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探析
2021-09-10刘红梅
刘红梅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音乐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面临新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大学音乐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音乐教育已经在国内的各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高校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其中也涌现了大量的音乐人才。本文就音乐教学中的热点话题——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进行了探讨,对各高校的音乐教学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高校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327
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各个学校的教学尤其是综合类或理工类的教学中地位不够突出,也就是各个学校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音乐教育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部门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如何进行一个好效果及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成为一个难点话题,导致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引导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愉悦体验
基于不同高校的音乐课的侧重点不同,课堂教学展现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例如在一些综合类大学的古典音乐课中,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看。比如一些西方的古典音乐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舒曼的《童年情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等都是现代教学非常好的素材之一。
(1)激发兴趣案例——《彼得与狼》
在大学音乐教育的入门课程《管弦乐队指南》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故非常适合采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等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兴趣和音乐领域的进一步提高。《彼得与狼》是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写作的一首经典的古典音乐,围绕着儿童出发写的一些有趣的交响童话,其难度和乐器的广泛度非常适合用来举办“乐器猜猜猜”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会积极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课堂教师可以先把《彼得与狼》中的一些音色突出的乐器诸如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等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剪辑,让学生先熟悉一下这些乐器,然后在一节课中统一进行此项活动,对于有一定音乐水平的大學生,这是非常容易的,基本上用不了几分钟学生就能够把乐器名字说出来,并且与旋律进行一一对应。这是教学的第一部分,先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让他们有效的感知音乐和分类音乐。
接下来,有教师在PPT上放映一个连连看游戏,比如一些《彼得与狼》常见的动物和乐器,让他们根据经验和乐感来连线,让它们一一对应,比如:表示鸟类的旋律应该以长笛为主,明亮的音色是长笛高音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表演者可以吹出频率高的旋律,表现鸟类在空中闪转腾挪的特点,让观众自然而然形成了灵活的鸟类在空中展翅翱翔,叽叽喳喳的互相交流等画面;表示猫的旋律应该以单簧管为主,因为在这个童话猫是一个非常调皮的角色,单簧管的低音区和中音区有助于表演者吹出一些跳跃性的音调,这样就会充分表达一个猫抓老鼠的生动画面;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应该是双簧管,首先双簧管就在音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音色和鸭子叫声很像,可以充分的表达鸭子步履笨拙的样子,其次双簧管的中音区可以表现出趋缓和变化音,营造一些悲凉的气氛,为鸭子被狼吃掉埋下伏笔。
最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完成主人公部分的乐器认知,《彼得与狼》的主人公就是彼得、大灰狼、爷爷三个人。首先是一号主人公彼得:彼得在故事中是一个机智勇敢、灵活好动的小朋友,所以采取弦乐演奏的方式是非常契合故事本身的,可以让听众体会到这个小朋友的正面形象;其次就是老爷爷,提到老年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节奏慢,老年人说话和走路都很慢,为了充分展现老年人这种特点,应采取木管这个乐器来表现这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木管的音调可以充分表达老爷爷的唠叨和哼唧的状态和神情;最后就是我们故事的反面主人公——大灰狼,大灰狼在故事中万恶不赦,凶残且可怕,所以采取圆号的形式来表达,而且需要三只,才能吹奏出大灰狼阴暗的反派身份,营造一种沉郁、邪恶的氛围。
通过以上环节的进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达到了兴趣引领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揭开故事神秘的面纱,学生在津津有味的听这首古典音乐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音乐的表达形式,并且和自己常听的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思考欢快、悲伤等氛围的表达旋律和乐器选择等,使自己的音乐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想象力的发挥案例——《四季》
作为巴洛克音乐首屈一指的代表作,维瓦尔第的《四季》中表达四季的四首协作曲“春”、“夏”、“秋”、“冬”是地位很高的小提琴协作曲,除此之外,其难度和深度都非常适合大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以此为例的深度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课程导入阶段,由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音乐故事《郁金香和妈妈》:郁金香妈妈有一个异常可爱的郁金香宝宝香香,郁金香妈妈和大森林里面的各种动植物都非常喜爱香香。但是由于季节和气候的原因,今年的冬天来得异常的早,在这种情况下,香香身体还是很虚弱,如何熬过这个严峻的冬天成为大家尤其是香香妈妈的头疼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香香妈妈非常焦急,很担心香香的安危,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雪,郁金香妈妈都在耐心的呼唤香香,给她讲故事和唱歌,不管怎么危急,都耐心的鼓励香香,终于有一只仓鼠发现了这种情况,感动于妈妈的母爱,又因为恰恰这只仓鼠就是那个决定春天的到来日期的神灵,最后仓鼠决定提前一个月结束了最寒冷的冬天,在香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的同时,春风到来,万物复苏,冬天过去了,香香茁壮成长,开放出了灿烂的花朵。
