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1-09-10方艳王蕾

当代体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幼儿园

方艳 王蕾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健康成为幼儿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幼儿体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幼儿体育的发展不仅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也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是幼儿园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幼儿园发展的一系列幼儿体育课程。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体育的发展,丰富了幼儿体育课程。

1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现状

1.1 幼儿体育课程设计成熟

文章通过对哈尔滨王兆幼儿园进行观察了解到该幼儿园有着自己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来进行幼儿体育课程建设,并编写了配套的教材,形成自己特色的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在幼儿体育课程设计上,幼儿园依据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的目标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特征来编制适合幼儿发展并且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体育课程。幼儿小班的阶段,此阶段幼儿多对游戏类的体育活动感兴趣,主要锻炼幼儿的行走和平衡力。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设计一些带有快走和慢跑的幼儿体育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锻炼。幼儿中班阶段,幼儿力量、速度以及柔韧性以及心智较小班时进一步发展,此时幼儿体育课程多设计锻炼幼儿灵活性的幼儿体育课程。在此基础上,一些球类运动,例如篮球的拍球动作可以有效提高幼儿运动的灵活性。幼儿大班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得到很大的提高,幼儿园设计的体育课程多以跑、跳、韵律、团体合作为主,促进幼儿身体全方面发展。在教材编写方面,幼儿园会聘请幼儿教育以及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联合编写幼儿园体育课程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1.2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可实施性强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可实施性强。幼儿园有自己的体育教育理念,园内的体育设施较为完备,自上而下重视幼儿体育活动,会定期举行幼儿园运动会,或者特色幼儿体育活动展示。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师资队伍,每天会设计好自己所负责班级的体育活动,并且及时的进行反馈。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数据表明(表1),拥有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的幼儿园会受到大部分家长的支持,这为幼儿体育课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发展困境

拥有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的幼儿园在体育方面固然有着它的发展优势,但是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哈尔滨王兆幼儿园进行观察后,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发现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

2.1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即便是拥有着园本化体育课程的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也存着专业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我国幼儿体育教师缺口大,但是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并不完善。张何杰在北京和山西的调研结果表明,大约78.4%的幼儿园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庄弼在广东进行的调研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大约为幼教师资总比的2%。根据我国人社部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的“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表中发现,幼儿教育教师也在这其中。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习“二胎政策”,第一批“二胎政策”下出生的孩子,也已经到了学前教育阶段,这就导致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人数增多,而教师却不够的情况。幼儿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目前幼儿体育从业人员中最主要的两类准专业人员为学前专业体育方向毕业生和普通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前类人员大多缺乏体育的专业素养,后一类人员又缺乏一定的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园体育教师的缺乏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处在人的成长一个特殊时期,心理和身体发育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同时幼儿在此时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教学之外的物质吸引,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来吸引幼儿注意。由于缺乏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导致幼儿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活动大多变为有限的自由活动,教师更多的是看护幼儿确保他们不受伤害,大大降低了幼儿体育课程的质量。同时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幼儿体育教师来进行园本体育课程研发,丰富幼儿体育课程。缺乏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会使得幼儿园的体育课程长年保持不变,降低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影响幼儿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2.2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发展进入瓶颈期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进而进入到一定的瓶颈期。在这阶段,幼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缺乏创新,教学内容单一,教师上课缺乏积极性。在体育教师培养上,幼儿园的专业培训次数较少;在体育器材设施上,缺乏新颖的体育器材设施;在体育课程建设上,教师缺乏创新的体育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逐渐单一化。

2.3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幼儿生理学上,国内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的《儿童生理学》教材或专著,没有关于儿童在体育过程中的身体机能的各项明确的指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依据幼儿的外在表现来调节幼儿的运動负荷。此外,我国3-6岁儿童的体质监测并不是很到位,0-3岁的幼儿健康管理属于当地的妇幼保健医院的管理范畴,6岁以上学龄儿童的健康管理属于教育部义务教育管理范畴。这就导致3-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断层,不能通过明确的数据来反映幼儿在体育课程结束的变化。

3 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发展对策

3.1 加大幼儿体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幼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主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薄弱,以及幼儿园幼儿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幼儿园可以选择和师范院校或者体育院校进行联合培养,将园内的幼儿教师根据其所学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弥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不足。第二,高校要承担起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大对体育方向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体育院校在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增加幼儿教育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素养。第三,当地政府也要做好幼儿体育教师人才建设工作。可以聘请高校专业教师为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3.2 提高教师的创新力,丰富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出现瓶颈期后,更是需要创新来打破这种状况。拥有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的幼儿园可以和其他家具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氛围,园长要接受教师的新思想、新观点,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支持教师的创新。幼儿园体育教师组要相互沟通,做好每天的课程反馈和每周教育总结工作,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幼儿园体育教师要多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前沿的幼儿体育发展动态,把握国家关于幼儿体育教育方面的政策方针,从这些发展动态,政策方针中找到创新点,丰富幼儿体育课程。

3.3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的沟通工作,获得家长的支持,促进幼儿体育课程的发展。根据调查问卷(表2)显示,家长不支持幼儿园开设体育课程的原因中,“不安全”和“没有专业的教师”这两个因素占据百分之六十,“孩子年龄太小,没有必要”占据百分之三十。由此可见,幼儿园要和家长多多进行沟通,向他们展示幼儿园在上体育课程过程的安保措施,以及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对于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没有必要”的这部分家长,学校可以开设幼儿体育体验课程,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幼儿体育课程中,感受幼儿体育课程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幼儿体育课程的认同度,获取他们的支持。

3.4 回归幼儿是课程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园本体育课程的实施要注意凸显幼儿的主体性,要将幼儿放在体育课的实践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性的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从成年人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身心特征,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切勿过度引导和扶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幼儿的学习状况,找到教育契机,将课堂还给幼儿。

4 小結

由于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所拥有的特色来进行设计开发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且可实施性强,是未来幼儿体育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困境,这就需要幼儿园和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帮助幼儿园走出困境,促进幼儿体育课程的发展,进而提升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作者单位:1.哈尔滨体育学院;2.王兆幼儿园)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幼儿园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爱“上”幼儿园
我们的“体育梦”
想念幼儿园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幼儿园私家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