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游戏组织策略的新思考

2021-09-10王云峡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自主游戏幼儿教育

王云峡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自觉性是困扰教师的重要问题。自主游戏是依赖于幼儿自发性与自主性的游戏形式,对于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其合理运用将会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加持。现结合幼儿自主游戏组织现状,分析其中的限制因素,并探讨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自主游戏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游戏;个性化发展

引言

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及自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倡导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幼儿通过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等行为活动,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形式,为幼儿创造相对自由、独立的交流与探索空间,是释放自我天性,完善人格品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而言,幼儿自主游戏的组织成效并未达到预期,如何调整游戏设计,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究的首要問题。

1幼儿自主游戏组织现状

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之下,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受到关注,逐渐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游戏的组织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游戏设计偏离幼儿认知特点。一些教师以成人思维进行自主游戏的环节设计,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导致教师自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内容并不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难以享受游戏的乐趣,参与主动性较为低迷。第二,游戏材料的投放较为单一。材料作为推进游戏环节护顺利实施,锻炼幼儿能力的重要道具,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教师所投放的游戏材料类别较为单一,以高结构材料为主。虽然便于幼儿快速的掌握游戏玩法,但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第三,过于追求自主游戏的结果性。教师为了保证自主游戏的顺利实施,对于游戏环节的推进做出了过多的干预,引领游戏结果走向实现预定的方向,幼儿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受到限制。此外,教师不合时宜的干预引导,将会打断幼儿的专注力,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价值并未有效展现,加快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极具必要性。

2幼儿自主游戏优化策略

2.1注重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幼儿以感官思维认知事物,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为强烈。因此,自主游戏的开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基础之上,以带动幼儿情绪,丰富游戏体验,维持专注力的持久性,提升教育效果。首先,从硬件设施环境角度而言,教师立足幼儿的感官兴奋点以及游戏主题丰富环境布置。例如,教师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布置环节,带领幼儿手工制作相契合的装饰品或游戏道具等,既可以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又能够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幼儿能够快速的进入游戏状态。其次,从内在情感环境角度而言,教师要注重游戏前的铺垫搭建认知支架与情境支架,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提升游戏的接受度。例如,在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时,教师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激活故事背景,带领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节及角色特点展开想象与解读,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心理铺垫。此外,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应明确游戏规则,在促使幼儿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同时,保证游戏的有序进行,培养幼儿的秩序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加强外部环境及内在情感的建设,为自主游戏的高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建立愉悦的游戏体验,获得能力的提升。

2.2合理材料投放,培养创造能力

材料作为幼儿游戏开展的基本条件,合理的材料投放是提升自主游戏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根据游戏需求及幼儿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选择合理的游戏材料,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同伴合作能力。第一,从材料类别的选择而言,教师应合理的设置不同结构材料的投放比例,满足不同阶层幼儿的游戏需求,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比如针对小班幼儿,以高结构材料为主,中低结构材料为辅,降低自主游戏难度,保证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而针对中班及大班幼儿,则以低结构游戏材料为主,削弱材料的限制,促使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赋予自主游戏更多可能性。第二,从材料的选择而言,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提升游戏材料的开放性,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提升游戏的愉悦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是设置材料超市,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兴趣喜好进行自由筛选。在此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同伴行为,打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思维,增强同伴意识,锻炼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合理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的机会,将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至极致。

2.3适度干预指导,突出幼儿主体

由于幼儿身心发育不够完善,自主游戏的开展并不意味着不加干涉的放任自流。教师在合理的契机进行适度的干预与指导尤为必要。因此,在自主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又要适时提供针对性的引导,以深化游戏教育效果。教师的干预可以分为显性干预与隐性干预,首先,从显性干预而言,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直接、有效的纠正与指导。例如,当一些幼儿并未掌握游戏规则而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及时且耐心的指导,帮助幼儿快速进入游戏状态。通过显性干预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推动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其次,从隐性干预而言,教师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在组织搭建游戏过程中,幼儿因材料的选择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已同伴身份进行干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既可以解决游戏冲突又能够引导幼儿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隐性干预有效避免因教师的指导而打断幼儿自主游戏情绪的情况,保护游戏专注力的同时将游戏引向正确的方向。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式,在凸显幼儿游戏主体性的基础上,形成强而有力的外在加持,提升自主游戏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自主游戏是锻炼幼儿自我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幼儿自主游戏的组织构建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新时期的教育要求,重新审视自主游戏的教育目标,探索更为有效的组织模式,增强游戏吸引力,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玉珊.自主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20(06):55-58.

[2]徐新萍.幼儿教育中自主游戏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87-88+64.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自主游戏幼儿教育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