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法在中学生篮球训练的应用探究
2021-09-10王智
王智
现代篮球因其娱乐性、竞技性、对抗性、趣味性、普及性而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爱好者,篮球训练同时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它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较差的新兴运动科学,攻防之中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身体美、智慧美、精神美和团队美,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与运动科学的快速进步推动了篮球运动水平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篮球训练对学生篮球兴趣、篮球习惯、篮球意识和篮球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锻造,有效解决我国篮球基础训练发展缓慢的现状。
1 引言
兴趣是激活人类知识学习和世界探索欲望的核心动力,兴趣引导法充分利用了篮球运动的游戏性与娱乐性特征,学生们的运动训练疲劳心理将得到有效舒緩和克服,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将被有效激活,训练质量和训练效果因此而不断提升。兴趣引导法充分考虑到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尝试使用游戏性的训练引导方式改变学生们的被动参与心理与行为,真正激活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并实现团队精神的提升。
2 创新训练方式,激活训练兴趣
兴趣引导法的运用需要教师采用引导方式促使学生们充分参与篮球训练,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准确契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避免学生们因为训练强度或负荷过大而出现厌倦或恐惧心理。教师在训练内容选择时要秉承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篮球基础与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师的意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更新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使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新鲜元素,中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在新鲜的篮球元素刺激之下将会变得更加兴奋,这对于新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新的技术动作掌握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学生们将会对篮球训练充满了期望和渴望。
3 把握心理特点,注重言行举止
中学阶段学生们的精力旺盛且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他们很难在篮球训练过程中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学生们的心理应激黄金期,实现篮球训练效率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和方法的运用,例如当学生在训练课堂上出现了注意力集中或自顾自地运动情况时,教师要及时采用合适的方式给予学生们提醒,避免使用语言训斥或刺激学生,这不仅会让学生们的心理出现波动并影响到篮球兴趣,同时也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紧张,对跟多学生产生影响,整个班级的训练状态和积极性都可能下滑。因此教师在篮球训练过程中要避免过于急躁,关注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例如篮球基础课堂往往是很多中学生不喜欢的训练内容,一节原地运球训练课上个别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要求做,这时笔者首先分析学生们的训练情况及发展情况,进而为这些学生耐心讲解示范,亲身示范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直观地技术展示帮助学生们解决了训练困惑,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们对原本枯燥的训练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们也非常乐于与教师展开沟通交流,这些都使得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了集体,基础技术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4 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兴趣引导
运动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为篮球训练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途径方案。各种各样新颖方式运用在篮球训练之中不仅能够实现科学训练,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和关注,例如中学阶段学生往往拥有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詹姆斯、科比、库里、杜兰特等等,笔者在篮球训练课堂上展示技术动作和技战术时积极运用这些明星的视频,直观的观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而VR技术的引入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与明星同场竞技的机会。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适时讲解篮球明星们的成长故事,使得他们能够理解明星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才能够逐渐成长,同学们积极参与训练同样能够取得进步。在课堂之外,教练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发送小视频或录像,全新训练模式的运用有效拓展了训练覆盖面,很多学生开始在课外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巩固训练成果和强化训练质量。
5 注重理论学习,激活参与兴趣
理论知识学习在篮球训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篮球技战术,但理论知识也是教师和学生非常容易忽略的环节。教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在学生认知范围内构建起正确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正规的运动认知,进而逐渐理解篮球技术和篮球展示,为后续的知识学习与运用奠定基础。中学阶段学生往往对技战术训练充满兴趣,对理论知识学习望而生畏,教师要采用兴趣引导方式激活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例如笔者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会在知识学习之后组织专项教学比赛,如果学生们在比赛中出现了知识理解不到位、规则认知不全面的情况,笔者及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明确哪些是篮球规则范围之内允许的,而哪些又是篮球规则坚决制止的,此外笔者还会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向学生们提出“篮球场尺寸?”、“罚球线距离?”、“栏架高度?”等等问题,强化学生们的理解与认知。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