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策略谈
2021-09-10周晓君
周晓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在初中体育短跑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是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无论是在选择训练方法时,还是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都应该自始至终秉承生本理念,即以学生为焦点,以学习者为中心。本文将主要围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着眼素养,选择学法以及个性评价,补齐短板”三个方面,详细论述生本理念下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生本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短跑,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尽管学生的短跑能力,与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却也离不开后天科学、有效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初中体育教师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卓有成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短跑能力。
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短跑能力,是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情,始终如一地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实施教学过程。而这,正就是生本理念在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中有效运用的一种具体表现。下面笔者将在借鉴一些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典型的短跑教学案例,详细论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策略。
1 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既然在生本理念下,科学、合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短跑能力,是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初中体育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据此以学定教。
1.1 以診断作业为窗口,了解实际学情
于文化课教师而言,一份内容丰富、题型全面的检测试卷,就可以成为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一扇窗口。那么,对体育教师来讲,究竟应该如何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呢?窃以为,一份主题鲜明、形式有趣的诊断作业,也可以成为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一扇窗口。
那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什么时候去完成这份诊断作业呢?尽管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信息化平台中以上传视频的方式完成诊断作业,但是,此举会在无形之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每节课终了之前,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诊断作业。例如,为了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短跑状况,初中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短跑测试游戏,以此为窗口,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
显然,课堂终了之前的短跑测试,就好比是一扇窗口,有助于教师全面、细致、详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
1.2 以实际学情为参照,确定教学目标
清晰、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动指南。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在初中体育短跑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跳一跳”就能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参照,精心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目标。
例如,通过诊断练习,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短跑能力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小步跑扒地动作掌握不够熟练。因此,笔者将让学生清晰了解、熟练掌握小步跑趴地动作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如此,笔者还围绕该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一节微课视频,并将其分享到了班级信息化空间之中。之后,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这节微课视频。此外,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旨在引领学生熟练掌握小步跑扒地动作的游戏化的训练活动。
实践证明,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参照,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短跑能力的发展。
2 着眼素养,选择学法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提升初中生的短跑素养,是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的基本目标。在生本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着眼初中生的短跑素养,精挑细选一些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自主学习方法,据此调动学生参与短跑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短跑学习的实效性。
2.1 以大纲为坐标,厘清短跑素养内容
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为了更为有效地发展初中生的短跑素养,首先必须要对初中生应该具备的短跑素养了如指掌。而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正就是初中体育教师厘清初中生短跑素养的一个坐标。归因于初中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同于成年人,所以他们应该具备的各种短跑素养也与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各种短跑素养不同。
例如,以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为坐标,教师就会发现:激发学生参与短跑训练活动的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等,正就是初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短跑素养。尤其是在发展初中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教师必须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否则,不仅不能够发展初中学生的肌肉力量,还会对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产生一些“不可逆转”的不良影响。
以教学大纲为坐标,教师还会发现,即便是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教学大纲也会提出不同的短跑教学要求。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知识习得规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的发育状况。
2.2 以素养为导向,选择短跑学习方法
当初中体育教师厘清了发展学生短跑素养的内容之后,接下来,以短跑素养为导向,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自主、有趣、有序的短跑训练方法。学生在短跑训练活动中,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是否能够发展自身的短跑素养,教师选择的短跑训练方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自主、有趣、有效的短跑训练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持续地发展学生的短跑素养。
例如,为了发展初中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靠墙静蹲、直抬腿训练、单腿蹲起、抗阻伸膝”等各种训练下肢肌肉力量的方法。紧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素养发展需求,选择一种肌肉训练方法,自主训练、逐步发展自身的下肢肌肉力量。此外,当学生掌握了各种肌肉训练方法之后,他们不仅会在体育课堂中自主训练肌肉力量,在课后他们也会自主训练肌肉力量。相比于让学生盲目地进行自主训练而言,这种运用科学方法的自主训练活动,效果更加显著。
显而易见,初中学生的短跑素养,既是教师为学生选择短跑训练方法的导向,也是学生自身选择短跑训练活动的导向。凭借科学的短跑训练方法,每一位初中学生的短跑素养也就会在已有基础上,得到逐步发展。
3 个性评价,补齐短板
不同的学生,在短跑方面存在的短板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学生是对短跑技巧掌握不够熟练,有些学生是下肢力量不够,有些学生是训练方法不当,有些学生是训练力度不够……基于不同的学生在短跑方面存在的不同短板,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助力他们补齐短板。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在短跑方面存在的短板。之后,教师才可以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补齐短板。个性评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清晰、直观、具体地发现自身在短跑方面存在的短板。
3.1 以信息技术为扶手,实施个性评价
个性评价,是相对于整体评价而言的,是聚焦每一位学生在短跑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整个短跑过程进行个性化评价。于每一位初中学生而言,个性评价,就是他们扬長避短提升自身短跑能力的行动指南。因此,个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至关重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扶手,对每一位初中学生在短跑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施个性评价。
例如,在短跑测试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佩戴运动手环,利用运动手环,动态监测学生在短跑过程中的心率、肺活量、速度等短跑运动指标。之后,教师可以在电脑端,对每一位学生在短跑测试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移动录课设备等,全程记录每一位学生在短跑训练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之后,通过回看视频录像,对学生的短跑能力精心科学、客观、量化的评价。无论是利用运动手环评价学生的短跑能力,还是利用智能手机评价学生的短跑能力,亦或是利用移动录课设备评价学生的短跑能力,教师都必须要清晰、明确、具体地指出学生在短跑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唯有如此,初中学生才能够以评价为指南,扬长避短发展自身的短跑能力。
实践证明,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评价扶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动态、持续、细致、科学地对学生的短跑能力进行个性评价。教师的个性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满满的自信心,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2 以评价结果为指南,补齐学生短板
在清晰认识、详细了解自身在短跑方面存在的短板的基础上,初中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的短跑能力。个性化的评价,犹如一面镜子,能够将学生在短跑方面存在的各种短板,清晰、具体、完整的“反射”出来。如此,以科学、详实、准确的评价结果为指南,学生就能够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地补齐自身在短跑方面存在的短板。
举例来说,通过智能手机录像评价,笔者指出了某学生在短跑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是在跑动过程中的摆臂动作不够规范。该学生知晓了自身了这一短板之后,在课中、课后,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练习。首先,该学生重温了笔者在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中分享的关于短跑行进中摆臂动作的微课视频。通过反复不断、细致入微地观看微课视频,该学生对自己不规范的短跑摆臂动作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紧接着,该学生在课中、课后,积极主动地进行原地摆臂练习、跑动中摆臂练习等。最后,通过科学的、有序的、有效的专项练习,该学生在短跑摆臂方面存在的短板得到了明显改善。
当然,即便是教师能够通过个性评价指出每一位学生在短跑方面存在的短板,但是,仍然会有一些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补齐短板。因此,教师要在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补齐短板的时间的前提下,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短跑能力进行再次检测。对于一些能够及时补齐短板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于一些在补齐短板方面缺乏主动性、效果不显著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监督、督促完成。
总而言之,在生本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时时处处以学生的短跑能力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短跑素养为焦点,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训练方法的指导到短跑素养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着手,采取一些科学、合理、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持续不断、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发展初中学生的短跑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