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逻辑思路培养方法探究

2021-09-10郭宏仓

高考·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普遍性系统性

郭宏仓

摘 要:高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初始阶段,承前启后,对学生未来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还需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高中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真确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基本的逻辑思路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思路的培养和养成,对未来持续的化学学习影响深远,正确的逻辑思路的培养既能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也能起到化学学习事半功倍的作用,穿插在教学中的逻辑思路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有意识的、有目的、有方法的化学逻辑思路培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逻辑思路;系统性;普遍性

初始的化学学习者,对化学变化的神奇现象充满好奇和学习热情,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和学习的深入,逐渐失去耐心,依靠热情是不持久的,理性和系统性有方法的学习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耐力,才能培养对化学更深入的热爱,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持之以恒,对化学零散的知识点,和多变的化学性质,及其较多需记忆的内容,初学者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杂乱无章,逐渐在热情之后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我們不能把庞杂的化学性质统属于几个简单的理论下,我们没法完全量化所有知识点,更多的关于化学性质间的描述是非量化的,笼统的,不能用数学线性的进行整理和计算,而且影响化学过程的条件是多重的,变化是多样的,结果并不是单一的,因此,化学学科的初始逻辑过程较难建立,学生很难适应化学的逻辑过程,更多的依靠记忆,不能较深的理解化学学科的逻辑过程,老师更倾向于对不同性质,现象的讲述,不注重这些性质的根源讲述,也不太关注化学学习的逻辑过程,是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之一[1]。

一、从原子结构入手,建立系统的化学逻辑思路

化学是研究原子以上层次物质性质的一门学科,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微粒,原子的性质是化学变化的核心。从原子结构入手理解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比较容易,不断的从原子结构分析物质的不同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并逐渐学会从原子结构分析物质可能的化学性质,从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性质的递变规律理解化学变化的逻辑思路,逐渐理解纷繁复杂物质性质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逐渐能从简单物质入手推断化学反应过程,逐步建立化学学科的逻辑思路,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更容易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把握物质世界变化的根本原因,对物质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于上百种原子间的不同连接方式和不同元素原子的结构,建立宏观概念。

引导学生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理解微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复杂性,和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最终在化学变化中的意义,和形成物质的原因,理解整个原子的结构在化学变化中的根本动力,和他们在形成化学键的多样性,能从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活泼程度,及其在相互形成化学键时,怎么受自身结构和相互之间结构影响,逐步系统性的理解化学复杂现象背后根本的原因,并能在不断学习中加深这种理解,会应用这种方法分析化学过程,反过来,遇到新的化学过程时,能从原子结构分析过程,及其现象产生的原因,明白不同现象受制的条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不断理解化学,建立良好的逻辑思路。

二、从物质微观结构、分子结构的特点,理解化学变化的逻辑思路

在原子结合为分子,分子之间的转化中,学生逐渐明白物质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逐渐明白结构中哪些部位在化学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尤其是有机化学,复杂的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复杂的机理很快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如果不能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路,教学效果比较差。同样,对于结构化学,没有逻辑思路的指引,学生既不能理解微观的电子特征,也不能理解宏观的物质性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能获得量的积累,也不能获得质的提升[2]。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微观的原子结构开始,建立恰当的模型,逐渐理解原子的结合方式,逐渐理解元素性质在原子结合过程中的体现,从简单分子的形成过程入手,逐渐过渡到复杂分子结构的形成及特点,使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从表面进入更高的层次。反过来,逐渐用已掌握的理论解释已学过的化学变化及化学变化的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更多地从逻辑思维上得到提升,使学生从对化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

从分子结构入手,通过性质和结构的对照,逐渐理解结构决定化学性质,逐渐能通过结构分析化学性质。反过来,通过化学性质也能判断结构的可能性,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从总体认识物质世界,对不同物质表现的化学性质,也可以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如果能进一步理解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互影响,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的关系,化学键结合过程的本质,多样性和原子结合后相互影响的原因,就更容易理解化学变化过程。对物质表现出的各种形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不会感到迷茫,也不会对多种多样的化学性质产生畏惧,逐渐就会从无头绪的乱象中找出规律,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减少化学学习的难度。

