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探索
2021-09-10张纬华
张纬华
摘 要:幼儿阶段是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影响了幼儿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改善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培养;价值
近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并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幼儿阶段接触外界社会较少,并且当前很多家长和老师学校都过于溺爱孩子,这样劳动教育在长时间内影响下地位和意义逐渐被弱化,但是劳动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如果不重视则会导致我国人才结构出现短板。所以,当前一定要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在最关键的阶段幼儿园中开展劳动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基础。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树立正确劳动观
劳动教育要求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树立幼儿的劳动观,在幼儿园内不仅要重视幼儿基础知识体系的形成,更要重视幼儿综合素质,只有真正做到爱国家、爱集体、爱劳动才能在幼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幼儿园内通过不断渗透劳动光荣的思想,能够让幼儿彻底消除轻视劳动的不正确思维,这样幼儿在生活中也能更加热爱劳动。所以,在幼儿园内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也能够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社会当中,用更加热爱劳动的积极思想,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进行学习和生活。
(二)丰富幼儿劳动知识
当前很多幼儿在幼儿园内和家庭中都很少进行劳动,老师和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幼儿对劳动知识匮乏,很难第一时间接触到丰富的劳动知识,这样幼儿就难以对劳动产生兴趣。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好奇心,能够通过求知欲增强劳动意愿。例如,当前教师可以要求幼儿自己处理好自己的玩具,通过将不同种类的玩具进行分类,并且有要求的摆放在一定位置,能够提高幼儿的归类意识。同时,在幼儿在收拾垃圾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类处理,增强垃圾处理的有效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于幼儿来说,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增强劳动知识的掌握,丰富幼儿对世界的认知。
(三)提高幼儿劳动能力
幼儿在参与劳动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虽然幼儿在这个关键阶段,学习能力不是很突出,但是能够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多种劳动能力学习提供可能。例如,幼儿在扫地时能够认清不同扫地工具和清洁工具的作用;幼儿对于不同物品的分类,摆放时也能够学习到轻拿轻放,有序分类。在这样的锻炼过程中,幼儿能够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也能够在家里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教育效果。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劳动实践,丰富劳动形式
在幼儿劳动教育时,可以应用“保教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创造丰富的劳动形式。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一日活动,在活动当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劳动机会。不同年龄层的幼儿等年龄特点和兴趣有较大差异,所以应该开设多种多样的劳动课程,从自我服务到为班级服务等让幼儿进行选择。其次,幼儿园应该在园内开展多种劳动活动,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一个蔬菜种植园、小小烘焙坊、废物DIY教室等,这种方式能够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参与到合适的劳动环境中,能够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劳动。最后,幼儿园也可以与社区和其他教育机构联合,将多种社会文化资源进行融合,通过小导游、小志愿者为幼儿提供社会劳动实践服务,让幼儿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兴趣,从而掌握劳动的精髓。
(二)树立劳动美德,营造良好风气
幼儿在社会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他们所接触到和了解到的观点比较局限。所以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思想上对劳动进行认同,以观念认同为导向才能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教师在幼儿园内要支持鼓励幼儿参与到劳动教育当中,围绕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者强、劳动者胜、劳动者勇的理念传输到幼儿喜内心。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和家长将劳动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犯错的孩子要打扫卫生、洗碗、收拾房间,这种劳动只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所以,幼儿园和家庭需要联合起来,大力弘扬热爱劳动、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精神,要以劳动为荣,积极宣传劳动的劲儿价值,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三)建立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效果
目前很多幼儿园内的幼儿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深刻含义理解不到位。随着当前幼儿课程更要求向着游戏化、素质化进行,教师的综合能力对于幼儿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将劳动教学活动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密切连接,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参与进来。教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观摩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对于劳动的认识,从培养源头抓起,聘请更多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劳动教育的带头者,制定完善的评价规范和标准,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要让教师具有创新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让幼儿真正参与到劳动当中。
(四)融合勞动活动,明确幼儿地位
活动是幼儿阶段教育的基础,在新的劳动教育观下,必须要重视幼儿培养劳动情感,提高劳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阶段集体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劳动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在游戏中锻炼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有固定校园内部的分担区,教师可以在固定时间让小组在分担区内进行花草的整理脏物,清除垃圾,结束后通过教师园长的评比选出最整洁的区域,这样这个小组的成员都会获得小红花。在长期这样的评比当中,幼儿能够提高劳动的积极性。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幼儿园内扔垃圾和损毁花草,明确幼儿地位,才能真正的做好劳动教育。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幼儿阶段通过自理、自立、自强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增强幼儿在社会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卓龙.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7):17-18.
[2]张紫微.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47):190-191.
[3]梁玉财.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5):8-9.
[4]张成丰.节气文化导向下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施探究[J].速读(中旬),2019,(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