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创新教育工作坊的实践探究
2021-09-10邓李君
邓李君
摘 要:教师工作坊作为一种教研形态,是独立于传统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的新生事物。国内中学里流行的教师工作坊主要立足于教师研修和培训,研修主题和内容大多是综合性的,是教研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的有益补充。深圳市福永中学另辟蹊径,将传统教师工作坊的研究方向聚焦在中学创新教育方面,独树一帜地成立了创新教育工作坊,并通过该机构驱动学校教育教学创新,践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使教师工作坊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特色化提升,在基础教育界开辟了工作坊研修、研发、实践、总结、升华的一体化新道路。
关键词:教师工作坊;创新教育;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共同体
“工作坊”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意指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强调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即与会者共同参与、相互学习。教师工作坊以教师为学员,以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团体互动为学习模式,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采取短期教研培训,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工作坊”的起源和定义可以看出,国内中学开设教师工作坊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研修、学习和培训,并不能有效指导学校的创新教育。深圳市福永中学是一所有着40年办学历史的城乡接合部初中。学校在二次创业过程中,越来越感到传统备课组、工作室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乏力,传统的组织机构设置不能满足学校高速发展的需要。在组织几十名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学习了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后,通过借鉴传统的教师工作坊机制,学校顺势而为,结合自身发展的现实与需要,成立了区别于国内传统教师工作坊的创新教育工作坊。
一、组织变革——卡甘小组合作模式行稳致远
与普通教师工作坊相比,创新教育工作坊的顶层设计有以下特点。第一,高定位。工作坊定位为学校创新教育的最高智囊团,核心团队由校内外专家、骨干教师组成,其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于一般团队。第二,高地位。工作坊设计的创新课程、活动方案等,地位高于传统科组、工作室设计的课程和方案。第三,高执行力。工作坊输出的任务和指令全校通行,各部门、各班级、各科组全力配合执行。第四,高视界。工作坊成员由几十名教育教学精英和教改新秀组成,工作坊的工作内容常需跨越学科之界、跨越传统思维疆域。第五,重创新。工作坊主要服务于学校创新教育,所以不是以教师研修为主,而是以输出创新产品为主要任务,它通过教学做合一,使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形成完美合力。
学校深入研究创新工作坊的使命与职责,使工作坊的组织架构相比传统教师工作坊有了很大变革。首先,严格控制工作坊成员人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工作坊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形成了精干、高效、不冗余、不内耗的团队。其次,创造性地将应用于学生群体的先进卡甘结构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迁移到工作坊教师群体中。工作坊现有成员30余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为文华组、秋实组、知行合一组等,组名可以动态改变每组约5~8人,组内均有文理科、艺体专业学科教师,组与组间人员构成相差不大。不同学科教师的组合配置,有利于工作中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有利于组内互助与合作,有利于组员跨界思维发散、跨学科互补与均衡,有利于产生更好的创意或作品。再次,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工作坊借鉴学习共同体理论,将成员划分为坊主、助手、一般教师、特邀嘉宾四个层次,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Z:\2021年教师类中学版\2021年教学管理\教学管理2021-3\教学管理2021-3内芯0203\Image\image1.png>
图1 教师创新教育工作坊组织结构图
其中,坊主是工作坊活动的组织者、把控者、指导者,包含骨干教师、高校专家、教研专家三方。三方之中,骨干教师方担任常务坊主,负责工作坊的常规运作和整体运作。骨干教师是指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他们对一线教育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课程与活动设计的主题能够准确把握。高校专家通常来自优秀师范院校,我校工作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家出任坊主,他们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可针对坊内主题,为工作坊推荐可用且好用的研究资源,为深入研究与研发提供智力支持。教研专家一般是在教研机构从事教师培训和教学调研的人,他们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和教师培训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是将高校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进行整合的关键人物。
助手包括工作坊活动或会议的记录员、摄影摄像等信息技术辅助人员、后勤采购员等,他们主要是为工作坊的运作提供后勤支持、成员考勤等服务。
一般教师是工作坊的主体,我校创新教育工作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即以小组合作模式为基石,将教师划分为4~8个小组,并以卡甘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活动。
特邀嘉宾是出席工作坊活动的参观交流者、鉴赏评价者,一般为学校校长等校级领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海内外教育专家。
我校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小组合作、工作坊、建构主义、行动研究、学习共同体等理论,创造性变革工作坊组织机构,开创了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习共同体新型组织:坊主三方之间结成学习共同体,取长补短;教师成员之间结成小组共同体,互通有无;坊主与教师之间也结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启发。机制变革有效地保证了机構的效能和创新性。
