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期刊栏目建设的路径思考

2021-09-10龙建刚

传播与版权 2021年3期

龙建刚

[摘要]文章从栏目内涵的认知背景、栏目设计的主要维度、栏目建设的根本路径,对教育期刊栏目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个案的列举,以期为教育期刊栏目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参照。

[关键词]教育期刊;栏目建设;路径

栏目是教育期刊在结构上的中间状态,其上位是具备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期刊,其下位是个性化更鲜明的文章。栏目是文章的集束性呈现,它的出现令单篇的、独立的文章因为特定的目标发生深度关联,并产生出比单篇文章更强大的文化传播效益。栏目又是整本期刊在一定逻辑维度下的清晰解构,作为期刊的基本框架,它的建设与经营使得杂志的办刊理念与风格得以全方位、多视角的建构成为可能。

文章对教育期刊的栏目从认知背景、设计维度与建设路径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以更加缜密兼具个性的视角考量教育期刊栏目建设的得失,对提升栏目建设的质量,进而促进期刊质量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期刊栏目认知的三重背景

一本有追求、有质量的教育期刊,对其栏目的认知毫无疑问可以从期刊主体的视角进行三重分析,即从读者、编者、作者三者的视角出发。综合三重背景的考量,有利于我们对教育期刊栏目内涵及价值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把握。

(一)服务于读者的阅读选择

阅读的功利价值在当今社会被日益放大和强化,尤其是因为职业发展、专业提升而发生的阅读,更是如此。在读者日益细化的当下,读者对阅读的选择具有鲜明的悖论性,既非常细致挑剔,又缺乏足够的耐心。“期刊的读者定位设定后,栏目的设定和策划就有依附的对象。”[1]教育期刊的读者主要是教育从业人员,而教育从业人员的数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8年,全省专任教师达到127万人。教育期刊以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就必须考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比如,课程建设能力、课题研究能力、课堂领导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等,并且不同的教师个体,对这些专业素养有着不同的兴趣与需要。

基于此,教育期刊的栏目就应该注重价值的切实实现,即让教师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和栏目。对教育期刊栏目的认知,必须重视读者的视角。因为只有从读者的现实需要出发,栏目的存在才能成为促使阅读有效发生的正确平台。

(二)有益于作者的创作引导

作者的创作是期刊内容的根本,其创作方向和作品质量,是期刊品质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以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为主要作者的教育期刊,通常没有专门从事内容创作的作者群体,其作者队伍具有自发式、松散式、创作质量和数量均不稳定等特性,并且在刊发的文章中,自由投稿占有较大比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期刊如果要引导作者能够以快捷、简单的方式对期刊栏目有着更清晰、准确的把握,就必须重视高质量的稿件。因此,对教育期刊栏目的解读,一定要关注作者的视角。从作者内容创作的现实需要出发,对栏目在期刊中的内涵界定和角色扮演进行深入审视,是我们对栏目认知的又一重要现实角度。

(三)有利于编者的采编需要

编者,也就是编辑,是教育期刊主体中界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与视角,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起着协调与关联作用。编辑对栏目的认知、理解与界定,通过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同时影响着作者与读者。因此,从编辑视角下对栏目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通常都实行栏目责任编辑负责制,即一位编辑负责一个或几个固定栏目。这样有利于栏目的质量稳定與风格延续,也有利于特定栏目的读者群体和作者群体建设。但与此同时,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有利于编者的采编现实需要,教育期刊的编辑要形成对栏目的以下认知:一是要突出栏目设计逻辑的清晰度,二是要注重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关联度,三是要凸显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差异度。只有这样,编辑对栏目的把握才能更清晰、准确,也才能更好地通过栏目建设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教育期刊栏目设计的三种维度

栏目的设计对一本优质的教育期刊而言,体现了期刊的办刊理念、内容认知以及期刊风格。在栏目的设计过程中,教育期刊必须综合考量多方需要,坚持清晰、准确、科学的维度,拼凑、随意、多变和杂乱是期刊栏目设计的大忌。

(一)对办刊理念的哲学解构

每一本有追求的教育期刊,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旗帜鲜明的办刊理念。办刊理念是教育期刊对自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深度追问的最为凝练与清晰的应答。“全面体现办刊宗旨,是期刊栏目策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教育期刊的所有办刊行为,包括采编、经营等,都应该聚焦期刊办刊理念的发散与拓展。所以,在进行栏目设计时,教育期刊一定要注重从办刊理念出发进行清晰解构。

