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初探

2021-09-10黄玉琴吕立

传播与版权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双高

黄玉琴 吕立

[摘要]文章以福建省“双高”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学科服务馆员、学科服务内容、学科服务平台三个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科服务建设与“双高”战略目标要求仍存在诸多差距。基于此,文章提出从模式创新、政策引领、资源支撑、机制保障四个维度优化学科服务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层次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双高”建设;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

在国家大力实施“双高”建设战略背景下,以学科为导向提升高校的办学能力与水平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主动对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途径。对接“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图书馆,为专业群建设提供精准学科服务,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一、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定位

学科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是体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工作,也是图书馆所有服务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工作,是学校“双高”建设目标实现的有力助推剂,图书馆可在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1]。学科服务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清晰学科特点、了解用户需求是开展服务的前提,图书馆应围绕学科特性将需求转换成具体的任务[2]。在“双高”建设热潮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紧紧围绕“双高”建设目标,明确服务理念,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决策信息者提供专业群建设的信息服务。

学科服务可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情报服务打开新的思路,向科研人员、决策部门提供精准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给予高度重视,征得学校以及二级学院行政领导层面的支持,才能将学科服务内容有序地嵌入学校“双高”建设战略规划中,从学校层面对学科服务在学科内容、方向、高度等给予定位,在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赢得保障,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双高”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福建省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笔者以福建省成功入选2019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5所高职院校为例,分别是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结合部分非“双高”省级示范性院校进行调查(以2020年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为准)。本研究选取学科服务内容、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馆员制度为调查指标,运用网络调查法浏览上述高职院校图书馆官网主页,并结合文献调查、个别访谈收集数据,调查时间截止到2020年12月5日。

(一)学科服务研究情况

基于中国知网,本文将检索主题限定为“学科服务”,作者单位限定为选定的19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含5所“双高”院校)分别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11月25日),去掉不相关的和重复的文献后,关于“学科服务”方面的文章数共为7篇,其中“双高”院校图书馆文章数仅有2篇,发表年限均在2010年以后(详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学科服务在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已有10年的历史,但是相比其他服务领域建设,学科服务研究起步较晚,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也仅停留在基础性研究,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仍未开展学科服务。

(二)学科服务建设情况

图书馆官网是读者了解服务指南最直接的入口,也是校外访客了解本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發展与建设情况的窗口。由表2可见,5所“双高”图书馆中仅有2所图书馆在主页设有“学科服务”栏目,并对学科服务作了详细介绍,提供学科馆员工作的具体职责、服务内容,罗列对口院系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还提供重点学科资源、学科资讯、专家学者库及相关学科标准服务、SCI、CSSCI等收录情况、国内外常用索引介绍、学科服务平台等。对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服务,有些网站将其置于“读者服务”或“本馆介绍”之下。

通过浏览图书馆网站,结合文献资料及对部分兄弟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调查发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开发并不重视,开展学科服务的图书馆寥寥无几。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科服务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仍是比较新鲜的业务,高职图书馆对开展学科服务缺乏应有的自信,认为现有条件还不成熟,开展学科服务困难重重。各调查指标建设情况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馆员设置

5所设有学科服务的“双高”图书馆中并未设置专职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均是来自馆内多个部门的兼职馆员。学科服务主要针对学校领导层及教师开展,通常采用独立面向全校开展服务、面向院系的多个学科开展服务、面向重点学科开展服务等服务模式。学科馆员与院系对接上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情况。其中,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于2015年1月成立“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团队规模达14人,占全馆人数70%,各学科馆员面向对接的院校教师开展服务工作。

