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学报编辑在研究生写作培养中的作用

2021-09-10乔子栩

传播与版权 2021年3期

乔子栩

[摘要]为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编辑在研究生写作培养中的作用,笔者根据由科技论文作者向高校学报编辑角色转变中的体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研究生作者由于格式规范普及少、摘要概括不到位、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科技论文写作不合规范。站在编辑的角度,笔者提出推广规范性文件、通过实例分析提升摘要写作、让研究生作者明确读者群以及阅读文献搭建知识体系等措施,提高研究生作者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作者角度;研究生作者;科技论文;写作培养

作者和编辑,宛如鱼和水的关系[1]。作者的文章依赖于编辑的规范和润色,才能得以发表,而编辑则要以作者的文章作为基础,其工作才能发挥价值。但是作者和编辑作为两种身份的群体,其思想和立场有所不同,所处的环境以及关注的重点也会有所差异。

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性力量,活跃在科研工作的一线[2]。很多科技论文都是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主体写作也是由研究生完成的。以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为例,2019年全年,除去第6期科学技术史专刊,发文量为79篇,研究生论文数为45,占比56.96%;2020年全年发文量为91篇,研究生论文数为53,占比58.24%。可见,研究生作者已然成为高校学报的主要作者群体。但是研究生作为初出茅庐的新手,在论文写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亢原彬分析了研究生作者存在的问题,包括经验不足、依赖性过强、知识体系欠扎实、学术态度不健全以及科研习惯未养成[2]。这些问题都是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高校学报不同于其他科技期刊,其依托的单位正是培养研究生的摇篮,所以高校学报为研究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园地[3-5],高校学报的编辑也可以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学者们讨论的重点[2,5-9]。现有的研究大多站在编辑的角度,提出一些高校学报编辑在研究生培养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其中不乏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提出通用修改意见[10]、开设论文写作课程[5-6]等。站在作者角度讨论编辑与作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李晓燕等从收稿、初审、退修以及编辑加工四个阶段阐述了编辑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与作者进行沟通,在编辑过程中给予作者更多的理解[11],但是在其文章中并没有切实地提出作者角度的所思所想。而站在作者角度讨论高校学报编辑与研究生作者的培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从自己读博期间作为作者,以及博士毕业后作为高校学报编辑的经历出发,站在作者的角度,从格式规范、摘要写作和内容安排三方面分析研究生出现科技论文写作不规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高校学报编辑参与培养研究生作者写作能力提供依据。

一、从作者角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对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来说,投稿到高校学报的文章很多都是其科研阶段的处女作[9],能把自己所做的研究内容表达完整已实属不易。很多初涉科研圈的作者并没有对写作规范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格式规范普及少

笔者读博期间所在的科研团队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科研思维为主,对写作格式的规范并没有特别强调。研究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规范,比如量和单位的用法规范,一直以来都是在实验室口口相传,并没有一个规范性的文件供大家学习借鉴。笔者从研一开始对“mol/L”的写法都是“M”,直到博士阶段写毕业论文时,才被告知“M”需要写成“mol/L”的形式。笔者一直以来都习惯将“mol/L”表示为“M”,以至于在写作中不自觉地使用了不规范的单位表示方法。此外,研究生在科研的过程中也会参考一些早期的文献,其中不乏使用到“ppm”“当量浓度”等已经废弃的单位,但是在科研甚至写作期间,并没有得到相关规范的指导。最终的结果就是科技期刊编辑们所看到的研究生对量和单位的表示不准确[6,8-9]。

编辑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参考文献不规范的问题[8-9]。研究生在投稿科技论文以及最后写毕业论文时,对参考文献的著录都是照猫画虎,甚至直接从其他文献上复制、粘贴。虽然每个期刊都会明确给出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但是对很多研究生来说,科研的重点在自己研究的内容,而对期刊的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明确区分期和卷等相关信息。英文文献的著录问题更加突出,很多研究生不注意英文首字母大小写的问题,经常不按照要求修改大小写,甚至首字母大小写混用,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较大困扰。此外,有些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时会使用参考文献著录软件,如笔者当时所使用的endnote,虽然插入了对应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但是软件在实际输出时还是会出现差错,需要作者手动修改。很多作者一方面完全相信软件输出,另一方面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构成不够了解,输出后没有加以修改,就会导致最终提交到编辑部的稿件的参考文献格式混乱的问题。

