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刚川》看抗美援朝电影创作的新特点

2021-09-10董立鑫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摘要:《金刚川》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金城战役修桥的经过,突破了之前主旋律电影宏大的叙事模式,凸显了志愿军个体英雄的战斗经历。影片通过宏大叙事让位于个体英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及逼真再现战争中的残酷场面等创作手法,引发了观众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共情,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创新了抗美援朝电影的表现形式,对今后的电影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刚川》;电影创作;个体英雄;革命浪漫主义;电影特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158-02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2020年这个格外特殊的年份,中国电影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再次集结,人民网与中影等机构集结“中国电影梦之队”阵容联合出品《金刚川》。该影片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以真实事件为原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特殊的社会意义。

影片上映以来备受关注。该影片由管虎、郭帆和路阳三大导演联合张译、吴京、邓超等演员加盟。影片中所体现的小人物叙事角度、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影片特效等,增强了观众对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的认同感,新的电影美学的呈现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开创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的新演绎模式。

一、叙事角度的创新:宏大叙事让位于个体英雄

以往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一般取材重大军事行动,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等;而本部影片突破了同类型战争片的传统叙事模式,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战役,以小见大,按照四个篇章、三个视角分别呈现剧情重点,这样的设置使观众能更详细地了解影片中的细节和人物。第一篇章“士兵”,以战场步兵连的角度进行全景式的展开;第二篇章“对手”,以敌军飞行员攻击我方战士的视角展现战争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第三篇章“高炮班”,以张译和吴京等扮演的炮兵的视角展示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战友情和不畏牺牲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第四篇章“桥体”,我方人员经过惨烈战斗顺利过桥,这是整个影片情感升华的地方。影片以四个篇章、三个视角,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多线索的叙事方式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过桥、修桥和美军炸桥”的故事,用全知视角的重复叙事展现了每个个体鲜活生动的丰富情感[1]。

正如管虎导演解释“每一个个体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那样,影片中邓超扮演的连长对上级安排留下修桥的任务虽心有不满,但是军令如山,他很快转换了自己的心态,舍生忘死,坚持护桥,并对心有不满的士兵说修桥也是战场,修桥也是上前线。即使自己被炸伤,也对上前救助的战士说:“不要管我,快修桥!”另外,连长高福来和刘浩之间轻松幽默的方言互动也是影片中的一个笑点,当然志愿军部队中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其他方言,战士们方言的喜剧性元素结合志愿军惨烈的战斗经历,进一步彰显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每个志愿军的战斗和牺牲。

同时影片还将张飞、关磊的友谊和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关磊和张飞之间亦师亦友的情感令人动容,关磊不拘小节,做事果断,而张飞小心谨慎,坚持原则。两人在战争期间互相调侃、斗嘴是影片中的笑点,而张飞目睹关班长壮烈牺牲的情节则是泪点,崇高美和喜剧性融为一体。两人争夺炮攻手的位置,看似争夺战功,其实成为前炮手的人牺牲的概率更大一些,最终关磊占据了前炮手的位置,两个人以哨声为信号,凭借充分的默契和信任,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关磊牺牲后,张飞拖着自己的残躯,埋葬了关磊的遗体以及烟草等遗物,送他亲爱的战友最后一程。两个人性格差异虽然明显,但是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却义不容辞、甘愿牺牲,没有一个人退缩。虽然影片展示的是具体的个体英雄,与之前抗美援朝电影刻画的人物形象不同,但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反映了我国千千万万为民族利益而牺牲的军人。正如本片的英文名“牺牲”,彰显的主题是每一个人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

