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美术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1-09-10王佳丽
王佳丽
【摘要】运用绘画、设计、故事绘本等多种创作手法,通过“境美流动”“育美情动”,在创意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技能与审美相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创作元素,并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文化,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创意美术;拓展性课程;人文教学;核心素养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创意美术为基点,整合本地社会文化与美术课本中的优秀文化,开展技能与审美相融合,传播人文精神的美术拓展性课程。通過实践,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及创造力的发展。本文从我教学实践出发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美术创意课程现状剖析
[“固态”一]创意美术教学中的“木头人”
“不知道如何下笔呀!”
“创意好难表达啊,有想法画不出来。”
“怎么画”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难题,实际上更是对创作主题认识的缺失。这是“术”的难度,同时也是“美”的缺失。创作,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手,继而产生借鉴的想法,只为达到画面的效果,而不去探索创作的过程和意图。创意设计来源于对生活元素的挖掘再创,探究“术”所寻求达到的“美”,从而更进一步引导创作。只有了解了创作主题的文化内涵,才会明白需要创作些什么,需要怎么去入手,从而将表面的临摹技法,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方法,到达举一反三的自主创新。
[“固态”二]只取老物,不见新生——创意思维里的“白僵化”
“产品设计...我先临画个产品造型吧,都不知道该如何创新。”
“他们好有想法好有创意哦,可是我不会哎,我的脑子是空白的。”
“画什么”是美术创作中常见的意识盲区。对“美”停留在单一的认知,无法提升审美,也限制了美术创作与技能的提升。
二、初中美术课程内容的梳理
初中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解读,关注重难点的要求,探究“术”与“美”的关系,以文化为线,开展有系统的课程教学。在绘画、设计、绘本故事等领域,将文化贯穿与教学内容结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知识技能的掌握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构建创意美术拓展性课程的策略
3.1“从境感美”让创意元素轻轻流动
案例1:植入生活的美术拓展性课程
[实施过程]
1.思:如何让学生关注生活,把美术知识整合运用到生活事物的再创作中呢?
2.感:通过感知熟悉的生活环境,寻找本地象征性建筑、代表性文化等等,提取创作元素。通过情感的再造,被创作者赋予内涵后,以概括、重组等方式进行再创作。
3.创:大创变,以不同“动态”的形式改变,结合创作主题进行衍生,会呈现新的文化内涵。学习绘画、版画、产品设计等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导学,感知人文精神,传承并拓展应用于生活。挖掘美术教材中优秀的知识和文化,从我们生活环境中去感知人文精神,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创意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事物的再创作,让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学校美术教学与市美术活动的“两结合”。如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带起涟漪,扩散开的,是孩子们有主题,有方向对素材的收集,对生活的观察,乃至对文化的深入思考,继而引发创作的情感与过程。从“生繁”“化简”“融合”“再创”等手法,拓展创作形式,在同一主题下练习,每位同学根据个人对生活的观察提取元素,探究设计语言,创作出充满个性的作品。
3.2“融育生美”让创意设计交融情动
美术创意实践和美育活动融于一体,注重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以此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基于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动漫故事会》一课,是典型的拓展创作思维和故事性的课程。这课涉及主体设计,故事内容的编辑,画面的构思,情感的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三轮观察”—“三轮思考”—“三轮积累”,为接下去的创作做好铺垫。
案例2:绘本《游走贝克曼》的创作
[实施过程]
从学校周边的企业出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绘本故事的创作。创作图案与环境相结合,塑造了绘本象征性内容。
“构建主角与故事”—“选择主角形象设计,装饰与色彩”—“编写故事内容及精神内涵”—“书籍装帧设计”。
观察1,主角形象的设定及特点。思考2,来源于生活环境中哪些事物的变形。
观察2,绘本中主角形象的动态表情。思考1,它们怎么变化最合适。
观察3,画面组合形成怎样的视觉效果,思考3,还有哪些元素可以组合,抒发同情感。
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计,实地考察和访问;选取企业的象征性元素,以剪、贴、画等手法进行创作。让企业文化以美术创作的方式,从生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通过绘本的创作,拓展为动态课堂,形成有连贯的创作思维。绘本故事创作是一种较复杂的创作形式,可以将本土文化及生活中的感动与经验记录,并创造性的表达出来。这创作的过程也是磨合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团队精神,以及人与人间的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将能力的差异与互补,使绘本创作得以顺利实施。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美术教学成果,还可以给更多人带去正能量,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更高效也更长远。
结论:通过美术学习和创意实践,学生会把“保护意识”“传承意识”“宣传意识”“文化意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有了注入情感的切口,也有了更多变化的可能性。在发现、欣赏、创造的过程中,也反映出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人民日报2016.09.14.
[2]《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谈教学中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论坛)2011.09.
(浙师大附属义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