这个可以说略显幼稚的故事的背景配乐取自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故事伊始就是以《秋》为主的背景音乐,在这种萧瑟的氛围中充分展现了郁金香妈妈的担心;故事的第二部分以《四季》中的《冬》为背景,展现了冬日的寒冷和香香所遭受的苦难第三部分是《四季》中的《春》,在仓鼠的帮助下,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春天来临的多么及时多么美好。
通过学生的聆听各感受,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一定的音乐感觉,知道了每一种风格应该用什么样的旋律和节奏去表达,教师可以放映传统或者流行乐曲中的表达春色、夏日、秋色、寒冬的乐曲,让学生们自我体会不同季节乐曲的旋律美。,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音乐通感案例——《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波尔卡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情绪热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舞会”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体会到乐感、旋律、节拍的美感,通过乐理知识的巩固和波尔卡舞步的学习等方式,了解音乐的背景,分辨不同的乐器特征,达到提高音乐综合素养的目的。
从以往音乐课的反思来看,这种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往往会产生一些本末倒置的效果,有的课程效果来看,学生沉浸于音乐的背景故事,却忽略了音乐学习的本身。鉴于这种情况的教学反思,教师应该耐心、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设计并准备《雷鸣电闪波尔卡》全课程的具体规划,摒弃大量对音乐本身没有帮助的环节,从舞步直接导入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从波尔卡音乐中最有特色的“电闪雷鸣”去直入主题,一方面感受波尔卡音乐的节奏美,另一方面也对学生来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保证了音乐带来的情感愉悦。
在对乐曲的独特片段有所掌握和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制定师生共同的小游戏来展现波尔卡音乐的特殊之处,比如师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去体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甚至对于部分乐感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创新式教学。
课程的最后一步就是完整的欣赏曲目,把课堂中了解的知识充分融合到曲目的欣赏过程中,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仅使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曲式曲目有所了解,还能充分展现曲目结构的重要性,了解不同乐段的结构,帮学生感受到乐感,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的进教室与出教室环节,教师都以《火车波尔卡》开头与结尾,并带以舞蹈动作,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在活动参与中了解了波尔卡音乐的风格特点、舞蹈特征,并在这种体验式的音乐学习课氛围下感受了波尔卡音乐的无穷乐趣。
二、提高古典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路径
想要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高校的课堂中充分结合,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现阶段是有一定难度的,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的放矢,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1)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
首先谈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關系,就现阶段而言,古典音乐是古典音乐 ,是音乐的一种类型。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根据一些音乐家所发布的作品来作为代表,称他们为古典音乐,也就是说在目前学术界没有对古典音乐做出非常确切的划分,以往有一些音乐名家,例如,贝多芬和莫扎特所发布的一些作品作为代表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古典音乐,但是古典音乐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古典音乐的创作家一般带有浓厚的艺术厚重感,创作的音乐一般带有极深远的文化内涵,有时在特殊年代,也可能带着一些政治意味,值得后人反复推敲,同时古典音乐也要求创作者带有超高的创作技术,也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一般古典音乐都具有值得人们反复推敲欣赏,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聆听古典音乐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
流行音乐相对古典音乐来说就浅显许多,流行音乐本身的创作条件显得不像古典音乐那么复杂,不需要超高的创作技巧,但不代表流行音乐不需要创作技巧,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它本身的受众群体不像古典音乐那样狭窄,流行音乐受众群体是所有大众群体,适合各类人群,流行音乐创作背景不需要意义深刻,也不需要艺术内涵极佳,可能只是抒发一段自己的情感,这样导致了流行音乐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易于传唱。流行音乐的传播面更广,是直接抒发作者本身的情感,易于和听众形成共鸣,这就导致了相对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扩散容易,更加收到听众喜欢,这也导致了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迅速。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结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差别很大,但是这样的差别只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方向。归根到底,这两种都是音乐,都是由音符构成,都可以被人们所欣赏,而且两种音乐的高低音部分也可以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有其重要意义。