在工作开展方面,我校工作坊的常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上午三、四节课。工作坊的特殊活动有创新课程赏析、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外出学习等。
二、流程独创——创意点子层出不穷
我校工作坊的常规活动以小组合作模式为基础,以学习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工作流程具有独创性。第一,“双自主”模式的前期准备。坊主提前一周通过微信群自主发布本次工作坊活动“模糊性”的主题范围,教师成员根据这一主题范围,提前一周分组搜集资源,自主确定有差异性的主题范围。“双自主”模式强调主题和内容的创生性,避免了坊主强制框定主题的“一言堂”,避免了限制教师成员的群体思维,从而激发了教师的思想活力和创造活力。第二,分组合作,头脑风暴,主题聚焦。活动时,坊主游走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综合协调与管理。小组成员利用给定“脚手架”的辅助,完成概念建构,采用“发言筹码”“四人轮流说”“内外圈法”等先进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相互启发式的合作、探究,根据坊主的主题范围和自身确定的差异性主题范围,开展发散性、融合性、聚焦性的头脑风暴式讨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深入探究(通常在40~100分钟)。第三,用海报锁定成果。这是我校工作坊的一个特色,所有的常规活动主题和内容的产生,都通过组员在第二步讨论后以共同制作海报的形式固化成果。海报以文字和图画方式呈现,包括小组确定的主题、内容、实践方案与组员分工。第四,小组成果分享和展示。小组全体成员走上讲台,展示本小组的海报,并由表达能力强的组员给大家分享本小组的主题和内容、特色与疑惑。台下其他小组和坊主、嘉宾倾听、思考。第五,评价与创生。坊主与特邀嘉宾根据各个小组的海报分享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各小组在活动后,由组长通过各小组微信群开展线上组内活动,不定期开展海报成果的修改,最终创生课程和教学设计,并筹备课程或活动,做好彩排等工作,在特定时间面向全校推出本小组的课程或活动。除此之外,工作坊的坊主之间也以类似模式开展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直接运用于工作坊下设的三个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显著。
创新教育工作坊的工作流程独特、高效。小组合作模式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凸显了合作精神,也形成了组间相互竞争的争先争优局面,有利于主题的出新出彩。学习共同体的共创避免了创意的势单力薄,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三、内容为王——特色课程和活动比翼齐飞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坊成立两年多,利用先进的小组合作和学习共同体机制,创造和实践了众多创新课程与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一)特色创新课程硕果累累
工作坊累计推出了三类不同于学校常规课程的特色课程。一是学科类课程,例如“七彩学科魅力课堂”,包括“英语戏精擂台赛”“物理看花电学课”“陶行知数学小导师”。这些课程采用卡甘结构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引入角色扮演、情境故事、相声小品游戏教学法,具有超强的师生互动性和趣味性。二是德育类课程,例如“七彩探索·果行育德”系列课程,包括“人生通行证——诚信”“好好说话”“善在身边·乐在心间”。这些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融合小组表演、分享、现身说法等方法,突破了常规德育说教课和班会课的瓶颈,达到了体验式、浸润式德育课的新高度。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体育馆情境式千人大型亲子互动吐槽”“凤凰山农趣谷亲子心理、劳动教育”“北京中科院知行合一科技素养研修”“美国、加拿大冬夏令营14天混合式跟岗研学”等大型活动课程。这些课程融入了心理学和国外活动课程的最新成果,同时紧密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具有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特色。
(二)实验班一鸣惊人
创新教育工作坊作为我校高级别的跨部门组织,下设三个实验班,进行为期三年的创新教育教学实验。三个实验班分别为2017级国际二班、2018级创新一班和2018级创新二班。其中,2017级国际二班于2019年毕业。该班在工作坊的领导下,开展了100多场学生活动,“不是在比赛的路上,就是在比赛准备中”是该班最生动的写照。该班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低进高出,班级整体成绩一路攀升,入校时成绩在年级15个班里处于中间位置,而中考时成绩已经位列年级第二。除此之外,该班学生整体素质,无论是听说读写、吹拉弹唱能力,还是交流分享、自学合作能力都明显高于其他班学生。通过追踪调查发现,这批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后劲十足。另两个创新班还没有毕业,但已在各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风貌。
(三)课题研究如火如荼
创新教育工作坊会聚了我校各学科顶尖英才,其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强。两年多来,工作坊已经承接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国家级子课题,“智慧课堂”省级课题,“卡甘小组合作学习”市、区级课题,以及若干校级课题。工作坊承接的課题门类多、数量广。成员们怀揣教育理想,以持久的热情开展课题研究,使理论和实践并驾齐驱、有机联动。
我校成立创新教育工作坊两年多来,成效显著:教育面貌在创新中嬗变,多篇特色课程宣传文章在“创新教育工作坊”和“福永中学”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后,获得高点击率、高点赞率、高评价语。教育效果受到了海内外各方教育专家、有识之士的盛赞。创新教育工作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研修工作坊,它的概念和职能在顶层设计与实践发展中不断扩大和升华。它已经承担了学校智囊团、跨学科备课组、跨部门整合、内容输出、学校活动策划等多种角色,是学校二次创业和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素质教育的智库,也是教师研修的向往之地。当然,创新教育工作坊也有不足:如何从粗放式课程创造走向精细化分类创造?如何将工作坊工作机制从受时空局限的线下升级为线上线下的高效混合模式?如何将一些主题实践课程课题化、理论化、系统化?如何加强高校专家、教研专家的指导力度?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