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大单元模式初探

2021-09-10郭瑞

高考·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历史经济

郭瑞

摘 要: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例,整体按照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在进行多轮次教学实践之后,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评价。通过进行这样一次大单元教学尝试,证明高中历史学科进行大单元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指出当前大单元教学实践过程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历史大单元;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微观单一知识点教学与宏观视阈下史学系统研究结合进行,才能达到更好效果。传统“逐课”教学方式,着重从纵向梳理历史问题的脉络,挖掘深度。然而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以及同类历史问题在大时空观念下的发展演变等情况,“逐课”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同时,全国统编新教材(2019版)内容量增幅巨大,必然导致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单元”教学就是把整个单元或章节的内容进行优化或重组,然后以整个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问题为核心切入点展开教学。据此,本文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为例,将整个单元进行重组、优化,以“调整”为切入点,尝试以新的模式进行授课。

一、课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二课时

1.历史概念:经济政策的调整

从资本主义萌芽到发展再到19世纪末20世紀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上,经历了三个相对重要的时期,即:重商主义时期、自由主义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这三个时期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本质内涵,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既然是调整,就会涉及到具体的外在背景和内在细节,所以通过这个概念,要给学生构架起本单元的核心,即:实践——调整——实践,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2.时空坐标

结合教材三节课的内容,给学生20世纪五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学生任选其一,自找角度,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唯物史观、历史大事等,构建思维导图,宏观把握本单元知识构架。

(二)第三课时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概况三节课的内容:实践——理论——实践

在历史大单元讲授和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晰和深化理解一个潜在性的关系,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思想是政治的具体反映。以此为基准,去归纳概括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和体系的二次整合,结合学生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运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合理夯实背景、过程、结果、性质、评价的五级推演,最终内化为实践和理论的思辨认知,有了整体性的把控才能进一步细化章目的前导性内涵。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理解本单元主旨:经济政策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局部调整

任何一个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孤立或者偶发的。在资本主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百年间,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时期,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也渐趋高级化,即垄断资本主义的间歇性发展,对传统生产模式的冲撞与融合,需要更大的载体来吸纳与消融,但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之后,再有拓展,生产或销售的领域也有掣肘与钳制,所以出现问题,或者说出现全球大规模破坏性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或许有延缓的角度和措施,但不可避免。

在上述基础上,漠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没有良性机动的政府机制,缺少社会群体性的普遍认知,应对大危机的到来,自由放任是首当其冲的,只是在运用过程中缺少符合当时需要的调整与改变,所以自由放任在运行了近百年之后,失效了。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一个必然前提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如何在这个前提下有具体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势必会经过反复的实践、修改、阶层内部的调和和其他潜在性的尝试,因此经济政策的改变,更应该是有前瞻性和外延性的。所以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做出客观的评判和概述,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真正意义的去洞悉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唯物史观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落实的出发点及角度。

(三)第四课时

1.史料实证——罗斯福新政及西欧福利国家的具体问题

2.历史概念

课前学生汇总,理解有困难的部分,或者做题材料中出现的高频性概念,有一个总结性收录,在课堂上统一讲解,便于学生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作为材料补充下发给学生,暂且不做统一的讲解,可以作为课后探究布置。

具体归纳收录如下:

(1)经济自由主义:发端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至19世纪风靡全欧洲。由于人们按利己的本性去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个人利益,结果能使整个社会受益,而满足人们利己的最好途径是实现经济自由,对私人经济活动,不要加以任何干涉,而听任其资本和劳动自由投放、自由转移。同时还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莫过于经济自由主义,应当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2)凯恩斯经济理论: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3)新自由主义经济: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同于经典自由主义,它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只对经济起调节以及规定市场活动框架条件的作用。在国际政策上,强调开放国际市场,支持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认为这会妨碍个人自由。

(四)第五课时(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在当今世界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社会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高中历史教育,特别是“大单元备课,小单元教学”这个新教学理念的提出,赋予历史教师更大的责任,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每一个单元的设计和讲授,既有普遍的规律和本质,又有特殊的角度和细节,最终的结果都应该去契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所以中外关联对比,横纵相错,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开放性的研判、结合史实和知识构架来整合自己的思维架构,这是以本单元为例,设计大单元授课的一个终极目的。

三、教学反思

(一)收获

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授课的固有认知,结合授课的班级分析,有两点是值得深入探索而再次具体化实施的:

1.学生能准确的把握住单元主旨,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单元授课使得学生在把握单元重点的时候更清晰明确,自己看书的时候详略得当,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路很清晰,偶有张冠李戴的现象,但是不再需要教师更正,学生在阐释观点的时候,能自觉自为的发现问题,并进行相應的更正。

2.学生会有意识的去查阅相关材料,并能认真研读教师下发的辅助材料,去做点对点的贴合。相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在补充材料上的囫囵吞枣,大单元教学的针对性也强化了学生认真的态度。读进去,才能讲出来。并且学生发散性思维很强,会目的性明确的围绕一个自己困惑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自主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是巨大的进步。

(二)不足

1.课时分配上,存在突出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校准与探讨,五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并不是所有单元都适用,教学的系统化推进,要有反复的推敲。几个单元的尝试还是管窥见豹。

2.课堂内容的整合上,存在内容量过大,虽然学生能自己建构单元体系,但有虎头蛇尾的倾向。为了完成进度,一些内容是点到为止的,可学生理解的却是模棱两可,细节叫不准,就会存留知识的漏洞,这个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审慎的反思!大单元教学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深入浅出的度,有没有客观的衡量,还是要商榷和琢磨的。

3.学情的把握上,具有相对的阶段性特点,所以设计章节、问题、作业等,不能偏离,不是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就叫拓展,也不是跨学年段的评价就是素质。其实一轮复习之前的单元整合,还是有思维、知识、能力的固化问题存在的。

4.教师的备课上,要打破形成多年的习惯去贴近单元教学并不容易,讲授的过程会出现回归旧模式的问题,特别是讲到重难点的时候,顺其自然的就跳出大单元了,这个磨合可能需要一个或几个周期,也是这个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内容的设置不够精悍、精细、精致。想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掌控课堂,还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维重建。

5.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存在一个通识性的弊病,对理论的理解可以通过多年的教学深化细化,但是新理论的构建,是我的短处。现阶段,没有理论的支撑,后劲不足开始渐趋凸显。

综上,这是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大单元授课的初步探索,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去完善和调整。但是点滴收获都是价值,特别是历史教材统编化之后,大单元这个课题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实际的效用,在不断探讨和自我学习的道路上,至关重要。

四、教学感悟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思维是广博而开放的,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在以高效课堂为准则的前提下,去落实和贯彻课标内容,应有如下思考:

(一)唯物史观是前提,人类递进性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由表及里的阶梯,讲课时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要坚定不移的遵循和深化。

(二)时空观念是手段,任何事件都是在特点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学生才能对历史的整体和部分有准确的把握与理解。

(三)史料实证是工具,运用可信的史料推理分析,运用不同的史料对比甄别,让学生掌握重现历史真实的能力,客观的分析和思考。

(四)家国情怀是目的,结合中国国情,通过中外关联或时空比对,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能够心系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而身体力行的去感悟、去认知、去践行四个“自信”,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程世高.高中历史大单元浅探——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J].历史教学.2018(2)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历史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历史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经济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