在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分析之后,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关联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实现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创作能力。在高校音乐的教学之中,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是学生的必修课,两部分不可缺少,缺一不可,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见多识广,才能创作出传唱度更高,但同时也兼具艺术内涵的音乐,集众家之所长。学生在创作流行音乐时,可以吸收古典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涵,借鉴古典一月内涵深刻,韵味十足的音乐风格,使之融入到自己的理性音乐之中,以此方式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素养。同时,由于古典音乐带有浓厚的历史与艺术感,现阶段所学的古典音乐皆来自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名家,也会使学生的审美得到提高。
(2)提高学生兴趣,完善教学方式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搞笑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古典音乐,不要使学生一听到古典二字就觉得乏味无聊,在如今高新技术以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也会随之改变,当今社会听众最喜欢听的就是流行音乐,同样,学生在如学之前,接触最多的也是流行音乐,实际高校做出的调查结果也是如此,高校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作为听众,流行音乐都是他们更加青睐的。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接触过少,看到古典二字,就认为这种音乐已经过时过气,对古典音乐在心底就产生了严重的误解,从而也导致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学习也丧失了兴趣和积极性。这是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教学的一大严重阻碍。因此重新培养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 ,使学生重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重塑音乐观念。教师需要在恰当时机,把握住向学生灌输古典音乐的机会,对讲讲古典音乐创作者,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名家的名人趣事,首先从兴趣开始培养,只有学生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才有动力进一步对古典音乐做进一步了解。教师需要在流行音乐的课堂中穿插一些古典音乐,使学生在兴趣浓烈之时接受一些古典音乐知识,方便 以后的古典音乐教学开展,而且穿插的古典音乐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不能古板,这比较考验老师对教学时机的把握,这样可以使学生时不时的接收一些古典音乐的知识,而不是上古典音乐课时,兴趣低下,却要全盘接收。在课堂中穿插古典音乐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抵触感,从而也达到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3)在教学内外都充分贯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思想
推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古典音乐一般都来自年代久远的音乐大家,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与历史厚重感,但是古典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对古典音乐进行再一次换角度的欣赏,甚至可以基于古典音乐结合流行音乐特点进行再创作,旧瓶装新酒,使新创作出来的音乐既具有一定的艺术内涵,也具有新时代的时代特点,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口味。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创作出的作品不再是凭空捏造,它具有藝术标签,同时也具有当代年轻创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这样就使得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完成了有机结合。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属于音乐教学的两个派别,由于两者之间显著的区别差异,在教学中是两者相融合的教学措施,还需循序渐进,不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教师也须具有坚决的信心,彻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调整原本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艺术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得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的完美结合,提高未来音乐人才的整体质量。
三、结束语
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正所谓 “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在这种全世界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教育也要和经济、文化等一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高校的音乐教学也要推陈出新,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集合起来,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古典的角度看现代流行音乐,也可以从现代流行音乐的角度看古典音乐,两者相互贯穿,共同作用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不仅仅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一名高校的音乐老师,如何把握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度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的观点是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的兴趣,另外也要让整个音乐教学有着明确的规划,从而进行更有深度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多元化的发展音乐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只是提高他们的兴趣,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在高校的音乐教学当中这一做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今后更多同仁共同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能够提高高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拓宽高校音乐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怡.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效率问题及其改善路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杨晓东.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