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2021-09-10江南岸

高考·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江南岸

摘 要:教育是国之根本,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需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这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初衷。本文即是从兴趣教学、思维教学、合作教学和转换教学四个角度出发,对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高考教育认识的深入,新的高考模式逐渐成型,以上海为试点的“3+3”新高考模式逐渐走向高考的舞台。在新高考的情境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也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注重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传输,即是否将高中数学知识完整、全面地传输给学生,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学霸”,但是在新高考的情境下,高考的重点不再是仅仅考核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说,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对于学生思维的塑造和身心的成长同样具有很好的助力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新高考情境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教学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也明了兴趣在知识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很少将兴趣教学融入到高中数学的知识教学当中。可能在多数教学老师看来,兴趣是先天性的,有的学生天性爱好文科,有的学生天性爱好理科,这一点很难改变。不可否认这种认识的正确性,但是却也忽视了后天的培养。教学老师可以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教學时融入一定的趣味化元素,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能够逐渐起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生活化元素、故事性元素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无论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开展,都会事半功倍,效率提升。此处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为例,对于高中数学兴趣教学进行阐述。例如,在教学“集合及其表示法”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从学生们的早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早操的第一步是什么。学生此时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讲数学知识,却要讲早操。在学生给出集合的答案之后,教学老师即可与学生就集合展开阐述,比如你们是怎么集合的、集合需要注意什么等等,然后即可引入集合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是要让老师直接讲述集合的数学概念,而是先对学生们的早操集合概念进行阐述,比如集合就是在将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排列在一起,这就是早操集合的概念,而后再从生活化的集合概念抽象到数学的集合概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集合的认识,而且老师也在和学生谈论生活早操的过程中完成了集合概念的传输教学。

二、思维教学

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将数学知识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也就是说,教学老师不再通过知识传输的单一方式开展教育,而是要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思维与知识的双重提升。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思维教学,即将高中数学知识转化成为数学问题,而后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但是问题引导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提问不同,传统的课堂提问是检验学生对于前面所讲内容的学习情况,而问题引导则具有更强的逻辑性,不同问题之间是保持紧密衔接的,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例如,在教学“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开展如下思维教学。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那么之间是不是存在大和小呢?”学生:“存在。”老师:“谁能举例说明?”学生:“全人类和中国人,全人类是一个大集合,中国人是一个小集合。”老师:“很好,大家可以再想一想,刚才的全人类和中国人这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全人类集合包括中国人集合。”老师:“这说明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包含关系。”老师:“由此大家对于集合是不是又形成了新的认识?”学生:“不同集合之间是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老师:“那集合之间还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呢?”学生:“相等。”“完全不相等或者完全不包含。”老师:“完全不相等还能算是集合之间存在关系吗?”学生:“也算吧。”“不算。”老师:“大家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大家可以说说理由。”学生:“有相等那就有不相等,这本身就是相互对立的关系。集合既然存在相等,那么也就存在不相等。”“集合{1,2,3,4,5}和集合{中国人}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数学知识中重点讨论的是相等,比如我们从小学习的就是1+1等于2,而不是1+1不等于几,这样就会产生无穷个答案。”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不要限制学生思维,而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完全表达出来,进而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后续教学老师继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教学。通过以上举例可以发现,在思维教学中,教学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挖掘集合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合作教学

所谓合作教学,指的是教学老师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既不直接讲解高中数学知识,同时也不引导学生思维,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集体探究,一起学习和挖掘高中数学知识。这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集体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开展合作教学之前,教学老师需要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划分。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一般而言,按照前后桌的顺序进行分组较为方便,但是这并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与提升。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座次具有较强的“片区性”,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共在同一片学习区域,而且座次也一般靠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共在同一片学习区域,而且座次一般靠后,这也正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但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所以教学老师就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而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展开较为充分的知识交流与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学习探究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学习进步。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直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完成该课程知识的教学。首先,教学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引导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进行坐位,而后即可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不仅要挖掘出不等式存在哪些基本性质,而且还要对于这些基本性质进行证明。在明确具体的探究方向之后,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小组展开合作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巡场监察,一是为了了解学生们的探究思路,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点;二是为了避免学生闲谈,坐等最后其他小组的探究结果“捡现成”。在各学生小组完成知识探究之后,教学老师要让各小组将探究的结果整理成为书面内容,然后教学老师再对学生小组整理的内容进行检查。这里的检查并不是教学老师自己检查,而是通过投影的方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检查。这样也就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并且还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进而使得学生在集体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得知识。同时,学生小组探究结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为教学老师的教学指导指明方向,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

四、转换教学

所谓转换教学,指的是教学老师通过和学生进行身份互换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让学生走向讲台进行讲课,而老师则坐在讲台下听课。教学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转换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及讲演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自信力等都是能够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转换教学需要课前准备,而不是直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上课讲课。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一天,明确告诉学生下一节课将会通过转换教学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做好课前自主学习工作。在次日,教学老师即可任意挑选学生上台讲课,而自己则坐在学生的位置听课。这里需要注意,教学老师不要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随意走动,也不要站在最后,这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进而影响学生的讲课效果。同时,教学老师也不要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打断学生,即使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存在错误,教学老师也不要出言阻止或者反对,而是记录下来,等到学生讲课结束之后再进行说明。但是,教学老师可以允许坐在讲台下的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进而引发学生的一起讨论。教学老师则注意倾听学生在讨论时的不同观点,进而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同疑惑。针对于探讨不出结果的问题,教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中止讨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在学生讲课结束之后,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讲课过程以及讲课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生的讲课表现、讲课语速、讲课逻辑等,而后再针对学生讲课中的知识内容问题进行阐述,以免误导学生。此外,在开展转换教学时,教学老师不能仅让一名学生上台讲课,而是需要邀请不同的学生上台讲课,这样既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讲课欲望,提升不同学生的讲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学老师可以限定学生们的讲课时间,划分学生们的讲课内容,这样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充实性,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新高考情境下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简单和轻松,同时也不是一件在短期内就能够见到成效的事情,教学老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进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实用性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武彧.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高考,2019(09):202.

[2]胡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48.

[3]高麗.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66-67.

[4]赵显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17-18.

[5]李晓东.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3-14.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