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2021-09-10李艳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5期
关键词:推理能力小学数学

李艳丽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旨在学生要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上,对应用分析的推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小学数学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上进行了分析讨论,帮助这一能力的发展深化,为小学数学的研究增添一块坚实的瓦砖。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小学数学;推理能力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在于应用分析的问题中,因此,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合情推理的重要性是对核心素养理念的一个具体开展,也是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一大重要部分,除此之外,数学的抽象理解和应用分析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的合情推理更是帮助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理解、运用的实践能力,有一定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重新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模式,尤其在教学数学应用分析问题时对推理能力的掌握程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学习提倡小学生要学会演绎推理,但这只是合情推理的一部分,教师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上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是因为合情推理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且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数学思维基础,所以,要大力推行小学数学教育对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数学应用问题分析的方法技巧。[1]

二、培养合情推理的具体步骤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数学正处于基础学习的阶段,培养合情推理的方法没有任何的捷径,要做到每一章节、每个知识点都要融会贯通,只有将知识点理解透彻,才能够在应用分析上达到心中知底,更是培养推理能力的前提,绝不能够片面地分析解决问题。

(一)明确自我学习能力,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小学数学的合情推理能力是发展深化最合适的时期,但因小学生的基础理论尚不完善,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作为教师,不能够因追赶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小学学习状态,但他们仍然乐于接受比较活跃的环境,在课堂上如果教师采取自我讲课,忽视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逐渐降低,对知识的理解力也会参差不齐。[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学习水平,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采取由简到难的过程。

(二)联系课本,适当进行拓展

其次,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是需要以教材大纲实现知识点的联系,除此以外,学习好教材的同时需要适当进行拓展训练,也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对问题推理分析,充分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习进行对比,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活跃课堂和学生的大脑,主要体现在情景化教学上,有助于学生推理的合情性。

(三)加强推理分析,有效推进检测

最后,加强推理分析不是将知识点、应用题重复概括分析,是需要教师从问题出手到答案的推理过程,尝试用多角度、多方法的途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问题知识点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疑惑问题,做到教学方案的及時调整。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

自我探索与独立思考都是一个人应当具备和发展的能力,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知识点和练习习题不能够帮助学生真实地消化,因此在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注重在教学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对推理思维的发展。[3]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中有关《植树问题》的应用分析上,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化繁为简”在应用题上的策略,对于间隔种树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教师在留出学生思考时间之前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向进行推理分析。通过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间隔植树需要理解棵数、间隔和间隔数,从不同角度下,学生能够引出三种猜想: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不种。通过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提出:“在长度为1000米的马路上,每隔10米种植一棵树,需要多少树苗?”,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尝试用“大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行推理,或是尝试画图法来提供思路,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对植树问题进行推理分析,“10颗树会有多少间隔?如果是20颗、50颗呢?”,由此将抽象的数学化为具体的问题分析,提高了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推理。

(二)将抽象数学思维化为推理能力

抽象概念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难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缺少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就会导致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浅,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在学习《面积》这一课时,对于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大小,教师一般会选择用对比法,将两个图形的大小叠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大小,但如果遇到不规则式的图形,很显然这样的方式并不适用,就需要提倡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推理分析,如果将一个个一样大小的格子铺满整个不规则的图形,是不是可以通过数格子的多少来计算面积的大小,如果学生能够很快给出答案,那么问题就得到解决了。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总是会固定于表面,当思维推理得到突破的时候,教师就能够作为引导者揭示推理的正确合理性,就是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再将具体的难题转化为一般数学问题。只有当学习由复杂到简单的时候,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自信心,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实现育才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注重小学数学的合情推理能力是一项趋势,它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分析能力,更能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核心素养是为了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教学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策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推理能力的发展深化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活跃,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未来的成长学习。

参考文献:

[1]苏灼娟.例谈小学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9(16):55-56.

[2]周婷.培养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J].专题论坛,2017,6:236.

[3]汪小静.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57-58.

猜你喜欢

推理能力小学数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