(二)摘要概括不到位

摘要写作是研究生论文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笔者刚开始接触科技论文写作时,并不知道怎么写摘要,甚至到最终撰写博士论文时,摘要都是导师修改最多的部分。对大部分研究生作者,被传授的中心思想就是“摘要就是概括文章的内容”。但是很多研究生对“概括”的把握并不到位,在摘要中罗列很多常识性的内容,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又写得特别笼统,没有表现具体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摘要会显得特别空,信息量太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其实摘要的编写中有很多注意事项,如“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等[12]。而刚刚接触科技论文写作的研究生作者一方面没有学习过这种系统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对“概括”的理解不夠到位,导致最终的摘要写作不尽如人意[13]。

(三)内容安排不合理

1.忽略读者群。编辑在阅读稿件时,发现不乏一些行文冗长的论文,确实给人一种“下决心要对读者进行一次启蒙教育”[14]的感觉。笔者在刚提笔撰写科技论文时,也是一心想把整个研究的来龙去脉全部讲清楚。“谈高速公路从蜀道说起”[14]的写作方法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确实需要,但是对投稿在科技期刊上的论文却不适用,由于篇幅有限,文章描述的内容应该精简。笔者后来意识到,在撰写科技论文明确读者很重要。科技论文不是科普类文章,面向的读者大多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对该领域的基础内容已经很熟悉,不需要作者再进行“启蒙教育”。但是作为初次投稿的研究生,总是会担心阐述不够翔实,担心读者看不懂自己的意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研究生没搞清楚自己文章的读者群。

2.知识体系不健全。有些研究生在第一次撰写科技论文时,字里行间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研究中,对其他相关研究提及较少,甚至只字不提。不过大部分的研究生作者懂得科技论文要引用前人的研究,但是在敘述中也只是逐条列举,缺乏深入分析,有“为引用而引用”之嫌。笔者在审理研究生论文时发现,很多研究生论文的共性问题是在前言中生硬地罗列前人研究,不能将已有结果揉合到自己的研究中;在讨论中仅阐述本研究内容,没有与其他研究的比对分析。笔者经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训练,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的文献阅读量不够,没有将所研究领域的内容融会贯通。研究生在平时要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曾经阅读过的文献都是写作的素材,提笔时自然不受约束,也可以完全融合成自己的素材。

二、从编辑角度提出解决方法

(一)推广规范文件

对于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格式不规范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研究生在平时科研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的指导,除了其他研究中提出的点对点指导修改论文[11]、开设论文写作课程[5,7]等,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在高校科研最活跃的实验室中,推广和普及国家标准和规范。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等通用性规范,编辑可以在所有实验室中进行普及;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可以发放更加专业和精细的规范,如对物理学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分别发放《力学的量和单位》《热学的量和单位》《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等。研究生是实验室中比较活跃的人群,在每个实验室中进行规范普及,可以为他们在写作时提供一份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规范研究生的写作方式。

此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向研究生普及期刊的一般知识,使其对期刊的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在著录参考文献时也会少一些疑惑,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对高校学报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综上,编辑可以利用文件普及和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编辑在研究生写作培养中的作用。

