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育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2021-09-10敖洁胡倍菱
敖洁 胡倍菱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教育实践者认识到在线教育不仅是应对特殊时期教学难题的方法手段,还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新动力和推动教育组织革新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在线教育相关培训不足、在线教育认定的参与和监管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高校要通过加强高校教育服务体系的创新,组织教师进行在线教育相关培训,丰富课程内容和学习维度等措施,积极完善改进对在线教育的管理。
关键词: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管理;在线教育认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034-02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2020年4月10日开展的“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建设工作视频会”上指出,疫情期间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组织了37个基础好、实力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带动110家社会平台和高校平台主动参与,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4万门慕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在线学习资源。教育实践者们开始重视到,在线教育不仅是应对特殊时期教学难题的方法手段,还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新动力,更是推动教育组织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更精准阐述和力行了“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与高校在线教育管理质量,对高校在线教育管理新形势、高校在线教育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在线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2015年,国内学者吕森林等人编著的《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中定义 “‘在线教育’为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 [1]。”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中,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在线教育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在线教学时代,本科生可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更为便捷地享受到国内外教师、高校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机会。例如在“爱课程” “慕课” 等网络平台,仅需要遵循各网络平台既定规则和程序,即可享受海量教育资源。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5月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在线教育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的教育机构,共同行使了原本仅由高校提供的教育管理权。这种变化迫使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完善在线教育相关管理。
高校在线教育管理是指高校组织制定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就传统教育课程模式和内容进行互联网设计,构建合适的认定体系并进行监督,以达成促进学习者学习这一根本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在线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完善传统教育课程模式和内容的互联网设计,建设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其核心点是帮助教师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对教学技术进行运用。与传统教育不同,在线教育情境中,更趋于平等协作的教学交往对教师的教学权产生了重大影响,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学习权进行了重建 [2],学生拥有了对学习进度的控制权。这些特质对高校帮助、监管老师的在线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在线教育的长期发展而言,高校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构建合适的认定制度尤为关键。自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要将学生有组织的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后,国内各高校在此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慕课课程认证模式尤为典型,此模式中由学习者所在的机构提供在线课程认证是较为普遍的认证方式,主要靠学校购买课程、制定课程认定规则和高校联盟共建共享课程认定来实现。
二、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管理规则不够健全
与国外由高校引领的在线教育不同,国内高校在线教育体现出政策引导的特点。国内高校在此领域的权责界限相对模糊,我国大学现行的管理制度对于在线教育仍有不足之处。其一,学分及评价规则相应改变较小,仍受限于传统制度。例如,2020年秋季学年不少高校仍将在线学习划分為第二课堂学分中少数比例部分。其二,没有建立起自内而外的稳定驱动机制。以当前我国慕课为例,据统计当前我国慕课在高校参与数量达到724所、课程数量超过12500门、观看人数超过3.1亿人,均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3],但其课程质量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各高校均以课程为单位设计慕课,尚未形成健全的学科体系;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激励和资金驱动慕课发展,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4];大多还停留在教学模式的改进上,而国外高校更多地尝试对在线学位项目的推进,国内高校在这些方面的探索相对不足。
(二)对教师在线教育后续培训不足
在课程教学信息运用上,我国真正掌握并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尚不到总数的10% [5]。教师业已形成了“教学惯性”或“教育记忆”,这样的“集体无意识状态”成为阻碍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 [6]。从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对于教师在线教育培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一,各高校对教师在线教育培训,在后续工作中未形成常态化组织。各种在线教学模式和理念更多地依靠教师个人进行探索,校级之间差距悬殊。其二,高校对教师的在线教育相关考核管理未建立长久的激励机制。不少高校只简单的规定课程数量指标,对课程质量、课程反馈缺乏关注。
(三)对在线教育认定的参与监管度不够
我国高校在开展在线教育时还存在校企合作不够、认定标准不统一、缺乏课群认定等问题。其一,当前在线教育校企合作在在线课程认定上存在不足,企业在招聘时不看重在线课程认定结果。学生的学习基本靠自我兴趣或应付学分,而相比于发起外界认可动机、求知动机、成绩动机的在线学习,就业动机类学生的完成度、接受面和质量都较高。其二,各个高校、平台或课程教师有自己的评定标准,使得在线课程认证的标准不一。有的高校将认定完全授权给平台或教师个人,高校对课程结果认定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其三,现行的在线课程认定多是针对单门课程,缺乏对课群的认证,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管理策略与展望
(一)加强高校教育服务体系的创新
高校要做好在线教育管理工作,制定规范、系统、先进的规则是核心。各高校要研究、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老师的相关学习活动提供精准的管理方案,兼顾在线学习的自由性又保证高校管理的规范性。推动校内各部门、各服务单位达成协作,系统全面地对在线教育活动进行管理。高校必须打破原有的校园围城,走出去同社会各方交流协作,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持续升级高校在线教育服务体系。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的服务,寻找多种价值,开发多条商业化路径。对在线教育的开发、研究、管理不再单一依靠政府支持,应寻求多方力量,把握好在线教育的灵活性和终身性,建立良好的内生激励机制。
(二)组织教师在线教育相关培训
针对在线教育情境中,更趋于平等协作的教学交往和越来越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选择这类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判断学生学习进度、建立对话型师生关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术培训,加强教师对最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设立专門的在线课程设计研讨组,帮助教师之间实现及时沟通交流、推动教师在线教学方法和理论创新。高校有必要及时持续地向教师传输新的理念,组织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教学探索,设定适合的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勇于尝试积极创新,树立超前意识。高校应该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教学权,让教师拥有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自由的同时,也要建立全面、系统、严格的课程评估、监督体系,保障课程质量。
(三)丰富课程内容和学习维度
高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在线教育认定体系的构建。不同于校内学生活动管理,在线教育管理认证是一个多方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过程。国内现行在线教育认定体系多由平台提供,教师个人签名认证。存在参与主体不够完备、社会公信力不高等问题。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联合各方一起丰富课程内容和学习维度,协商制定更完备的标准以扩大在线教育认定的社会公信。高校还应该设计、提供课程群服务,联合平台对课程群进行认证。将拼图式的课程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达到扩大受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四、结语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理念的改革。高校必须认识到,完整、系统的体制制度是对在线教育进行管理的基础;更高质量、个性化、平等互助的线上课程设计是进行在线教育管理的核心;共建多方协作的在校教育认证体系是长期发展的保障。同时意识到提倡高校重视在线教育管理,并非是在线教育替代传统教育。恰恰与之相反,传统教学依然是根本、是主流。高校要不断寻求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的相互补充和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森林,邵银娟,等. 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2014-2015 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7.
[2] 郭璨. 在线教学时代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重构:何以必要与可能[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9).
[3] 中国教育新闻网. 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EB/OL]. (2019-04-11). http://www.jyb.cn/rmtzgjyb/201904/t20190411_223883.html.
[4] 尚俊杰,曹培杰.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初探[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01).
[5] 卢丽华,孙新洋.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 教育现代化,2019,6(44).
[6] 邬大光. 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4).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