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2021-09-10刘志彪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刘志彪

一、全球产业链或呈“内向化”趋势

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冲击,全球产业链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和变化:以跨国公司发起的产品内分工的经济全球化模式无疑将受到很大冲击;追求纯粹的经济效率可能将为追求兼顾效率与安全的产业分工模式所替代;各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将面临调整和重新布局;各国政府对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化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会出现减弱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内向化”趋势。从纵向上看,随着各国将产业链某些关键环节收回国内,全球产业链的长度未来会逐步缩短;从横向上看,通过与某些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签订特定区域贸易协定的方式,发达国家会将某些关键产业或产业环节回归特定的区域范围,如某些中间产品、某些医药产业、某些零部件生产等,可能会加速回归本国生产。如此,全球产业链将从点状分布、面上扩散演变为区域化的全球产业链集群。全球产业的未来竞争将从世界工厂竞争跨国公司订单的产品内分工模式,转化为产业链对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竞争。

对于疫情中的各国,如何更好协调经济效率和安全间的矛盾成为重中之重。随着各国产业回归的加速趋势,中国供应商为国际企业代工、竞争跨国公司订单的发展方式也会受到影响,供应商的优势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以往中国产业链上的企业既加入地方制造业集群、产业集群又整体嵌入全球价值链从而形成的低附加值产业集群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国家化,通过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鼓励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治理,避免分散盲目竞争,以市场为基础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区域化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

二、做强长板,补齐短板

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我们拥有绝对优势的长板产业,需要将其做精、做强、做大,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竞争优势,同时在技术上我们还有一些可能依赖国外的、经常被“卡脖子”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短板需要拉长,逐步做到安全自主可控。其实,实践中真正需要锻造的长板产业与需要拉长的短板产业都不会很多,更多产业都是介于这两个端点之间,只需要发挥市场的正常调节作用即可。

短板产业要找出关键工艺、环节、产品、设备的技术瓶颈,专利的分布信息,我国的优势,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的可能性。近年来地方政府首创的“产业链招商”和“链长制”可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通过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种“堵点”,重点解决上游供应跟不上、产业链下游需求不足等产业链供应链衔接循环不畅的问题,二是掌握关键技术的缺失和瓶颈状态,精准找到核心技术的发明者或掌控者,做到有的放矢地招商,或制定相应的研发投入策略和技术攻关政策,三是充分发挥处于较高层次的产业链“链长”在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创新中的作用。

运用市场竞争的办法锻造长板,在市场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比如,对于某些需要长期耗用大量资金的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可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组建市场化基金的方式进行支持或扶植。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则要持续增强我们已经具有的全产业链优势,如在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要继续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全球产业链对我国产业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要加快打造新型产业链,如迅速地激励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环保以及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需要我们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优化升级。对产业链优化升级,要坚持主要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以市场为基础,建立产学研政的协同推进。

三、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对产业链优化升级,要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锻造长板。一是对已具有国际主导能力的优势产业进行横向扩张、纵向延伸,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二是加快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对重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三是将全球领先的线上经济行业与线下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

对产业链优化升级,要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全领域的安全发展。着力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从而确保极端情况下产业仍可正常运转。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则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基础不能丢。

对产业链优化升级,要继续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在开放中逐步发展全球创新链。为此我们要推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国际准则和共识,坚决与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因为,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全球公共产品的性质,各参与国必须遵守全球化中产品分工而演化而來的各种规则,从而保证全球化可以正常的秩序运行。

对产业链优化升级,并不意味着全部产业链都要优化升级,也不意味着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本国来掌控,其实,绝大部分产业都不应该追求这一目标,实际上追求这个目标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切实际。我们只应该追求某些关键环节、片段、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其他部分更多地应该以开放心态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

四、产业链治理与升级

产业链或价值链是由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大买家或处于技术掌控者地位的生产者主导的。市场主导型价值链是指拥有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采购和发包等方式组织起跨国流通网络,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玩具、陶瓷等属于此类,其核心能力和产品增值主要在于设计、市场营销方面。

