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2021-09-10杨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6期
关键词:保教入园陌生人

杨欢

摘要:幼儿刚入园产生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幼儿情绪问题,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幼儿教师和家长应科学理性的看待这一现象,产生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有环境因素、保教人员的因素以及家长的因素,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针对幼儿不同的依恋类型,幼儿教师在消除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过程中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关键词:分离焦虑;依恋类型

1 分离焦虑

1.1分离焦虑的定义

在幼儿教师的工作中,九月可以说是“黑色的九月”,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九月是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的日子,幼儿要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开始走进陌生的学校环境,有的幼儿会大哭大闹,乱发脾气,不愿意与父母分开,有的幼儿会表现出攻击行为,拒绝幼儿教师的靠近,有的幼儿会沉默不语,迟迟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我们把这种幼儿和父母、家人分离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称为“分离焦虑”。这是幼儿对陌生环境的反应和对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分离焦虑属于焦虑的一种,是幼儿常见的情绪障碍,幼儿初入幼儿园时产生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

1.2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分离焦虑的表现大多包括大声哭泣、独自玩耍、依恋物品,不愿意正常午睡。个别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还会表现出暗自哭泣、默默跟人、拒绝食物、重复句子、自言自语等。极个别幼儿甚至会出现呕吐、心悸、头昏、多汗、乏力等生理不适。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一般会持续一周到一个月,个别幼儿分离焦虑期会更长。

1.3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影响幼儿分离焦虑的因素很多,如环境、保育员、幼儿教师及家长等。

1.3.1环境的变化

幼儿在入园之前,每天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陪伴自己的都是熟悉的亲人和小伙伴,体验到的是轻松愉快的情绪,充满了安全感。而幼儿踏入幼儿园之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与他相处的是陌生的老师、同学,进行的是自己并不擅长的学习、游戏活动。蒙台梭利说:“大自然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区分物体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习惯。这种敏感性使外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依赖,如果一个人能适应这种环境,他就可以指引自己的行动达到特定的目标。”但是,当幼儿进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所有的刺激都可能打破他们内心原有的平衡状态和内在秩序,行为专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当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他们会在陌生的环境中本能的产生不安全感,焦虑也随之产生。

1.3.2 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态度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7%的保教人员表示无法理解幼儿分离焦虑表现出的哭闹、沉默寡言、坐立不安等行为,18%的保教人员不关心,35%的保教人员能够理解。所以,保教人员对幼儿因分离焦虑产生的哭闹不止、烦躁不安、郁郁寡欢、拳打脚踢等行为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有的保教人员会视而不见,有的会采取训斥恐吓等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束幼儿宣泄内心焦虑不安的行为,有的会用抚摩拥抱等和蔼可亲的方式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使幼儿平静,消除幼儿的焦虑情绪。因此,保教人员对幼儿的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焦虑水平。

1.3.3 家长的教养方式

现代社会,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照顾的过于周全导致很多幼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一旦进入幼儿园,失去了依恋对象的照顾,焦虑便随之产生。教师对幼儿的集体教育不能同家长的个别教育相提并论,幼儿在幼儿园需要按照幼儿园规则,遵守秩序,学会独立自理,便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因而产生较长时间的分离焦虑。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为了孩子的安全管控太多,干涉孩子的社交、探索活动,导致幼儿入园后人际关系紧张不安,增加了幼儿的焦虑情绪。还有的家长在送幼儿入园时难分难舍、痛哭流涕,比幼儿还要焦虑的情绪势必会影响幼儿,引发幼儿紧张不安情绪的发生。因此,不同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幼儿依恋类型会对幼儿的分离焦虑产生影响。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中,在幼儿入园前的三年生活中,接触最多交往最为密切的是家长,因此,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建立的依恋类型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影响极大。

2 依恋类型

依恋的概念最早由鲍尔比在1969年提出,依恋是指母婴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团聚时的愉悦和放松,以及对陌生人产生的排斥、恐惧等倾向。

根据鲍尔比的理论,安斯沃斯在1979年设计了一种陌生情境测试,在这次测试中,她首先让母亲抱着孩子进入实验室,玩了几分钟玩具后,一个陌生人走进了实验室,她先沉默,然后和孩子的母亲交谈,然后,陌生人让母亲离开房间,看孩子的表现。过一会儿,母亲返回实验室,再看孩子的表现。实验者可以控制母亲离开的时间长短、母亲与陌生人的交往方式、母亲离开孩子的次数等因素。根据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将婴儿依恋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1990年,有学者提出了第四种依恋类型:混乱型依恋。

