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文化为引领,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2021-09-10贾清仁

高考·下 2021年3期

贾清仁

摘 要:实文化,就是以学校发展积淀为基础,以“唯实唯生、重德重能”办学思想为指针,以躬行实践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路径、实验探索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为核心内涵的校园文化。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从推动实文化建设,夯实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根基;渗透实文化理念,构筑引领学生发展的教育高地;践行实文化精神,开辟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路径等方面建设和践行实文化,打造特色教育项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实文化思想;根基教育;高地育人路径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位于中国科技城(绵阳),是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特色建设示范学校”、“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全国文明校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学校在“唯实唯生、重德重能”的办学思想指引下,学校建设和践行实文化,打造特色教育项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二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为本,发展为纲,不懈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学校以“实验型、特色型、示范型”为办学目标,以“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身心和谐”为育人目标,提出了“唯实唯生、重德重能”的办学思想。

“实”是一种工作态度:躬行实践、追求实效。“实”是一种工作路径: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难题。实是一种创新精神:实验探索,开拓进取。“实”是一种文化追求:诚实守信,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学校以“实”为主题,建设实文化,夯实师生发展的思想基础。学校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审美情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推动实文化建设,夯实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根基

实文化,就是以学校发展积淀为基础,以“唯实唯生、重德重能”办学思想为指针,以躬行实践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路径、实验探索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为核心内涵的校园文化。学校因地制宜,从制度、环境、活动等方面努力建设校园实文化,奠基学生发展。

(一)制度内驱,激活发展动力。学校制定了《绵阳实验高中实文化建设规划》等制度,建设责任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文化,凝聚师生共识,规范师生行为。

(二)环境彰显,营造育人氛围。学校全方位营造育人氛围,打造书香型校园。“实”字校徽、实文化广场、实文化陈列室等全方位呈现实文化主题词,学校清雅明净,书香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浑然天成,蕴藏深厚的内涵美,展现高雅的情趣美。

(三)活动陶冶,提升文化品位。创校刊《秋实》,传播实文化,“教德之苑”开设实文化论坛,“动人秋韵”报道实干领军新人,“激扬文字”倾听求真学子心声。举办“春晖之歌”校园艺术节和“秋实颂”校园合唱节等活动,让学生受到高雅实文化的熏陶。活动文化,以实立人,使校风朴实、教风务实、学风踏实。

二、渗透实文化理念,构筑引领学生发展的教育高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以实文化为引领,秉持求真务实、实干实效的核心理念,融合时代教育新需求,强化队伍建设,坚持服务育人,构筑了引领学生发展的教育高地。

(一)开拓进取,汇聚成以实干为核心的管理文化。管理团队开拓奋进,勤政务实;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完备切实;管理机制创新高效,健全严实。学校创新构建了以教师为“点”,年级组为“线”,备课组、教研组、各处室为“面”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体系。

(二)求真务实,打造具有创造活力的教师团队。重视师德建设,倡导四个“注重”:注重角色定位、注重活动引领、注重依法执教、注重榜样激励。建立师培机制,强化学科组职能,开展多样化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实施“1+1”帮扶工程,规范管理科研课题,加快教师由“教书匠型”到“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三)笃实育人,创建服务一流的后勤品牌。管理育人不止在课堂,还在生活;也不止有教师,还有后勤员工。学校后勤渗透实文化教育理念,铸造优质队伍,打造品牌食堂,加强标准化建设,创新感动式服务。学校围绕“科学养生、节俭养德、平和养性”主题,建设食堂文化。倡导学生文明就餐,自觉“光盘”,在菜根香中受到良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今年我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先进事迹得到央视《午间新闻》专题报道,省内外数十所学校纷纷来校参观、学习。

三、践行实文化精神,开辟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路径

学校大力推行仁爱教育,实施智慧教育,开展节约、环保、体育、美育和劳动体验活动,开展社团活动,探索多元办学,努力开辟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推行仁爱教育,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发展。坚持新五大育人举措,即:以理想信念育德,以学习竞赛育智,以体育锻炼育体,以文化浸润育美,以实践活动育劳。施行仁爱分段教育,铺垫品德自我发展的基石。高一实施以自律为重的修身教育;高二开展以友善为怀的感恩教育;高三进行以天下为志的爱国教育。实行仁爱课程教育,增强品德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发仁爱教育校本课程,编写了《修身》《感恩》《爱国》仁爱教育读本,推行两课一活动,探究仁爱课程教育艺术,展示仁爱教育成果。建立多向评价机制,强化品德自我发展的意识。

(二)实施智慧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的终身发展。我校智慧教育是以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引,以“531”智慧课堂模式为主体,以智慧人生校本课程、智慧网络平台为主等为辅助的智慧教与学,培养学生智能和学习基本品质,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教育。

(三)构建“531”课堂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是教学流程的五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感知、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当堂检测。五个步骤核心是通过创设情境、发现疑难、探究创新、形成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学生智慧生成的目标。“3”是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1”是一个主旨,即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531”模式的实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四)发校本教材,尊重学习选择。研发“智慧人生”校本课程,广泛涉猎生活领域,探究生命内涵,引导学生发展优势智能。学校构建起以生活智慧、人文智慧、学习智慧、实践智慧、艺术智慧、德育智慧6大板块36门课程的“智慧人生”校本课程。

(五)开发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云课堂模式,组建云班级,开辟新课堂模式。云平台下交互式的在线教育方式,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改革成绩喜人。

(六)打造个性化空中课堂,培优补差精准提升。学校及时梳理极课大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开设空中课堂。学生利用相对集中的空闲时间积极参与网络直播课学习,随时下载网上课件及全程音视频,实时在线、互动直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实现“弯道超车”;阶段课程结束后,组织问卷,收集反馈信息,召开空中课堂研讨,明确下阶段授课重点,改进教法,真正解决学生困惑。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迅速架构空中课堂,2月1日在全市率先实现复课。这是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生动体现:正是由于学校长期以来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才会有成熟的授课平台;也正是平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才有网络教学名师能在突发事件面前担当大任。因为学校的提前规划和规范推进,我校的网络直播课教学在绵阳日报、绵阳观察、四川在线诸多媒体中得到公开报道和充分的肯定,更是荣登2月6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受到各界关注和赞誉。

2020年恰逢绵阳实验高中建校45周年、高中成功改制20周年。20年来,学校奋力实践探索,创新办学思路,扩大办学视野,办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硬上线连年突破2000人大关,姚志蓉、黄礼凯、李承洋等一大批同学被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录取,钟琴以优异成绩考入空军航空大学,成为女航天员后备人选四川第一人,学校办学水平名列全省前列,实现历史性跨越,凸显了高质量、高增长的办学效益。今后,学校将继续弘扬“唯实唯生、重德重能”的办学思想,繼续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继续致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多元发展,竭尽全力把学校办成四川强校、中华名校,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