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1-09-10刘翔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质生态课程

刘翔

摘要:拓展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作为新型体验式教育模式下的素质拓展训练,一方面对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在高校中开展素质拓展课程它超越了学校和课堂的局限,将课堂搬到了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际生活之中,它也让教育突破了校园的围墙,变得更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生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生态体验实践模式设计与开展的教学活动体系、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与操作体系及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利于深层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师生自觉尊重自然、热爱生命,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拓展实践体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体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师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旅行习惯的陶养。

前言

在我国,经过几轮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教育已不再是狭义上的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学习,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反思中国的教育史,传统教育被理解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校教育。这无疑给学习的发生设置了有形或无形的墙。其实,人的学习方式应多种多样,是所有自然、社会经验的切身体验。显而易见,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有著重要的新时代教育与生命成长价值。因为与体验相对应的是知识、理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教育,强调知识、强调理性,走进了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丢弃了学习的主体,远离了生活和实践,冷漠了情感,闭锁了心智。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途径狭窄,甚至不会学习,不会主动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过程和途径,丰富情感和经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其价值不可低估。

素质拓展课程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新兴教育形态,是一类典型的生态体验教育方式,近年来愈来愈受重视。它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路”的精神,也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相契合,又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它超越了学校和课堂的局限,将课堂搬到了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际生活之中,让学生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校外世界。它也让教育突破了校园的围墙,变得更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生命,也变得更丰富有趣味、更有意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

分析与讨论

一、生态体验理论:

1.生态体验的涵义

生态体验是一种人类优化着的生存发展模式,也是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生态体验论倡导的思想理论观点主要有: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生命样态观、生态化育观、魅力实践观、和谐价值观、生活世界观、生态智慧观等。《生态体验论》系统阐述了生态体验理论及其实践价值,为生态体验实践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中国德育和国际教育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念和模式。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生态体验已经被作为当代一种有魅力的德育模式,和教育新理念。

2.生态体验模式

生态体验模式是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德育过程和教育过程,通过营造体验场、亲验活动、生态位优化、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理论提升等环节,凸显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全人格、体验职场幸福和人生成长乐趣。

生态体验理论,倡导优化生命样态,把陶养健全人格、润泽靓丽的生命样态作为育人的价值目标,形成了生态体验模式。生态体验模式是从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德育与教育过程,通过营造体验场、全息沉浸、生态位优化、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理论提升等实践着力点,凸显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全人格。

二、素质拓展理论

1.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特点

时尚性:适应了当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求。突破性:并非体育加娱乐,也不是魔鬼训练,而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意义。丰富性:所有项目以体验活动为先导,引发出人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动,户外拓展培训使短暂的训练充实而丰富。挑战性:所有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心理、体能、智能的极限挑战。自然化:与大自然互动,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达到自然的个性成长。

团体性:实行分组活动,强调团队合作。通过面对共同的困难,使每一名队员竭尽全力,既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又从团队中汲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队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自我教育:充分尊重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员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队员自己来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人性化:心的旅程,重视心灵的感动和感悟。

2.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步骤

第一步: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第二步: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它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第三步: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它人参加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第四步:整合按逻缉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并归纳提取出精华。再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第五步: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3.素质拓展课程目的意义

拓展训练课程主要目是“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它能有效提高人在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素质与能力,并且可以把其升华到可能达到顶巅;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具有克服困难毅力、健康心理素质、积极进取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勇气与精诚合作团队意识。拓展训练活动有利于参与者个人潜能挖掘与团队精神培养。拓展训练活动目标更注重于参与者心理素质提升,拓展训练活动所采用活动方式要有计划性。素质拓展课程是一种着眼于受训者基本能力全面改进、提升与增强个人及组织团队系列优势现代学习、训练方式,是中国当代素质教育实践应用中新发展。

4.素质拓展课程体系

4.1理论课程: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法,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野外)活动、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我们为了课程理论体系的建立,我们课程小组的老师认真仔细的研究,从我校特色石油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先制定了教学大纲,制定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及课程教学计划,课程主要内容有拓展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完善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在校内实践环节上重点是攀岩及拓展项目,校外实践环节上重点是野外穿越,素质拓展课程分为理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体现素质拓展知识,技术和技能。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同时重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4.2课外实践课程