2.1 安全型依恋

大约70%的1岁儿童是这种类型的。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以母親作为安全基地,自由地自信地探索环境,快乐地玩耍;母亲走后,表示出伤心失落,但没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当母亲回来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寻求于母亲的亲近和安慰,平静下来后,又开始探索和玩耍。此外,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2.2 回避型依恋

大约有20%的婴儿属于这一类。他们无视母亲的存在,表现得漠不关心;自主地探索环境和游戏而不受母亲的影响,甚至回避母亲的接近;他们能接受陌生人的关注,对陌生人没有特别的警惕,但常常采取回避和忽视的态度。

2.3 矛盾型依恋

大约有10%的婴儿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对母亲表现出矛盾的依恋。当母亲在场时,他们感到非常地焦虑,不愿进行探索活动;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非常的悲伤;而当母亲返回时,又表现出矛盾心理,一方面对母亲曾经离开表示非常不满,试图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近又表示反抗。

2.4 混乱型依恋

这类儿童缺乏对陌生情景的一致策略,他們的行为缺乏组织性,过于任性,同时,他们表现出寻求亲近与回避的矛盾行为,行为缺乏完整性。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不安全感,对母亲表现出恐惧、过分任性,这类儿童容易发展成为精神障碍患者。

3 应对策略

幼儿的依恋类型不同,入园时表现出的分离焦虑程度和频率也不同,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消除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

3.1 安全型依恋的应对策略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分离焦虑水平最低,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对这类幼儿来说,幼儿教师要做的是尽可能的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幼儿园新鲜的事物上,积极主动进行探索,积极适应。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关怀,让他们产生安全感。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提供大量的玩具、图书等,使课堂布局丰富多彩,让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幼儿园的新的环境中。最好让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在正式入园前带他们去幼儿园熟悉环境和教师,玩玩幼儿园的玩具、游乐设施,提前感受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研究表明,当幼儿和熟悉的在一起时,对陌生人的反应会更积极。

3.2 矛盾型依恋的应对策略

矛盾型依恋的幼儿焦虑水平较高,反应最强烈,幼儿教师需要对这类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重点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同时,最好与家长合作,坚持送幼儿上幼儿园,根据鲍尔比对分离焦虑划分的三个阶段理论,幼儿教师应努力尽早成为幼儿替代依恋对象。

在具体的操作上,家园配合至关重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必不可少,幼儿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这些幼儿的个别关怀,多对这些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的爱好和兴趣,让幼儿对教师产生妈妈般的亲近感,对他们经常拥抱,爱抚,交谈,最关键的是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也可以参照安全型依恋幼儿的做法,在正式进入幼儿园之前由父母带来幼儿园和教师进行交流,熟悉幼儿园环境。

3.3 回避型依恋的应对策略

回避型依恋的幼儿表现介于安全型和矛盾型之间,焦虑水平也不会很高,幼儿教师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多引导鼓励他们对幼儿园新环境进行探索。对于这类幼儿,幼儿教师教的策略是多鼓励,多进行情感交流。

在具体操作上,要多表扬幼儿取得的进步,如停止哭泣,自己找到了玩具进行探索,帮助同伴,独立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在幼儿园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拼图,积木,绘画,种植,玩滑梯等。

3.4 混乱型依恋的应对策略

混乱型依恋的幼儿比较少见,幼儿教师对这类幼儿可以参考矛盾型幼儿的具体操作。

综上所述,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形成幼儿不同的依恋类型,因此导致幼儿在初入园时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分离焦虑,幼儿教师在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时,可以参照幼儿的依恋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娇.鲍尔比的依恋类型理论简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心理科学,2012.6.

[2]翁晖亮.儿童分离性焦虑[J].中国社区医师,2004.(10).

[3]孟昭兰,胡平.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京),2000.(2).

[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5]何英.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魅力中国,2009(35).

[6]王丽娟.分离焦虑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8(4).

[7]张林,李玉婵.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与启示.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3.

[8]张鹏. 从依恋理论看幼儿分离焦虑及其消除策略[A]. 读与写杂志, 2008.3.

[9]刘志军. 90年代西方依恋理论研究的概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版),2000.8.

[10]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朱立新.幼儿入园初期亲子分离焦虑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1.2.

猜你喜欢

保教入园陌生人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荷兰0~4岁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和提升项目及启示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