三、从物质性质递变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化学变化的逻辑规律

物质世界的化学变化各不相同,有些化学变化迅速,剧烈,现象明显,有些化学变化难以察觉,缓慢。如果依靠对不同化学变化的记忆,讲解,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化学变化背后的原因怎么产生的,及其产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结构会产生对应的现象。学生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应用性质和结构的关系,就会逐步掌握化学复杂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果能在化学现象中找到规律和本质,建立逻辑思路,对化学变化理解就简单得多,物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其性质必然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规律性,从本质入手,理解性质的递变规律,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化学变化中的特点和现象,建立一个较宏观的认识和思路,学生就更容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复杂化学变化的原因是化学探究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化学的学科特点,不断理解已有的性质,探索未知的原因。通过性质的递变规律探索未知现象的可能性是化学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本质入手,不断通过结构,现象理解物质世界,熟练已知的理论,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从简单的理论上升到复杂理论,从简单现象明白复杂现象,逐渐建立起化学学科的逻辑思路,使学生从对复杂纷繁的化学变化的表面性质进入的深层次的本质探索中,也能使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逐渐建立理性思维,逻辑过程,认识学习的方法,并为以后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和思路。

四、从化学实验操作,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概括思维能力的生成

在逻辑思维能力中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是指对事物本质认知的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类似,概括思维能力是指提取事物同种属性、根据这种属性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并进行联想探究的一种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做出假设、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高中生关于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重点、难点来确定化学实验教学的流程,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围绕着实验内容跟进行探究,规划出具体的实验流程,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出真知”,通过提出猜想、操作实验,同学们能够在觀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联想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的自身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比如,在进行原电池条件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实验、推翻猜想、得出实验现象等步骤,熟练掌握了原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闭合回路、两个电极等知识点。通过实验教学,同学们掌握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良好的概括,在脑海里形成了具体的知识体系。

五、从化学习题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中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拥有良好的分析能力,高中生才能在进行判断时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层次、不同部分进行深入研究。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习题训练,让同学们在解决化学难题的过程中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从而实现培养高中生逻辑分析能力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借助练习册、化学辅导报、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丰富习题训练的内容,挖掘典型题目、易混淆题目、易错题目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题干信息、发散自身思维联系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并将其带入到习题解答过程中,从而锻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分析能力。

六、从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相互促进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

孤立的学习是不可取的,普遍的逻辑思维对任何学科都是适用的,学科知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互相佐证,学科的交叉学习,用不同的思维互相思考,物理对化学的补充,数学逻辑思维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能起到较好的互补作用。数学,物理,文科的很多逻辑思路,哲学的思辨,思想的升华,文学的境界,在对化学的学习中能起到很好地帮助作用,借鉴别的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中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进一步认识,物理和数学的方法能极大地帮助理解化学,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学科思想,学科特点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也能改变学生的视角,多种模式的教学和多思维的培养方式,能极大地改善学生的逻辑方式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改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3]。

在化学教学中不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强大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尽可能使用直接感受的技术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模型,通过老师间的交流,使用更好的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有效率的教学工作,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深入思考,突破思维的束缚,提升化学学科学习深度。对学科知识尽可能地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描述,使学生对认知的事物更立体,更多元,更易理解,更容易建立逻辑关系,逐渐从感性的化学学习上升到理性,有逻辑,深层次的自觉学习。

理性的认知是理科学习的特点之一,到达理性认识的方法是对一门学科建立恰当的逻辑方法,认知思路。不断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是思维的提升,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升,培养学生化学基本逻辑思路和方法,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目的之一,能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宗译[M].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YJKG20-116):“促进初中生图表计算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普遍性系统性
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叙事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铅酸蓄电池修复的科学性分析
语言功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