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劳动教育课程虚名化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分析

2021-09-10唐其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些学生与土地接触少了,感情淡了,对生养我们的土地缺乏感情,劳动意识观念不强,不尊重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将其课程化,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劳动机会

一、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劳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对于人的进化、提升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加强劳动教育都做出了指示。毛泽东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根据胡锦涛的讲话精神,201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2010〕17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这使得劳动教育被重新纳入到教育方针,实现德智体美劳并举的局面。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指导。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基本的劳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养成劳动的习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

二、劳动教育课程虚名化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辞海》认为虚名是指与事实不符的声誉。劳动教育课程虚名化指部分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只见文件不见落实,只见口号不见动静、只见旗鼓喧天的阵势未见真正实效等。

(一)劳动课程被让位

在各种层级考试压力下,诸多学校将劳动课程“让位”给考试课程,将劳动课程作为噱头点缀,社会或上级以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而对劳动观念、能力等高低则放其次。教师的前途、奖金、社会地位等也是靠升学率决定。为提升成绩,补课、刷题、抢时间,招式多样,排挤劳动课程成为自然。

(二)劳动教育机会少

从家庭来讲,诸多学生来自421家庭,家庭劳动被父母、长辈分担,认为孩子的唯一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会不会做家务劳动不重要。从学校来讲,诸多城市学校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楼道、厕所、公共场所等场所的清洁卫生等都已经交给物业公司,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丧失。从社会来讲,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各层次学生实践的公益场所。受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观念影响,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凡是体力劳动是下贱、文盲的行为。若学生被当选劳动委员,被认为是没出息、没前途的“官”。久而久之劳动机会减少了,劳动观念也就淡泊了。

(三)劳动课程开设难

在现实中,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存在诸多难度。首先是劳动场所。农村学校有土地還好办,城市寸土寸金,咋办?二是劳动教育课程师资怎么协调,又是班主任代劳?三是劳动教育课程基本没有规范的教材;四是劳动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五是学校的教学课时有限,难以安排课时教学。诸多问题影响到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

三、解决劳动教育课程虚名化的途径思考

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劳动观念、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依法依规开设劳动课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学校必须安排一个课时用于劳动课程,确保劳动课程有时间保障。

二是因时因地开设劳动课程。脚底沾满多少泥土,心中积淀多少情感。条件适宜地区,让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使其知晓各种作物的耕种要求。据笔者了解,诸多城市学生根本不知农作物种植时节及其规律特点,不了解种下种子到收割的各环节的艰辛,使其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树立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三是借力家长资源开劳动课程。家庭在劳动教育中是基础作用,家长不仅要教孩子做家务,也要到学校分享经验,一是给孩子信心,二是利于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家长可到校开设诸如高效整理家务、美食品鉴、烹饪、家庭美化、勤俭持家、洗涤等课程等。

四是协调社区组织开劳动课程。让学生参加社区、公益组织能力所及的劳动,诸如清扫、宣传文明礼貌、帮助整理花台、办黑板报、到敬老院与他们谈心交流,排解他们的忧愁等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工作不讲代价,劳动不计报酬,关爱弱势群体,更好适应、了解、关注社会、培养有责任的善良大有裨益。

五是结合学科特点开劳动课程。理论联系实践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各学科开展第二课堂。例如生物学科可以开设植物栽培、水培、动物饲养等实践课程,物理课堂可以开设小家电维修等家庭必备技能课程;政治学科可以走访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实地调查实践课程;化学可开设生活用品制造等实用性课程;地理可开设地图绘制等有关生存技能课程;社团组织可组织烹饪、缝纫、编织等劳动技术项目。

六是学校需开展职业体验课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引进来是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行业先锋等工匠人物为学生举办公益演讲,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兴趣;走出去是让走出校园、进入工厂、奔向田野等,了解各工种的特点,所需技能、知识等。

七是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劳动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学校要将劳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可以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举办内务、书桌整理节等比赛活动,沁润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李磊,罗乐平.《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念的分析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01.

[2]陈素红.《“两课”教学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何小芳.《江泽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唐其友(1983.01-),男,汉族,四川中江人,大学本科,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