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1)

2021-09-10孙伟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孙伟茹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质量。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建立较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通过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进而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教学条件实现了明显提高,多数学校已经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扩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建立探索精神,保证教学内容与策略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以往的板书教学方式,只能单纯地知识内容展示出来,方式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往往缺乏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难以充分发挥出学生拥有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有助于数学教学方式实现创新和优化,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与抽象化的知识内容相比较,形象具体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是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具有较强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呈现的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进一步引导,促进学生感受方位。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本学校的具体示意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示意图的认真观察,来回答“学校国旗杆在什么方向”“教学楼朝什么方向”等等,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具体的情境,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辨别方位,完成问题的解答。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不同形式的情境,开展辨别方位的相关游戏活动,促进学生产生较强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此环节中,教师最大限度的彰显了信心技术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解答活动中,体现了学生所具备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增强了学习效率。[1]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路径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主体,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以及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教学主体位置,整个课堂教学几乎由教师全权掌控,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尚未体现出来,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也存在参与成不较低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会形成过度依赖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授课哪些内容,学生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思路中,学习什么,一味地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学习任务,严重制约了学生完善综合素养。所以,在信息技术帮助的小学数学课程的优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教学路径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给予学生积极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成数学课程的导入教学

多媒体技术体现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同时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引进新课内容、引导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程导入教学,借助趣味始十足的素材完成新课知识的导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这些素材,进而实时导入新课知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倍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关动画苏擦死,并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动画素材呈现于学生面前,引導学生认真观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动画视频中呈现了什么故事?其隐藏着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进一步讨论和思考,有些学生总结出,动画中隐藏着倍数关系。此时,教师可以乘胜追击引出本节课所学知识倍数的概念。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开展高效课堂。[2]

四、例题解析时介入课件呈现

与抽象化的数学概念相比较,例题具有更大的学习难度,需要教师淳淳教诲,正确有效引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件视频所具备的动态化特点,将例题设计到课件当中,然后根据步骤,一步步展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例题的呈现而言,教师通常是将解题步骤和整个过程直接展示出来,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信息量十分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课件呈现则有效杜绝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课件有助于对教学步骤做到隐藏处理,学生思维拓展到什么地方,屏幕展示就会显示到什么地方。例如,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对于相关例题展开分析时,教师应当避免为学生展开直接分析,而是将例题直观、形象地展示成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跳绳3元一根。36元能够买多少根跳绳?此时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对于学生而言,答案的获取是十分轻松的,但是重点需要明白解题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阐述思考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展开清晰梳理。很快,科学合理的解题步骤就展示出来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逐步呈现,让学生明确认识解题过程。在例题的解析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件展示对例题进行解析,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完成例题的教学任务。

结语

信息技术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创造了众多便利性,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缓解了学生所承受的学习负担,实现了课堂教学实效的不断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路径,通过信息技术完成课堂导入教学,落实例题解析,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小学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荔.巧借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家长,2021(21):74-75.

[2]喻春梅.活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课堂实效——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第二课堂(D),2020(12):60-6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