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运用历史故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021-09-10刘晓旭
刘晓旭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愈发强调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中,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意识到进行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高, 无法适应当前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融入历史故事,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促使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不仅具有文化知识教育的功能,而且还拥有德育的效果,是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历史学科的重要作用,老师需要在教学中重点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一点至关重要。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新课导入
对于历史课堂来说,良好的课堂开端,可以基本代表教学的成功,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如果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就必须要重视新课导入环节,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的老师直接步入正题,开始课堂教学,缺乏新课导入,由于课堂结构的缺失,许多的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许多的学生因此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 老师需要合理的进行新课导入,为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在课堂开展之前利用各种趣味性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充满期待,有效的新课导入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而且还能使学生发现历史的魅力,更加主动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如在七年级上册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起义军中的项羽和刘邦作为开篇故事对象,分别给学生塑造虽为“无赖”却“斩蛇起义”的刘邦;出身贵族有举鼎拔山之力的项羽。在介绍完两人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猜测和选择哪一方能够最终推翻秦王朝。在这种诱导方式下,学生会不自觉地在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下受到吸引,从而关注后续的发展,并且在同时吸收同时期的各种知识。在故事导入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会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认真的听讲,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的分析,形成自己独到的间接,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2 利用历史故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这门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知识结构相对零散,故事是历史知识的优秀载体,大部分的历史知识都可以利用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老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强调教学效率,为了完成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搬,理论性知识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教学氛围非常枯燥,学生难以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与初中学生天性完全不符,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遏制,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基础的形成。现阶段,老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开展课堂教学,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故事的讲解,渗透历史知识,在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历史基础,达到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初中的历史课本《“秦王扫六合”》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解了秦国发起战争,统一了六国的故事。其中发生了很多战争,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讲解一下秦国灭韩或者是与楚国的战争,也可以融入一些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讲解完了这些故事,教师可以问学生有什么感想,说一说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当学生的观点不同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辩论赛,比如论秦王的功与过等一些比较有议论性的话题,让学生的在别人的观点中能够举一反三,始终保持灵活的思维。
3 合理利用媒体设备
现阶段,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应用频率逐渐上升,利用这种设备,可以把文字类知识进行转化,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中,从而提升学习体验,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元素的导入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使用媒体设备播放历史故事,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的历史课本《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到隋唐的文化习俗,教师在讲解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作为隋唐人民的一天的故事。利用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历史知识,实现高效的历史教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合理的应用故事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峰芒. 基于历史故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