二、诗意表达: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升华

毛泽东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是我们的电影艺术家应遵循的创作方法[2]。《金刚川》最后一个篇章“桥体”融合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双重创作手法。该篇章的焦点是为了使志愿军大部队顺利过桥,一个灼伤眼睛的小战士与志愿军工兵一起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身体撑起那座桥,场面宏观壮大、气势磅礴。导演用不同的角度和镜头进行创作,先以大远景拍摄人桥的壮观,然后推镜头拍摄志愿军的面部表情,血肉之躯撑起的桥梁足以震撼每一个观众,继而仰拍志愿军战士的高大形象,接着以三维角度拍摄整个凝固的时空雕塑等画面,象征着志愿军战士的青春、热血,以及不怕牺牲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犧牲精神,也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正如志愿军老兵所言:“为了我们的新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立得住,为了咱们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战友们前赴后继打出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随着画面的转换,歌手谭维维清唱的《英雄赞歌》响起,这是中华儿女永远不能忘怀的旋律,抒情与写意相结合,歌声展现了志愿军们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精神。谭维维所唱的“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旋律稳健舒展,饱含着无限深情,体现了对家国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此外,音乐与大好河山的镜头相结合,彰显出一种壮阔美,极尽浪漫,令人心潮澎湃。当志愿军奔跑在被敌机轰炸过后的浮桥之上时,桥的远处散发着微光[3];另一个画面是志愿军部队成功过桥,镜头转接祖国的大好河山,壮美雄阔,朝阳灿烂,一缕阳光照耀在桥体的方向,大地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纱,与清晨蔚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浮光掠影,那是众多志愿军战士用牺牲换来的生命之光。该篇章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是文学艺术和电影艺术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创作方法。

三、电影特效:逼真再现战争中的残酷场面

对于战争大片而言,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等残酷场面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通过电影特效手段展现战争,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紧张的心理体验,视觉和音效的双重刺激往往能够展现更加真实的英雄形象和残酷的战争场面。传统的电影制作技术很难拍摄真实的战争画面,而现代电影工业技术手法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绝大部分战争大片借用好莱坞电影制作技術,在视听方面,力求带给观众最震撼的视觉效果。《集结号》《红海行动》两部电影运用了诸多特技镜头,运用先进的制作技术聚焦中国军人顽强的战斗精神,令观众惊叹不已。正如新浪新闻报道称,在《集结号》中,冯小刚导演使用了很多高科技进行辅助,有韩国特效爆破团队和著名的韩国视觉效果公司大力支持。韩国后期团队花了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影片中的799个特效镜头,例如影片中的炸桥、炸坦克等场景,生动而逼真地为观众呈现了强劲的震撼场面,凸显了战争的真实感。《集结号》使用韩国特效制作班底,为《金刚川》的特效制作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金刚川》中有一句台词“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知道他们是战友、兄弟,是护着俺们过桥的”,这句话暗示了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各兵种的齐心合作,最终大部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渡河。这句话也是电影幕后团队共同的心声,该片投资高达4亿,制作周期不到3个月,能够呈现出如此震撼的战争画面和完美的电影质感十分不易。影片中天空俯视地面的镜头基本由特效团队制作,美军派轰炸机多次投放炸弹炸毁我方桥体进行对战的场面,以及在敌机扫射下志愿军的血肉之躯直接变为血雾、烧成焦炭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战争毁天灭地,正是因为电影特效逼真再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场面,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4]。

四、结语

《金刚川》的多线性叙事突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手法,拍摄手法具有创新性,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好评。该片对抗美援朝电影、对中国电影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和价值,影片建立在电影工业基础模式上,对发展中国特色的主旋律影片,引领电影市场,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詹庆生.《金刚川》:抗美援朝电影的新突破与新挑战[J].电影艺术,2020(06):59-61+162.

[2] 艺军.电影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关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学习笔记[J].中国电影,1958(10):24-28.

[3] 饶曙光.《金刚川》:英雄风骨不灭 民族气节弥坚[N].中国电影报,2020-11-18(010).

[4] 周斌.再现英雄壮举 讴歌献身精神——评抗美援朝战争大片《金刚川》[N].中国电影报,2020-11-11(004).

作者简介:董立鑫(1992—),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