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

2021-09-10刘怡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刘怡

摘 要:我国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下,面临着城市环境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由于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同时对两者进行控制和调节,整合考虑。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和广州两个案例。美国针对“城市蔓延”,从三个方面做出了努力,提出了“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策略;广州针对“高密度开发”,对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同时进行调整,使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得到了优化。根据案例,针对我国的发展现状,在进行交通决策时,应充分考量土地使用和交通问题之间的关系。想要根本解决我国城市各种交通问题与用地矛盾,必须建立在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相互协调上,这就需要对两者互动关系规律的深入研究与掌握。

关键词:交通运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整合规划

0 引言

在快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下,人们尤其关注如何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并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考虑到小汽车拥有的增长及使用,必然带来交通拥挤和尾气的排放;同时,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城区面积的扩张必然导致出行距离增长,促使人们出行更加依赖小汽车,亦导致小汽车的过渡使用及交通拥挤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决定了城市空间构成的二维基面和形态格局。“城市形态”是其表现形式,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城市中各种活动对不同区位的竞租过程,形成了城市系统运行的内在机制。城市交通是由城市活动而衍生出来的人和货物的空间移动。所以城市的土地构成和区位关系,决定了居住、工作、购物、制造和消费等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出行需要。

1 概述

1.1 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内在联系

交通投资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影响土地发展模式,通过交通对特定地段或地区的可达性的改变来实现。密集的商业开发会吸引大量的购物出行和交通流。低密度的居住区开发使得公交运行极为困难和低效,居民们不得不依赖私人交通来满足日常活动的要求。

1.2 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整合

交通规划依赖于纯交通工程手段来解决交通需求和拥堵。当人口增长带来交通需求增长时,常采取新修道路以增扩容量,但该对策仅具短期效应,因为局部道路的改善会吸引更多交通流,使道路容量扩充,陷入恶性循环;同时持续的增路扩容使可用于道路交通建设资金来源匮乏。

2 案例分析

2.1 美国“城市蔓延”案例

城市蔓延是指一种低密度的、依赖交通工具而发展起来的居住模式,是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蔓延式土地导致空间缺少场所感、社区感、过度依赖小汽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公共交通在低密度的社区运行效率低下,且由于缺少足够的乘客,公交难以得到政府支持,使更多人转向私人交通。针对“城市蔓延”现象,美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在区域规划上的努力:精明增长。“精明增长”呼吁对中心城区或比较旧的郊区加强投入以恢复这些社区的活力。对于新开发的社区,精明增长所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平衡的多种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并配以多种模式的交通系统来为步行、自行车、公交和小汽车等各种出行方式服务。

(2)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在分析方法上的努力:计量模型与衡量指标。传统的交通规划运用四步交通需求模型。考虑到该模型的局限性,不少学者正探讨一些全新的计量模型,如以个人活动为基础的交通出行模型、考虑对交通影响的土地使用模型和模拟模型。

(3)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在体型规划与设计上的努力: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主要指在社区、邻里或街道等各尺度层面上再造体型环境的规划设计措施。新城市主义反对低密度蔓延,倡导传统的社区邻里模式,强调邻里社区要多功能混合和适宜于步行,而非单一土地使用功能的单调重复并仅适于小汽车使用。

2.2 广州“高密度开发”案例

大城市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高密度集中开发,交通用地严重不足。从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征的演化来看:交通工具总量强势增长且私人化趋势明显;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日趋优化,但仍不尽合理;广州城市土地利用表现出典型的高密度集中开发特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用地比例下调,交通用地总量及用地比例有所增加;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强度、物质承载强度和经济产出强度持续增强,高密度开发特征明显。

针对“高密度开发”的情况,广州从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两个方面结合的角度出发,做出了很多优化改善。

(1)广州城市交通系统。广州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经历了团状城市→星形城市→分散组团城市→带状组团城市→多组团半网络化城市等阶段;广州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改变了城市交通可达性,刺激交通沿线土地多方位的开发与再开发;在城市交通干线引导下,广州居住小区布局经历了沿主要交通干线呈散点分布→带状分布→板块状分布等几个发展阶段。

(2)广州城市土地利用。广州城市交通路网格局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的反作用下,经历了“棋盘+环形”→“棋盘+环形+放射”→“棋盘+环形+带形”→“棋盘+带形+双环”等阶段;广州高密度集中开发土地模式要求公共交通模式与之适应,广州逐步实施了公交优先战略,常规公共交通得到较大发展,并开始走向轨道交通。

2.3 其它案例

(1)日本—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策略。日本采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策略,特别是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轨道交通的商业化建设与运营,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交通的协调发展。

(2)新加坡—环状加卫星新城的总体规划。新加坡是采用环状加卫星新城的总体规划,通过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统进行连接,采取一系列限制小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政策,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也保证了城市交通的建设资金。

(3)上海—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我国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須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上海为例,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多模式交通体系非常重要,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

3 总结

中国城市发展虽尚未进入郊区化阶段,但私家车增长已使得北京和其它中国城市不得不面临类似于北美的城市问题。在进行交通决策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考量土地使用和交通问题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将改变土地利用特征,带来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价格和用地布局特征的改变;反之,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将引起交通需求的变化,促进交通系统的不断调整,引起交通线网格局、交通密度特征及其交通模式的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各种交通问题与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尖锐,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建立在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相互协调上,这就需要对两者互动关系规律的深入研究与掌握。

参考文献:

[1]闫小培,毛蒋兴,等.高密度开发城市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以广州为例[J].地理学报,2004,59(5):643-652.

[2]郑捷奋,刘洪玉,等.新加坡城市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发展模式[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25(11):4-7.

[3]郑捷奋,刘洪玉,等.日本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J].中国铁道科学,2003,24(4):133-138.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问题阐述
实然与应然:法治化视阈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再审视
试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改革方向
如何缩小征地范围和规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浅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分析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与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