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建设性信息传播

2021-09-10罗婧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报道建设性框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介应该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为例,运用框架理论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建设性新闻的相关理论,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对今后的公共事件的报道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疫情;建设性;框架;报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98-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新媒体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作用下,出现或真或假的各种信息。新冠肺炎疫情和每个人密切相关,再加上它的不确定性,导致谣言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提升和扩大。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介应该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真实的信息传播,实现事实的真正意义,对公众思想、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一、框架理论

框架的英文是Frame,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架构、建构等。框架概念源于贝特森,之后欧文·戈夫曼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明确提出了框架概念,随后被运用到多个学科的不同领域。

潘忠党认为,框架的分析“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建构社会现实的研究领域”。在新闻传播领域,框架意味着选择一些感知现实的角度,将其表现得更显著,并由此提出某个具体的议题,以及对这一议题的解释、评价、建议或对策[1]。

早在1947年,库尔特·勒温在研究家庭主妇为家庭选购食材时就提出把关人的概念。1950年,大卫·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入传播学,认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很多的把关人,媒介就是信息的把关人,其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就是对信息进行取舍。而框架理论是对把关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样本分析

2020年1月22日凌晨,湖北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应急响应,随后湖北省内的城市相继停运公共交通。因此本文选择样本的时间点为2020年1月22日至2月29日。在此期间,各地各级政府根据本地疫情情况,相继采取应急管理管制政策。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要搜索词,在1月22日至2月29日共有29785条相关报刊记录,可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所受到的关注之多。

本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研究对象,因为它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在中国主要报纸公信力调查中,多次名列前茅,选用中华数字书苑作为数据库进行样本检索。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青年报”为主要搜索词,按照时间顺序获取样本总数,共得到133条相关记录,其中3条新闻分为上下版,因此有效记录为130条,以这130条记录作为研究对象。《中国青年报》每周发行5天,周六周日休刊。1月24日至30日为春节期间,不出报。

三、框架分析

(一)政治框架

框架具有对政治活动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政治建构功能,“通过媒介反复进行议程设置,运用特定的主题框架进行议题扩散,最终可以把一种社会问题转化为公众议题,并走向政策议题”[2],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如何做好有效的防控工作、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都是对国家的重大考验。

1.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外界对国家的整体评价,它由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构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宣传本国立场、方针和政策的任务。营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通常用于塑造国际形象的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2月11日,《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报道党中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作战的生动案例。2月27日,《大国战“疫”》出版,彰显政府的使命担当。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动员性、组织性,体现出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凝聚力。疫情发生后,先是武汉封城,接着多地采取相应措施,动员群众自主隔离在家,出行必须戴口罩等举措为防控疫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发动党员、团员等加入,调动各个基层组织的力量抗击疫情[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强大的动员性上,还体现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上。如2月11日,《苏州新政给中小企业搭建“救生平台”》中,政府通过金融贷款支持、减免税费等各种政策给予企业扶持政策。2月25日,《重点企业招用贫困劳动力可获补贴》,政府鼓励重点企业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有条件地区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二)个人框架

疫情的暴发,使个体以及群体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呈现出各自在危难状态下的形象,或批评或赞扬。

1.愛与奉献。疫情的发生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各行各业的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不畏艰难,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希望祖国能够早日战胜疫情。2月5日,《湖南衡山28岁乡镇医生因公殉职》《90后医生彭银华走了 同事还在战“疫”》就是关于爱与奉献的报道。

2.复杂人性。新冠肺炎感染后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新媒体信息方面的错误引导,导致人们心中充满了害怕和恐慌,进而会出现故意隐瞒病情、不遵循防疫引导等情况。如2月21日的报道《疫情中,这些“变态”行为是缺德还是不正常》。

(三)问题框架

1.治理过失。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肩负着管理公共事务、维护人民利益的责任。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个别部门在治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2月7日《政府该如何公布信息》、2月12日《战“疫”当前,失职失责必问责》,记者发现相关部门有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等失职做法。

