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堵点促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2021-09-10秦海林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供应链

秦海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面对大国战略博弈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發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在稳定性、安全性、协同性、系统性等四个方面面临挑战。

挑战一: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要素流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链本土化意愿强烈,新兴发展中国家加速布局产业链的优势环节,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严重挑战,原有的劳动力竞争优势逐渐减弱,新的产业链竞争力尚未形成。特别是在这次疫情当中,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和扩散,各国采取了趋于严格的措施,阻碍了要素流动,全球贸易往来及产业链遭遇严重冲击。根据OECD BTDIXE双边贸易数据显示,在全球制造业进出口中,中间品占80%左右,而我国制造业则以中间品贸易为主,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面临重大的挑战。

挑战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不足。我国部分制造业产业链仍集中在下游的加工组装环节和中低端制造领域,在上游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设备、工业软件等方面仍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核心技术层面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风险。近年来,中兴、华为遭遇“围追堵截”,暴露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短板问题仍然突出。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约为4451.3亿元,同比增长6.6%,而我国80%的研发设计软件、60%的生产控制软件被国外品牌占领;在高端装备制造的设计软件市场上甚至超过90%的份额被欧美软件公司的产品所占领。可见,一旦我国工业软件遭到“停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无从谈起,甚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也将面临重大威胁。

挑战三: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性不足。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相互协同、彼此联动、互利共生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畅,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脱节,创新链对产业链升级的支撑不足;一些领域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之间未能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且存在低端重复投入、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缺乏紧密的联动。据科技部公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与日本、美国的2.8%和以色列、韩国的4.5%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2019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距离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还有差距。虽然科技成果总量取得了突破,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存在产业链与创新链割裂的现象,缺乏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缺乏“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协同机制,导致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程度不高,很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水平,没有转化为进入市场的成熟产品。

挑战四:产业链供应链系统性不足。目前金融、工信、人社、税务、财政等部门连同各级地方政府,正加紧出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扶持性政策,利用贷款、利息补贴、社保政策、免税降税、成本补贴等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但各级政府以及各项政策之间缺乏顶层设计,政策系统性不足,相关政策覆盖面、层级性、有效性仍有待提升。如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依赖于上下游整体配套能力,而当前部分政策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供应链某个环节的支持,尚未建立起对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的系统性排查,政策有效性不足根因于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政策实施难以达到精准到位。

鉴上,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要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切实解决稳定性、安全性、协同性、系统性等方面的堵点,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过程中,产业链供应链要达到的是相对稳定,而不是内控式的绝对稳定,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既要靠自身能力的提升,也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必须积极参与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围绕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加强产业链风险预警和应对协调,充分利用国内大循环的机遇,支持发展关键核心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同时,在不涉及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的领域,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参与到重构全球产业链体系中,提出适应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的“中国方案”,用好各类国际合作机制,着力促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格局,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建议二:补短板锻长板相结合,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梳理“卡脖子”关键短板技术和产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加强“独门绝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独门绝技”产品服务及相应的技术、工艺的不可替代性和议价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支持头部企业牵引全链优化、“链主企业”带动全链受益、“隐形冠军”打造单链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强和巩固我国部分领域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扩大国际比较优势,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

建议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布局科学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性。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提高产业业态之间的协同能力,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理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之间的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要注重产业发展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梯度错位发展,避免新一轮的低端产能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既要鼓励引导各区域依据各自产业特色和优势,逐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更要强化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优势,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区域协同,聚焦战略性产业,开展产业链分区域、分类型、分环节的发展指导,在产业层面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建议四: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性大数据平台,研究出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政策。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等关键问题,结合“数字中国”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性大数据平台,建立从产业链供应链图谱、数据监测评估到技术攻关,风险防控与处置的闭环体系,为研究出台一系列全局性重大政策打好基础。研究制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在部分区域采取改革试点示范的方式,形成成功经验,再推广。另外,研究制定能够适应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等新业态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角度,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猜你喜欢

产业链协同供应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京津冀协同发展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