校内实践重点有两个方面拓展项目以及攀岩。在实践中重点团队精神与个人责任感等方面的模拟训练与教育,以拓展训练,素质训练,野外专业技能开展教学,为校外野外生存储备技能,体能与心理。野外实践内容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采用野外基地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安排在秦岭山脉,从地理位置上易于群众性的大规模户外登山运动的开展。

4.3课程的考核

素质拓展课程在考核中充分体现了其课程的特点,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好,实践操作考试、野外实践评定、平时表现四个部分理论考试占30%,实践操作考试占40%,野外实踐评定占20%,平时表现定占10%。

4.4教学模式与方法

4.4.1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课程实施分为项目体验、团队分享、集体反思、引导总结、实践应用五个部分。教师首先布置项目,然后学生体验,体验结束之后,每个人或选代表在团队内部分享自己在项目过程的感受、体会、心得等,大家集思广益,不断反思、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以后的项目或学习生活中。整个训练以项目体验为基础,回顾分享为核心,总结应用为目的。通过不断的总结提升,可以很好的提升心智、改变行为,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

4.4.2教学方法手段

进行游戏破冰,引起兴趣,使其进入角色; 其次,根据拓展训练的项目要求,将学生分为 2 ~ 3 组,学生自选队长,起队名、队训,组建团队。小组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协作,共同迎接项目挑战。根据教学目的不同,可采用户外拓展、室内拓展、综合素质练习等多种训练形式组合进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

4.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课简称拓展训练,这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大学生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体验、反思、总结和应用四个环节,培养同学们积极的自我挑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给同学们带来提高:动手能力,身心的控制能力,受挫力,沟通能力,自我的再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的能力,领导力,承担责任、诚信、团队合作等。

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课的项目基本上分为三类:以个人挑战为主项目,个人挑战和团队配合相结合的项目和团队协作为主的项目。一个学期的活动应用层次上分为5部分,层次一: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有时也在室内进行;层次二: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层次三: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层次四: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以激发个人潜能,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尤其是对个体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层次五: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团队接受挑战。具体活动课程内容分为:高空项目、中空项目、低空项目、地面项目、心智项目、理论项目、户外项目。

三、生态体验下在素质拓展的意义

我们不能靠权力、纪律去做德育,而是要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地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我们的道德文化素质,调整育人策略,科学优化德育内容体系,探索丰富多彩的德育方法,真正走进体验者的心灵世界,德育教育说教严重,脱离学生身心实际,收效甚微,走进了死胡同。“生态体验式教育”正是针对这个现实问题而研究开发的教育新模式。

第一、素质拓展课程让体验支撑教育,防止了空洞的说教

单用“说”这一方式显然不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会造成学生身心分离,人格分裂。而“体验”首先把学生沉浸到切身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获得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锐的生命感觉,这些感觉构成了生发的基础,有缘多趣的德育发展平台得以搭建,为下面同道相求互动探索生态涵咏的感悟打下基础。

第二、素质拓展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它训练学生习惯于有明确目的的、连续的、有条理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纪律,由于学习内容丰富、实用,贴近生活,形式灵活,环境复杂,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独立完成。把教师单向传导转为师生共同合作来获得知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型”的模式转化,重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性发展需要的协调与统一。

第三、素质拓展课程体现实践认识,感性理性

體验活动是实践的:需要你去做,去试,去参与,整个活动没有一个置身事外者;体验活动是认识:开放式对话就是对体验的感觉表达,属于认识;体验活动是感性的:敞开全身感觉器官接纳体验信息;体验活动是理性的:体验者的反思性表达和专家的引领提升能将你带到一个理性认识的新境界。

第四、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课程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指导纲要》指出:“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和组织野外活动,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性目标之一。《指导纲要》还指出: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同时可以解决因高校招生人数快速增长而引起的场地设施的不足,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符合《指导纲要》提出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张臣;构建《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武玉洁高校素质教育与“素质拓展计划”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田明亮;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之研究(二)——素质拓展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S2期

[4]万庆慧;张爱谷;;高校素质拓展与三生教育结合教学方式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9期

[5]冯伟;依托校地合作机制,构建素质拓展平台[J];教书育人;2013年09期

[6]姜晓梅,黄桂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李宁,潘文浩;高校大学生如何开展素质拓展活动[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罗文娟,白勇;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及网络化管理[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王娟;高校学生素质拓展与素质教育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陈娟;周静;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猜你喜欢

素质生态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