2.学科服务内容

学科服务开展主要以面向全院师生的基础性服务为主,大致分为文献服务、学科资源推送、参考咨询和学科资料整理。一是联系对口院系。两所图书馆均要求学科馆员定期深入对口院系,征询教师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与信息需求,以此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参考依据;熟悉对口学科文献资源分布,定期推送学科资源与服务。二是参考咨询。除了线下提供咨询,大部分图书馆均提供线上QQ群、微信群服务。黎明职业大学要求学科馆员加入对口院系QQ群,负责解读深度课题咨询,提升对口院系师生信息素养。调查发现,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于2019年成立“漳卫图信息服务站”微信群,指定部分馆员进行线上轮值,提供线上实时答疑解惑、定期推送科研信息、在线指导资源利用等服务,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三是重点学科知识服务。图书馆为科研人员、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高效文献服务,包括提供相关课题国内研究的带头人信息、最新中外文文献、热点文献、发展趋势和学科资料导航等。

3.学科服务平台

目前,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主要是第三方平台和自建学科信息门户。第三方平台将学科服务简单化,减轻学科馆员知识整理工作,可实现学科知识内容的有序组织和关联呈现,为院系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精准的学科服务内容[3]。调查发现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了CALIS、FULink等学科知识服务联盟平台,也有少数图书馆加入福建省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联盟获取学科服务。有1所图书馆自主建立学科服务网站,搭建重点学科信息门户,为重点学科提供校内电子资源、网络电子资源、学科最新资讯、学术热点前沿、最新会议通知、专家学者库和学科标准等栏目信息服务,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平台。

三、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省内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进展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学科服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仍属于新生事物,省内仅有2所图书馆在网站设有学科服务栏目,大部分图书馆还处于观望阶段,一些图书馆只是先趟趟水、试试看,一些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则裹足不前,在艰难地徘徊[4]。二是学科服务内容仅停留在表面上,无法融入教学或科研过程中,学科服务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三是学科馆员与管理制度院校欠缺,学科馆员很难得到用户的接受和认可[5]。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度不足

调查发现,“双高”院校图书馆普遍實现了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一般性服务,但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单一,深层次的学科服务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如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部分图书馆仅将选购书目清单不定期推送给系部,还有部分图书馆则仅仅告知教师文献荐购方式,实际收效并不明显[6]。基础性学科服务中,仅有少数图书馆与院系建立有效的联系渠道,大部分还流于形式,而实际进行学科资源整理、信息分析、加工、评价的图书馆,则微乎其微[6]。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职高专改革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办馆理念落后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无论服务深度还是服务方式,都与学校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各类服务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7]。

(二)发展不平衡

图书馆所在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及图书馆自身的人力和资源差距导致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总体上来说,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老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福建省唯一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其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度和广度均明显高于其他馆。其他高校馆则基本还停留在基础性学科服务,对深层次学科服务仍处于摸索阶段。此外,由于内容质量低、更新速度慢、推广与宣传不到位等,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普遍存在使用率低的问题。

(三)人才匮乏,相关制度尚未建立

由于现有学科馆员大部分是兼职学科服务,整体素质未能达到相应的要求。馆员在完成原有岗位工作的同时,增加了工作强度,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科服务工作,更难以开展主动式学科服务。在学科服务团队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上,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学科馆员在岗位职责上并未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管理归属上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匮乏的人力资源体系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跟不上“双高”院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8]。

四、“双高”背景下学科服务的发展建议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充分认识自身差距,找出短板;明确育人责任,确立特色发展的价值追求,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从模式创新、政策引领、资源支撑、机制保障四个维度优化学科服务体系。

(一)模式创新:转变服务理念,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新形势下,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紧紧围绕学校“双高”的办学目标,紧跟专业群建设要求,重新定位学科服务重心,变被动为主动,探索以决策支持及科研支撑为中心的学科服务实现路径,突破原有借还图书的低层次服务,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及时、准确、个性化的服务,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参考,致力成为高校的“智库”、知识服务中心和大学文化的引领者,重塑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助推高校的更好发展。

图书馆要找准学科服务发展坐标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嵌入科研

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嵌入式学科服务方案,为科研部门、重点学科团队、院系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等提供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导航动态信息服务,为科研决策和学科分析提供信息支撑。此外,图书馆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横向联合系部教师开展与图书馆对接的相关课题研究,争取课题配套经费资助,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对图书馆具体业务起到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2.嵌入教学

