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2021-09-10阮家聪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

阮家聪

摘  要:在新时代,德育工作逐渐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通过对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很多小学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都存在工作方法单一、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應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使用恰当的方法为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

德育内容的实质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远大理想,强化法制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文明行为准则。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探究并实践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为其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班风建设,形成良好班级氛围

通过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使其主动规范自身言行。因此,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建设良好班风,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班规帮助学生约束自身言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环节,师生共同讨论奖惩措施。完成班规制定后,必须严格按照班规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根据规定对违反班级规定的学生进行引导。除制定班规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形式丰富的趣味班级活动,如早上第一节上课前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堂常规的儿歌、每周根据特定班级德育主题开展辩论活动等,从而让学生能够逐渐学习到更多的文明行为习惯,纠正不好的习惯,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关注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作出“老师说什么就不做什么”的叛逆行为。此时,多数教师都会采取批评、惩罚、与家长沟通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实,当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时,教师要注意及时了解其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例如,很多学生乐于“与教师对着干”主要是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力。这部分学生通常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认为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注不足,希望可以通过“对抗”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针对此类现象,教师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指出其长处,如课上能够积极思考、班级劳动的过程中乐于付出、性格活泼很受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不当的言行,从而使其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并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言行,用恰当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肯定。除此之外,学习压力过大、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小学生作出叛逆的举动,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帮助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组织专题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教育

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实现高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和教师都需要根据德育主题,组织专题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提升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例如,在开展“爱护环境”相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组织相关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手抄报绘制、演讲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并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其在校园周边或学校附近的公园内开展“保护环境活动”,请其主动拾起地面垃圾,强化其实践意识。在这样形式丰富的专题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教师的引导,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完成专题活动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说出本次活动中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而强化德育效果。

四、积极寻找榜样,强化德育工作效果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为其寻找榜样,引导其模仿自己的榜样,从而强化德育工作效果,可以引导其以自己喜爱的教师为榜样。教师通常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理想,并且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通过以自己喜爱的教师为榜样,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寻找班级表现优秀的学生,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手机或摄像机等记录其良好的表现,如认真值日、为同学讲题、积极回答问题等,并在班会上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视频或照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寻找身边的榜样,并主动学习同学的良好行为。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分享社会中不同岗位人物无私奉献、热爱工作、不断拼搏的视频和故事,帮助学生找到更多值得学习的榜样。

五、结合学科教学,全体教师参与德育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也不能仅仅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德育教育。各科教师也要结合学科特点,完善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例如,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相关人物认真钻研、不怕失败的故事;语文、英语学科教师在课文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主旨,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得到情感层面的提升。除此之外,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丰富课堂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强化集体荣誉感,培养其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为提升学科教师参与德育活动的意识,强化其德育教育水平,学校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帮助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其学习更多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和技巧。

总的来说,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从多个角度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其在教师、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实际问题,积极寻找身边的榜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潘娜.对话育人: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109-113.

[2]李淑颖,冯实.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77-78.

[3]陈潇.小学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04):92-96.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