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移动文物在古城随处偶遇
2021-09-10丁云
丁云
姑苏古城保护对象标识设计创意征集中,有一类对象是“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参赛选手将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代青瓷连座莲花碗”作为了创意发挥的素材,“五代青瓷连座莲花碗”虽是文物,却属于可移动文物。
不过了解了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外延,倒是很能领悟为什么说“苏州有着遍布古城内外量大质优的建筑遗存”,街巷阡陌,你眼中所见建筑体可能就是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的组成
文物根据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
国家文物局2018年印发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试行)》中所指“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整体,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物载体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纽带。根据姑苏区首次保护对象普查成果,区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控保建筑的不可移动文物多达一千多处。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选取了城区内一个相对低调却不平凡的区域:以中街路为中心,北至东中市,南达东西百花巷,东西两边像蜈蚣腿一样,有曹家巷、高师巷、马大箓巷、花驳岸、宋仙洲巷、三茅观巷、包衙前、王洗马巷等街巷。像马大箓巷、高师巷、宋仙洲巷、王洗马巷这样的巷子,都在《宋平江城坊考》中被提及,三茅观巷里原有的三茅观始建于宋代,因而这里的每条巷子都历史极其悠久,巷内隐匿着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古城的巷子里随处可能见到文物
在这个区域内,已经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颇多,比如跨越三茅观巷与宋仙洲巷横巷的省保沈宅,王洗马巷的省保蔼庆堂,马大箓巷的市保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等。控保建筑数量也不少,马大箓巷就有季宅、顾宅、周宅,顾宅更是从马大箓巷延伸到高师巷,高师巷还有许宅、张宅、泰仁里、同乐里,曹家巷有新乐里王宅,宋仙洲有张宅,包衙前有诵芬堂雷宅及敦仁里,王洗马巷有春申君庙和汪鸣銮故居。除去文控保建筑,其他散落其间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更加庞大。在根据《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行的首次保护对象普查工作中,将这些尚未公布为文保单位、控保建筑的不可移动文物进一步细分为古建筑物和古构筑物两类。如马大箓巷里的朱宅、曹家巷的叶宅、包衙前的金宅等均归于古建筑物类,而区域内众多的古井、石碑坊、砖雕门楼等纳入古构筑物类。
这些建筑大多依旧是多户人家合居的民宅,整体状况自然不及文控保建筑,但是也不要被其外观“蒙蔽”,轻易下结论,之所以被列为文物自然有其原因。它们中的大多数修建年代从清代至民国,局部仍然保有可圈可点之处,如果不入其内仔细比对,是无法了解其精彩獨到之处的,或有一进厅堂,或有一道内廊,或有一座石屋之类。也因仍旧作为民居使用,常有不便欣赏的时候。有时与屋主打个招呼,他们也常常能热情地招呼、指点访客欣赏。而构筑物类中,大部分古井就位于巷内宅前,很多仍在使用之中,至于砖雕门楼的,则需要移步宅内,在街巷人家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慧眼识物了。
穿行于姑苏的古老街巷中,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与那些已被列为文控保的建筑一同欣赏更好,林林总总加在一块儿,有时几乎占了半条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