图书馆要挖掘整合高职高专图书馆优势资源,主动与一线教师沟通联系,根据课程安排协助推动学科服务在教学环境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辅助教师巩固教学效果。

3.融入学生

图书馆要根据课程作业或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的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信息需求,为学生开展学科信息素养培训,如文献检索专题讲座、文献检索教学。

(二)政策引领:对标“双高”建设目标,加强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是图书馆服务得以良性和持续开展的物质基础,馆藏资源质量直接影响学科服务水平。“双高”院校代表着国内高职教育的最高水平,其图书馆需要提升馆藏资源,在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起到引领与表率作用[7]。一是专业性。图书馆要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聚焦“特色高水平专业”、特色专业,汇聚专业领域资源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馆藏格局,面向师生提供专业领域知识的一站式检索、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二是特色性。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和文化地标,图书馆应与学校学科特色保持一致,注重彰显本校特色的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库建设,形成具有行业特色或区域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7]。三是科学性。各图书馆因经费限制,没办法系统完整收藏所有学科的文献资源。因此,图书馆在各学科文献收藏数量和质量上应有所侧重,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要系统全面收藏,对相关学科文献要有选择性地收藏,形成科学、完整的学科资源体系[9]。

(三)机制保障: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体系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馆员应主动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融入学校“双高”建设。首先,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差、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图书馆要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高职院校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学校支持,有针对性地落实人才引进,争取配置相关专业知识的较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结合实际对现有馆员加强职业培训,培养业务骨干和储备干部。其次,图书馆要借助外力进行服务创新,可与院系合作,邀请专业骨干教师加入学科服务团队,为建设持续创新、优质高效的学科馆员队伍注入鲜活动力,形成以馆内学科馆员为核心、馆外咨询馆员为辅的学科服务团队。

(四)平台支撑:建立學科服务联盟

资源和平台是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的物质保障,如教学参考、学科信息分析等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数据源作为支撑。为了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在共享理念驱动下,福建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依托现有的CALIS、FULink等联盟平台实现优势资源补充,减少学科服务推进成本,个别图书馆还通过加强馆际合作实现区域内的“共享馆藏”(Shared Collections)、线上“共享馆员”[10]。如笔者所在图书馆通过协同创新,集聚区域医疗单位,搭建“漳州医药文献联盟”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文献数据库。区域馆藏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完备地收集医药卫生学科领域文献信息,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具有优势地位的特色资源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为学科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五、结语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与发展迫在眉睫,可谓任重道远。未来,高职图书馆应紧跟“双高”建设的步伐,转变理念,对内加强内涵建设,开拓深层次学科服务,加强特色文献资源保障建设,构建合理的学科人才队伍;对外加强合作,争取共建共享学科服务联盟,将学科服务推向深、专、精方向,为学校的“双高”建设做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艳红,陈林,叶青青.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双高计划”建设探讨[J].图书馆界,2019(04):35-39.

[2]于静,刘迎春,李书宁,等.基于学科特点与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的学科服务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3.0版学科服务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05):80-85.

[3]重点学科服务平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EB/OL].[2020-10-20]http://www.vipinfo.com.cn/html/ProductDetail.aspx?id=6&from=index.

[4]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04):1-4.

[5]熊武金.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中国民族博览,2020(08):245-246.

[6]欧阳红红.福建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分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55-160.

[7]赵俊颜,凌征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05):81-86.

[8]沈洋,李春鸣,覃晓龙.融入“双一流”战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构研究[J].现代情报,2018(10):121-125.

[9]王秀艳.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探索,2016(02):84-88.

[10]黄玉琴.基于“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0):23-25.

猜你喜欢

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双高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QQ群的高职图书馆科研服务平台构建
全职妈妈浪费吗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基于系列活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念探讨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