(二)通过实例分析提升摘要写作水平

高校学报编辑在修改研究生论文摘要时,对内容空泛的问题,应向研究生阐明摘要写作的要求,并结合相关实例,形象具体地向研究生说明摘要修改的方法[13]。研究生由于刚刚涉足科研,对科技论文写作还不熟悉,对很多科学问题的理解不是特别深入。所以编辑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具体实例远比生硬的说明更有说服力,研究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编辑也可以拿出几篇不同水平的摘要,让研究生作为评阅人,点评摘要并指出其优劣之处,让研究生自己理解和总结优劣摘要的差距。研究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自然可以体会到摘要写作的精髓。笔者就是通过对比摘要的第一稿和最终稿,体会到了摘要写作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总结要点,比直接灌输知识效果更好,研究生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三)明确读者群

在修改长篇大论类稿件时,高校学报编辑在向研究生作者提出精简内容要求的同时,也应让其意识到,科技论文不是科普读物,其读者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所以没有必要介绍很多基础性内容,文章内容翔实思路清晰足以让读者读懂。但研究生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还是要把与文章密切相关的内容交代清楚,不能让读者产生疑惑。研究生作者需要把握尺度,删除不必要的信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用精练的语言给出最大的信息量。这也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一个方面。

此外,编辑也可以尝试让研究生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阅读自己的文章。高校学报编辑在提出文章修改意见的同时,可以引导研究生作者跳出写文章的思维方式,以读者的身份阅读作品。让研究生假设自己是对研究领域有一定了解的学者,在此前提下再次阅读文章,体会读者的阅读体验,让研究生作者对读者群概念的把握更加深刻且具体。

(四)搭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搭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编辑几篇审稿意见就能实现的。针对如前所述内容孤立的问题,高校学报编辑应告知研究生作者相关写作要求和技巧,引领他们多多阅读文献,将知识融会贯通。编辑也应该与研究生作者的导师多沟通,让其重点关注该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和相关知识体系构建,在与研究生导师的共同努力下,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写作水平。

同时,高校学报编辑也应同导师一起,引导研究生作者理解科研诚信,要让研究生作者在初涉科研时就明确引用和抄袭的界限。阅读和引用文献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充分把握研究领域方向的有效方法。在写作中,引用文献是必需的,而大段复制粘贴他人文章内容作为引言或结论就不可取了。所以高校学报编辑应正确引导研究生作者参考和引用相关文献,使其充分理解科研诚信。

三、结语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培养密不可分,学报给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并在研究生写作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术业有专攻,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科研思维上,而学报编辑的指导作用体现在研究生写作能力和写作规范上。严谨的科研思维和规范的写作能力,对研究生至关重要。高校学报编辑在审理和修改研究生稿件时会发现很多共性的问题,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与其进行更加融洽的交流。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在投稿到学报的这一篇文章,而是应该让研究生养成规范写作的习惯。针对研究生写作时的相关问题提出更加合理和长远的解决方案,对研究生写作能力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沈莹,王迎真,骆淑莉.科技期刊编辑应做作者的良师益友[J].编辑学报,2019(S2):261-262.

[2]亢原彬.高校学报在研究生作者培养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9(02):212-214.

[3]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05):323-327.

[4]吴学军,王亚秋.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现在与未来[J].编辑学报,2017(04):322-325.

[5]杨继成.论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编辑学报,2005(01):60-61.

[6]楼亚儿.高校期刊编辑与研究生作者之间的三重关系分析[J].编辑学报,2018(06):561-563.

[7]秦中悦.研究生作者与学报编辑的良性关系解析[J].编辑学报,2016(04):376-378.

[8]陈春平,周田惠.高校学报服务于本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9(01):102-105.

[9]郭盛楠,韩焱晶,刘婉宁,等.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编辑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J].科技与出版,2020(06):100-103.

[10]翟万银.基于通用修改意见提升青年作者的科技写作水平[J].编辑学报,2019(04):464-467.

[11]李晓燕,刘秀娟,刘珊珊.站在作者立场做好编辑工作—由科技论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转变的体会[J].编辑学报,2015(04):398-400.

[12]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3]王亚秋,陈峰,李雪莲,等.科技论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方法[J].编辑学报,2011(02):130-131.

[14]吴正明,陈金伟.力戒文章冗长,力求语言精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04):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