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段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2021-09-10林日雄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林日雄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是优秀文化作品的集结,凝聚着人文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凝练了人类智慧与文化底蕴的伟大作品。将名著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鉴赏能力、个人文化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怎样做好小学中高段名著阅读指导呢?结合教学实际,从“预测封面”“教给方法”“选择精品”三方面浅谈小学中高段名著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工作之重,但經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指导实践,笔者发现,名著阅读指导策略缺失,鉴于此,笔者力求改变名著阅读“浅显化”“碎片化”的现状,让名著阅读伴随学生不断成长、发展、提升。

一、预测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本书,封面总是先映入读者眼帘,借助书名,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封面大胆预测故事的情节,提出疑问,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一本书的课上,我以《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为例,指导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先从读封面开始,了解封面上的信息,然后追问:“读了书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问:“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去漂流?去哪里漂流?怎样漂流?漂流中经历了什么?结果怎样?”这一系列的问题唤醒了学生的预测意识,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由于名著大多篇幅较长,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名著导读中,教师的方法引领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亲近经典。

1.学会泛读——浏览、速读与跳读,初步了解小说内容

课前,学生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摘取了重要信息,并完成了书签上的表格,课堂上我就请学生汇报表格,让学生明白这些信息从哪里获取。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书名、作者、国籍这三方面信息是从封面上获取的。写作背景、内容简介、主题思想这三方面信息是浏览了序或前言知道的。小说共有几个章节?可能最感兴趣的章节是什么?这两方面信息是从目录上获取的。接着老师相机总结,读一本小说应先从封面读起,再浏览序、目录等,这就是小说阅读由表及里的开始。然后再进入整本书的阅读。在学生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时,我让每个学生都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追问:这是一部两百多页的长篇小说,要想很快知道问题的答案,该怎么办呢?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我相机介绍速读和跳读的方法。速读:快速读书的方法,一目三行,有能力的孩子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找到自己需要的问题的答案。跳读:跳跃式的阅读,结合目录或者内容简介,只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把与自己问题无关的内容放在一边,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时先跳过去。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解答自己的疑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就让他们静心阅读名著,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2.学习精读——做摘抄,写感悟,背佳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过:“熟读而精思。”强调的就是好书要精读。要读懂一本书,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肯定不够,那如何来精读呢?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不过,对于很长的片段,我们可以采用摘抄段首语句、概括主要内容、截取片段精华等方法。但要在最后注明该段文字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节、哪一页,方便以后查阅。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写文章时才能做到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阅读一部小说仅仅靠做摘抄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得更厚一些,如果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能读出方方面面的收获。然后我就以“解救星期五”这个片段为例,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从这个片段中感悟到什么。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体会作品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细嚼慢咽,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当学生逐步进入作品的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后,就会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同时,精神世界也会得到陶冶。这样完整地读完一部名著后,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力就有可能得到增强。在每本书中,都有一些富有哲理、给人启迪的经典名句,我们还可以从书中找出好词佳句背一背。

三、选择精品,努力满足需求

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书籍,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学生学会从茫茫书海中选择适合语文学习所需的精品,是一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经典性

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必须坚持的标准。我推荐的书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的书目,如六年级上册推荐的高尔基的《童年》,六年级下册推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来自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除此之外,我还会根据阅读主题,适当拓展和补充一些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外优秀书籍。

2.多样性

推荐的书籍涉及古今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除了中外童话、神话、寓言、小说之外,还有中外童谣、儿童诗歌和民间故事。除了文学读物,还推荐多本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奇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3.适切性

适切性是选择书目时的一个重要考量,明确哪些书适合小学生阅读,哪些书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孩子们喜闻乐见,能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读书,逐渐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在推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洞察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帮助他们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其阅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鲁东芳.小学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8,(9):82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