生产者主导的价值链,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中心对产业链或价值链各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形成全球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这类价值链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生物医药、飞机制造等,这些领先的跨国公司不仅掌握关键技术和研究开发能力,还负责规则、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获取产业链上的绝大部分价值。

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结构长期缺少话语权,要突破这一困境,产业政策方面则要主动作为,一是可以用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某些产业环节的技术障碍,从而掌控价值链上的治理权;二是可以调整产业组织政策,鼓励价值链上的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进行收购兼并,迅速把企业做强做优,从而具有市场规模优势。

产业迈向中高端,并不是说我国产业要全部站到世界最高端,一方面一些重要产业要在技术水平上迈向中高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大国经济的复杂性,坚决不能放弃那些在技术上可能属于中低端、但是在价值创造上和就业吸纳方面却可能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经济和就业大国,不可能把全部产业都升级为中高端的,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放弃全球绝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中低端需求,既不明智也是不负责任。

我们说的产业链攀升,一是指向上游攀升研发设计,进行产品创新;二是指向下游营销品牌网络攀升,这都是向价值链两端攀升;三是指在产业链中间精细化,着力发展加工制造当中价值增值比较大的环节,及工业流程创新,提高效率进行工艺创新。另外是指同心多元化的扩展,进行产业链的创新,相当于把一种技术同心移到另外一种产业生产当中,比如电脑技术移到电视机,即为同心多元化,我们应该鼓励企业进行同心多元化发展,而不要一味地在追求做大当中搞无关多元化,这很容易使企业在发展中遭受失败的挫折。

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的市场化措施是要推进要素流动。理论上,只要要素可以充分地自由流动,短缺部门的要素供应就不可能有很长的时滞,也不可能维持很大的缺口;同样,生产过剩部门的生产能力也不可能长期作为降低部门盈利率的重要力量,资源和要素将在盈利信号的作用下自动进行部门间调整,从而促进产业加速升级和调整。目前,中国改革中存在的最大空间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进展到现在,要素市场化程度不足是最后的障碍。这直接导致要素流动不足、配置效率低等困难,尤其是土地市场、高级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发育缓慢,导致产业升级缓慢。要在要素市场化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协同发展,一是产业链和创新链间要摆脫脱节状态,依据产业链规划创新链、依据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二是资金链要更好为产业链服务,金融要以创造社会真实财富为目标。产业政策要保证让实体企业取得合理甚至更高报酬,而不是让房地产、金融等部门长期取得超额利润。三是现代产业体系要以人力资本作为主导,如最优秀的人甘坐冷板凳从事艰苦的科研工作、实体企业可以获得充足的技术工人等。

五、培育产业链上“隐形冠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这相当于要求打造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关键工艺、环节和产品的“隐形冠军”。通常,这些“隐形冠军”企业与最终消费品不同,不与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公众知名度比较低,故名“隐形”,它们一般都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中间环节,需要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长期投入。另外,这些企业规模往往也并不大,但是它们都是专注于小范围的某一品类产品,在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隐形冠军”企业的出现,需要整个社会鼓励试验、鼓励创新和容忍犯错,以及重视创新的实体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营商环境;需要整个社会克服发展中的浮躁情绪,鼓励企业长期专注产业链供应链的细分环节、重视创新、做好主业、不搞多元化盲目建设投资;坚持人财物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才能培育出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进而建成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要重点选择产业集群中的头部企业,鼓励其通过纵向合并等方式,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将资源和要素集中投放在知识技术密集的环节和领域,逐步提升技术水平,再向上延伸产业链。

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需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不论是高铁螺丝钉、圆珠笔球珠、电子芯片、微电子、导电金球,还是半导体加工设备、精密机床、飞机发动机,都是我们在产业链上的软肋。大企业适合做需要连续巨额投入的“累积性创新”事业,而经营灵活、创新动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发挥其经营灵活、创新动力强的优势对一些高技术、关键部位和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从而实现大量从无到有的颠覆式创新。

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要发挥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渐进性创新,如产品质量的提高、工艺流程的改进,需要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对于从无到有或带有破坏特性的创新,必须容忍失败、鼓励创新,这就要学习和发挥美国式的、毁灭性破坏的企业家精神。

猜你喜欢

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价值链重构》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