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背景下提高弱势学生体育成绩的探究与实践

2021-09-10林传志

当代体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弱势跑步体育教师

林传志

在“体育强国”战略大背景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堂仍然存在一些教学困境。为了提升体能较差、身体素质不强,甚至有些“微疾”学生的体育成绩,让其在中考时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采用科学训练的方式,提升其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分析,探究中考背景下提高弱势学生体育成绩的具体教学实践策略。

体育弱势学生即体育成绩较差,训练技能掌握不牢,或者先天患有隐疾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格外关注此类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让弱势学生们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最终提升体育成绩,帮助其实现升学的目的。

1 初中体育弱势群体的具体特征

体育弱势群体可以具体分为内在动力弱势、形态发育弱势、技术技能弱、运动能力弱、微疾学生这5大类。内在动力弱具体指对体育锻炼和知识技能缺乏了解,性格较为内向,心理素质差。形态发育弱势具体指学生身材矮小,或者过于瘦弱/肥胖,在体育课堂中觉得力不从心,受到身体条件的发育限制,容易引发不良心理。技术技能弱具体指身体协调能力差,难以短时间内掌握教师授予的体育技术要领,接受能力差,学习进度慢。运动能力弱具体指心肺功能差,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的肌肉收缩无力等,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微疾学生具体指患有器质性疾病、肢体性疾病的学生,此类学生可以参加正常的体育训练,但是往往因心理压力导致不自信,害怕体育科目,甚至恐惧体育考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就应该因材施教。

2 提高微疾学生体育成绩的具体教学策略

对于微疾学生,体育教师应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原则。应该维持中考成绩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平衡,不能因为提升中考成绩就不考虑学生的病理性变化,应该让学生量力而行。其次,体育教师应该为其树立自信心,让此类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体育活动,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为微疾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由于此类学生的一般都是心肺功能不健全,因此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减少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增强核心力量训练,提升上肢或者下肢力量,从而增强学生肌肉总体力量。最后,体育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心”训练,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尤其是女同学,自尊心较强,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将自己心中的困惑和学习困难与他人倾诉,这时教师应该精准掌握学生心理,对其进行开导和纾解,让学生摒弃学习消极状态,提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客观看待中考。

3 提高其他类弱势学生体育成绩的具体教学策略

针对其他类弱势学生,此类学生基本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依靠技术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体育技能。因此,笔者以田径运动为例,探究体育教师在中考800m和1000m中的教学策略。

3.1 跑前准备和起跑技术要领

在中考项目中,800m主要针对女生训练,1000m项目则是针对男生训练。在跑前准备时,一般采用半蹲式姿势,或者单臂支撑起跑姿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习惯可以灵活调节起跑姿勢。但裁判喊“各就位”时,学生应该进行深呼吸,两腿分开,双脚前后放置,脚要贴近起跑线,最好有力的脚在前,相对力量较弱的脚放置后侧,腿部呈现弯曲状态,上半身微微前倾,手臂高度维持在腰间至胸前的位置,并呈自然弯曲状态,目光聚集在3-5m之外。在起跑之后,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一方面,赛道以环形为主,且学生人数较多,一般维持在6-7人左右,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偏道”现象,另一方面,还容易出现碰撞、摩擦等现象。在起跑之后,即进入加速跑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将自己的最佳状态呈现出来,不断抬升上体,摆臂简洁且有力,并找到自己的跑步节奏,不能被别人的跑步频率所影响。

3.2 跑步中的技术要领

在进入加速跑之后,便进入途中跑阶段,在这一阶段,跑步距离占比在整个长跑项目最高,因此在途中跑阶段中的跑步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成绩。笔者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以下运动要点:(1)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跑步节奏比较稳定,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冲刺时间,一些学生的耐力较强,越到后期爆发力也越强,因此可以提前进入冲刺阶段。一些学生的体能较差,心理素质不强,甚至在整个赛程期间精神高度紧张,加剧了肢体不协调的“弱势特征”,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冷静,通过呼吸调节,让呼吸频率与跑步频率相适应,每2步呼吸一次,如果肺活量较好,可以每3步呼吸一次,但是嘴巴不能张太大,在赛程的后段可以适当用口鼻同时呼吸,但是不能完全用嘴呼吸,容易导致学生吸入了过多的冷气和灰尘导致肚子疼、呼吸困难、咳嗽等现象,不利于实力发挥。(2)科学处理运动“极点”。在长跑项目中,学生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跑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四肢无力,呼吸跟不上跑步节奏,大脑缺氧的情况,但是如果降低跑步速度,或者均匀调整呼吸之后,这种情况就会缓解。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极点”,尤其是“弱势学生”,“极点”的发生频率可能更多,发生时间的间隔可能更小,如果不能掌握科学的处理方式,仍然采用“冲刺”、“加速”的方式,将会出现身体不适、休克等情况。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及时调节呼吸,通过“第二次呼吸”缓解身体不适状况,平衡呼吸频率与跑步频率,降低紧张心理,利用正确的运动方式处理长跑中遇到的突发问题。(3)规范学生跑步动作。很多“弱势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兴趣不高,不能有效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肢体协调度不高,运动不科学,直接影响跑步成绩。因此教师应该传授正确的跑步姿势,身体微微前倾,头不能过低,要目视前方,防止颈椎损伤,落脚时不能过重,抬脚时膝关节不能过高,降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双臂摆动时应该将肘部当作发力点,摆动幅度不能过高,通过上肢和下肢协调配合,提升学生运动速度。

3.3 注意事项

对于“弱势群体”,教师不仅仅要从训练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提升其中考成绩,还应该在饮食方面、营养摄入方面和日常锻炼这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在中考前夕,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应该在考试前3天充分摄入碳水、蛋白质和维生素,三餐不宜过饱,多饮水,维持正常体育锻炼,以适度为原则,保持身体协调性,尤其要维持学生的上肢和下肢肌肉训练,提升肌肉群力量指标,但是训练难度不易过大,训练时间不易过长,让学生们有充分的精力和体力进行中考长跑考核。最后还应该提升学生自信,对于“体育弱势群体”来讲,教师应该在考试之前帮助其突破心理障碍,缓解其担忧情绪,肯定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进步,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冷静、自信的心理,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降低其心理负担,最终提升其中考成绩。

综上所述,“弱势群体”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之一,针对于微疾学生,体育教师应该遵循“健康第一”教学指导原则,为其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对于体能较差、身体素质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依靠技术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体育技能,最终提升其中考成绩。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中考背景下提高弱势学生体育成绩的探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KX19-88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

猜你喜欢

弱势跑步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其实,跑了你才懂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强势妻子容易逼出“弱势”丈夫
多元智力理论下数学教学方式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