2.资源不足。疫情暴发后,整体医疗资源不足,不仅体现在医生数量上,还体现在医疗物资、防护物资方面。医生连续多天超负荷工作,分配不均的矛盾凸显,生活物资也一度处于紧缺状态[4]。2月19日,《封城后,买菜成了种冒险》讲述了疫情发生后,为了减少感染病菌的危险,政府号召大家尽量自主隔离,而生活用品的获取变得困难。

3.心理健康问题。面对疫情,每个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波动,随着压力的增大,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问题。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关注自身,有可能产生恐慌和害怕心理,严重影响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5],甚至无法从消极情绪之中解脱出来。2月2日《疫情下的第二条战线》、2月18日《疫情中,给焦虑不安的心找一个安全岛》、2月19日《宅家期间和父母和谐相处是门大“学问”》、2月27日《部分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缘何遇冷》等都是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4.知识缺乏。新冠肺炎疫情一开始出现时,人们对其知之甚少,加上相关防护措施落实不够,很多人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仍走亲访友、聚集等。因此,进行有效的宣传成为了防控的重要一环。2月11日《九问新型冠状病毒》、2月12日《疫情防控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2月17日《让家长犯难的六大防疫難题》、2月20日《为重症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等,都是向公民普及知识的内容。

5.经济困难。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冲击。房租、税费、保险、工资等都是不小的支出,为了避免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很多公司、企业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靠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收入的农民工以及小商户、农民等由于隔离,大多数无法获得与从前相当的经济收入。因此,《中国青年报》也把视角聚焦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以及个体身上。

四、结论

从《中国青年报》的媒介框架来看,面对疫情,记者能够对新近发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报道,启发读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措施能够帮助受众寻找积极的解决措施。但其在与读者的交互性方面有所欠缺。

近几年在国内受到重视的建设性新闻,在应对公共事件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理念。它倡导“做对社会负责任的新闻”,在面对灾难性事件、冲突事件、负面事件时具有的积极作用,对消极事件中的读者是具有意义的,主张在坚持新闻核心功能的严格报道的同时,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强调积极性、参与性和社会责任。

当前,世界各地的多家媒体或组织进行建设性新闻的实践,其中不乏具有重要影响的主流媒体。丹麦是全球较早提出建设性新闻理念的国家,当前建设性新闻运动中两位影响颇大的人物哈根洛普和戈登斯特都是丹麦记者。丹麦广播电视台提出了建设性新闻的采访制播方式,通过“在报道中融入解决方案、提建设性采访问题、平衡收视绩效与报道议题”等措施增强媒体公信力。《卫报》通过设立“对策与创新”“正面”专栏以建设性的方式报道新闻,希望能给读者带来积极的力量。同时,还发动读者的力量提供解决方法并发布在《卫报》平台上。法国“火花新闻”通过联合世界主流媒体,例如联合《朝日新闻》《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印度时报》等,将建设性方案理念推广到全球,提高影响力。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建设性新闻有了新的发展和呈现方式,希望在未来,通过建设性新闻的跨学科方法,使新闻活动能享受其中的营养,在面对公共事件时,能更有效地发挥新闻功效。

参考文献:

[1] R.M .恩特曼.框架:澄清一种破裂的范式[J].传播学刊,1993,43(4):53.

[2] 孙玮.风险社会中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以福建南平校园暴力犯罪案的媒介表现为例[J].当代传播,2011(1):44-47.

[3] 晏青,凯伦·麦金泰尔.建设性新闻:一种正在崛起的新闻形式——对凯伦·麦金泰尔的学术访谈[J].编辑之友,2017(08):5-8.

[4] 唐旭军,殷乐.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8-9,50-53,173-176.

[5] 兰继军,李苗,李莉.创伤性事件新闻报道中公众心理创伤的产生于防范[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7(4):249-256.

作者简介:罗婧(198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社会。

猜你喜欢

报道建设性框架
框架
如果被无端指责,该咋办
以建设性新闻理念推动广电媒体转型
建设性新闻实践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言论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