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育人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1-09-10李丽朱军
李丽 朱军
摘 要: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本文以组织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为目标,从高校党建资源整合,拓展高校党建思路,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教工党建的融合,构建师生共建新模式,实现大学生党建与教工党建组织融合、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达到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赢发展的局面,以提升组织育人实效。
关键词:组织育人;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020-02
2017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1]。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对高校组织育人理念和实践提出了高校要建立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中央和教育部从顶层设计对组织育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充分发挥组织育人机制并建立质量体系,高校面临新的困境,通过高校思想堡垒地——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育人功能,这对建立三全育人大格局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发挥的困境
当前,高校党支部设置基本是按建制单位分开设置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支部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支部与支部之间、支部与外部社会及群众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严重影响了党支部的功能发挥。
(一)党支部资源分布不均
这导致了支部资源因设置和组成产生了严重差异。学生党支部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党支部基本由辅导员担任书记学生党员组成,支部在师资、设施设备和活动经费等方面的资源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学生党支部在师资方面的不足超过70%,设施场地的不足占68%。学生党支部存在严重党建经验和工作技能不足问题。但同时,教工支部有着相对于学生党支部在各项硬件资源、软件经验和能力上非常大的优势资源,甚至存在资源过剩的情况,比如在离退休党支部中,有在经验丰富和理论知识扎实的离退休专家、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人员,而这类资源恰恰是学生支部中最缺乏的。
(二)党支部建设各自为政,协同性不强
高校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大多都是并行设置,各自围绕工作和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发展、教育和自身组织建设,教工支部多由专任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学生支部工作和教育大多由辅导员担任,师生支部各自为政,工作和活动几乎无交叉,互不相干,未形成师生支部的协同发展。调查发现,有95%的学生认为学生党支部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指导,但现在反而是支部各自为政的现状,使得师生支部之间无联系和交流,更没有协同发展的共建模式。
(三)党支部活力不足
据调查显示,支部组织生活大多以政治学习、组织发展,最多结合观看时政热点和革命电影,一年一次学习基地参观学习,或者以参加勤工助学和公益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在学生党支部党建效果调查中,反映学生党建效果较好的仅占21.6%,而反映不太好的则占62.18%。调查反映出学生支部党内政治生活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单一陈旧等问题。
(四)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块化导致支部生活流于形式
支部党建工作成了政治学习读报告,实际工作谈心得,支部建设缺乏创新,活力不足。教工党员指导学生除了课堂教学途径,其他课外的指导和交流极少,教师党员对学生的模范和示范作用非常有限,教师党员的育人功能发展不足,其服务意识无法展现,教工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受到了制约。学生党员上行下效,只能做到自己优秀,在支部内模范,而离开支部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二、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实践分析
(一)师生支部共建的可行性分析
1. 系统协同效应是推动师生支部共建的理论基础
高校的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在同一党委领导下,组织建设的内容、工作方法、活动载体等方面存在相同点,但同时作为独立运作的支部子系统,各自独立开展工作,若通过外力有意识将支部子系统进行聚集,将教工支部和党员的知识和示范用于指导学生支部和成员,学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反作用于教工支部,开展师生支部之间的工作相互渗透和资源共享,产生协同作用,推进支部建设协同发展和支部成员协同成长,并对支部共建的长效机制产生自生力量。
2. “三全育人”思想是推动师生支部共建的动力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要求。高校党支部共建能将力量整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全过程,从教学科研到文化活动的全方位,挖掘各领域、各层次的育人要素,让教工摆脱只能在课堂上发挥育人功能的局限,全程参与,不仅能拓展育人的环境,而且扫除了支部建设和发展的盲区,盘活了高校、社会资源和育人实践载体,能切实形成“三全育人”的氛围和格局,真正发挥高校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
3. 资源互补是推动支部共建的保障
高校师生党支部在学习资源、经费场地等方面上存在互补性,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思想发展和创新性、活力性上也存在互补性,将师生支部和成员经过合理配置,重新组建,可以做到资源互补,也是解决目前高校党建育人功能发挥困境的有效对策,双方的互补态势正是双方共建和功能发挥的基础。
(二)师生支部共建的实践性分析
高校党支部因行政设置、专业、学科、年龄等建制,各支部各具特点,在资源、知识、人员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师生党支部共建,既充分結合自身实际,通过整合资源,寻找师生支部相互对接的作用点和结合点,共同开展思想交流、理论学习、主题实践等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
1. 以经验共享共建
教工党员中有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特别是离退休党支部的老党员,党务知识、党务管理、支部建设、专业知识等经验丰富。教工老党员在学生支部做担任党课教师,党务工作指导员,能充分利用支部及老党员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指导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学生党支部健康发展。而学生党支部对热点知识、快速学习新鲜事物的经验,通过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分享给教工党支部和离退休党员等,能增强教工党支部的活力,激发教工党员特别是离退休老党员的贡献热情和愿望 [3]。
2. 以资源分享共建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稳定,资源相对丰富,有相对固定的建设经费、学习资源和活动平台等,同时教工党支部拥有理论知识扎实的名师队伍,而这些正是学生党支部所缺资源。学生党支部热情活力,思想敏锐,积极创新,有不断更新和数量庞大的学生资源。师生党支部在资源上的互补为师生党支部共建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双方通过资源共享,盘活高校党建资源,丰富支部的建设平台和活动形式,激发支部建设活力和节约资源,推动双方支部发挥各自的优势 [4]。
3. 以知识互授共建
一方面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将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党员设置为学生支部理论导师,帮助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解决学生支部师资多为辅导员这一单一现象。另一方面,将专业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通过支部将专业课程、学生科研、社会实践育人相结合,通过师生支部共建深化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指导与党建的融合,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通过把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设置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达到支部共建的效果 [5]。
4. 以文化互补共建
教工党支部多以专业或学科设置,学生党支部以年级、专业设置,支部设置导致党员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文化素养相一致,一定程度上对支部建设和活动开展有利,但同时专业学科的单一化,导致支部特别是教师支部长期的支部文化单一,氛围不浓,支部文化内容陈旧。而将师生支部共建,特别是将专业差异大的支部进行共建,通过不同的专业文化、不同的师生文化素养相互影响和相互指导,能大大地丰富支部活动,增强支部活力,提升支部建設成效。
三、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育人功能发挥启示
高校通过师生党支部共建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交流互通,让教工党员模范作用辐射到学生,切实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帮助,努力形成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是推进“三全育人”实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是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载体。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 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2] 光明日报. 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06):4-5.
[3] 刘启春,梁宇,王徐雪. 师生共建之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23-24.
[4] 胡杨,林芸. 基于“两学一做”的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构建的原则及意义探讨[J]. 老区建设,2017(04):83-86.
[5] 王婷. 新时代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创新研究——以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例[J]. 世纪桥,2019(08):51-53.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