧妙将事物化静为动。

(4)心情变化之趣。第二段月亮的动态变化牵动着孩子们的心情变化:高兴—失望,由此体会出景物动态变化与人物心情变化的完美融合。

环节四:探究想象之趣

“院中月”的趣藏在孩子们和奶奶的对话中。学生朗读课文,交流、整理出以下之趣:孩子好奇问月, 奶奶的童心回答,月下对话展开的想象。“院中月”有柔美恬静之态,引导学生以舒缓语调练读。(板书:问月)

环节五:感悟“院外月”,寻觅深悟之趣

满天满地寻月之趣,眼睛里寻到月之奇,安静月下感悟月之趣,走近孩子们对月亮的想法。(板书:悟月)

板块六:读练结合,仿“月迹”化静为动

生活中许多美妙的事物变化细微。小练习:尝试运用拟人的修辞并融进人物心情来展现事物的动态变化。

二、对自读课实施路径的思考

《月迹》一课的执教,紧扣“趣”之主线,聚焦单元要素,实现能力迁移。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学习和感悟文章内容,让分享更加精彩。成功的执教经历,也让笔者对自读课的教学实施路径有了新的认识。

(一)整体观照是自读课的基础

部编版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在语文要素的目标实现上又前后勾连。因此,自读课教学要牢固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服从单元的整体目标要求,上承下转,使一个单元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力训练序列[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月迹》是该单元继三篇教读课文之后的一篇自读课文,到习作园地“_______即景”已要求学生能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写出事物的动态变化。基于单元解读的整体观照,本课的教学要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月迹”的动态描写及细腻的感受,在动、静态的描写中体会月的趣和美。

(二)閱读提示是自读课的思考主线

与教读课文不同,带“*”的自读课文前均有一段阅读指示,就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纲领性的阅读方向。教师应重视“阅读提示”的作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结合“阅读提示”,带着问题思考和梳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月迹》一课中的“阅读提示”写道:“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因此,笔者始终将“趣”作为主线贯穿其间,并让学生在对“趣”的寻找和发现中品味语言,感受细腻的感情和其动人之处。

(三)分享讨论是自读课的重要活动

自读课是在经过了多篇教读课文之后,学生积累了相应的学习经验而开展的自读活动。大多数的自读课文内容较为浅显,适合学生们合作学习、自读自悟。教师要精巧点拨,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读,在读中思考,并在分享讨论中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月迹》的预习反馈环节,笔者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利用月迹图梳理出月的足迹,完成基本的信息提取。这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节省了教学时间。第三板块中是让学生们体会动态变化之趣。学生在独立沉思、合作讨论的过程中畅快议论,发动了组内交流分享的力量,认识到《月迹》与《四季之美》在动态描写上的异同。学生思考后相互分享、相互启发,补充印证。

(四)选点迁移是自读课的巩固延伸

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部编版教材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训练梯度,各文本之间的训练要素既有相互承接又有对比区分。在课型定位上,自读课文要让学生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迁移内化。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经验,找准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中的衔接点,发挥教读课文的示范迁移作用。

《月迹》一文动静结合。但是,朗月悬空,清光漫撒,静谧清幽,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月亮会活泼好动呢?其语言的秘密在哪里?第二自然段最能体现其动态变化,这一段的描写充分运用动词,从月亮的大小、形状变化来体现其动态变化的过程,承接了《四季之美》一课中抓住事物不同方面的微妙变化来体现动态的写作方法。另外,贾平凹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月亮人的动作和情感,使静态之月瞬间变得跳脱可爱。这是区别于之前文本在动态描写方法上独有的价值。据此,笔者充分运用动词、抓事物不同方面微妙变化这个衔接点,使其成为自读课能力训练的起点,有效巩固了教读课的学法、写法;同时,在对比区分中,笔者再引导学生发现了拟人修辞手法在化静为动上的特殊作用。在小练笔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将训练能力再延伸,让学生尝试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进行化静为动的描写。

结  语

在教读课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就是拥有了学习自读课的基础。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又要让学生发挥自读自悟的能力。四步引导强调阅读、方法、思考与运用的重要性,而且互为梯度,能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與教材能力训练目标结合起来,发挥出自读课的课型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于传颖.切莫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本[J].华夏教师, 2016(11):82.

作者简介:吴春花(1979.4-),女,福建顺昌人, 小学高级教师,鲤城区“教坛新秀”。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教学反思
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关于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初步分析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