以广东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师道》(人文)为例,这本期刊有着非常个性的办刊理念:“办一本承载为师者情感与智慧的读物。”其主要栏目包括《改写人生》《资教通鉴》《新论视窗》《民间声音》《课程平台》《边教边悟》《智慧纵横》《今日充电》《往事今说》《家事如风》等。通过对相应栏目刊登文章的对比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栏目主要从人物、事件、观点、职业、智慧、生活六个层面对《师道》(人文)“办一本承载为师者情感与智慧的读物”的办刊理念进行了系统性的解构。这样的解构是高度聚焦期刊办刊理念的。在这一基础上,编辑通过对栏目内涵的清晰认知与经营的准确把握,以大量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文章进行集束呈现,便能很好地实现期刊办刊理念的顺利建构。

(二)对期刊内容的板块厘定

教育期刊作为一个期刊的大类,又可以进行多个层次的细分,比如,可以分为教育时政类期刊、教育综合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等。每一种不同种类的教育期刊,都既有其指向明确的读者群,也有其为读者群服务而组织的个性化内容。而栏目设计最简单、直接的做法便是依据内容体现栏目的差异与错位。

以广东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广东教育》(综合)为例,这本期刊有着近70年的办刊历史,其读者对象主要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的教师。同时,由于其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所以这本期刊自1952年创刊开始,便充当为广东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鼓与呼的角色,发挥着为广东教育事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作用。在读者群体的需要和期刊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广东教育》(综合)将内容分为三大板块:A板块是以省内的教育时政新闻报道为主,包括《要闻》《重点》《人物》《访谈》《策划》等栏目;B板块是以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为主,包括《专题》《研究》《实践》等栏目;C板块则以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为主,包括《管理》《班队》《品牌》《交流》等栏目。这样依据内容来厘定板块,进而设计栏目,可以将关联度高的内容进行组合,既可以清晰划定每个栏目的边界,避免栏目内容的交叉,又方便对庞大读者群进行细分,让不同类型的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板块。

(三)对期刊风格的理想追求

不同的教育期刊会呈现不同的阅读观感。这既取决于阅读视角的主观审美,也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期刊内在精神气质的外化表现。每一本教育期刊都有其自身的风格呈现。教育期刊的风格是其避免同质化、塑造鲜明个性的重要抓手。建构教育期刊的风格有诸多的内容与路径选择,如文字风格、栏目风格、版式风格和编辑风格等。

教育期刊的栏目设计既是期刊风格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编辑风格的直接体现。栏目设计就是编辑作为教育期刊创作主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依凭。栏目作为教育期刊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素,其设计风格能够给读者以最直观形象和外在观感的视觉呈现与思维冲击。教育期刊要打造自身的风格,就必须从栏目设计入手,以栏目风格的打造来推动期刊风格的形成。比如,《人民教育》作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的教育刊物,是教育部从思想上、政策上、业务上指导全国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人民教育》的风格可以概括为融理论性、政策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儒雅、大气、高端性教育类综合型期刊。《人民教育》在栏目设计上分为四大板块:理论、管理、教学、文化。理论板块包括《特稿》《思想前沿》《特别报道》等栏目;管理板块包括《管理纵横》《治教方略》《现代校长》《名校扫描》等栏目;教学板块包括《教学大观》《教学研究》《名师教学》《改革观察》等栏目;文化板块包括《名师人生》《名家访谈》《教师漫笔》《杏坛巡礼》等栏目。这些独具匠心且具有鲜明个性的栏目设计,体现了期刊的风格追求,对读者的阅读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也有助于读者从相应文章的编发中更清晰、准确地把握编辑经营栏目的精神主旨和风格追求。

三、教育期刊栏目建设的三大路径

教育期刊的栏目按照关注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常规性栏目、品牌性栏目和特色性栏目。每一类栏目在期刊整体风格打造和办刊宗旨实践中,都有着不同的定位,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编辑是教育期刊栏目建设的主导力量,作者是栏目建设的内容支撑,读者喜好是栏目建设的根本追求。作为栏目主导的教育期刊编辑,如何在作者、读者、期刊之间寻求平衡,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教育期刊编辑要以差异性思维“促进栏目的错位发展,让选文更多样丰富”[3],对待不同属性与类型的栏目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常规栏目注重稳中求变

所谓常规栏目是指大部分教育期刊都会设置的栏目。比如,《广东教育》(综合),属于综合性教育期刊,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教育期刊有着大致相同的办刊定位,其中一些栏目的设计也就难以避免同质化现象。要让这些常规栏目办得让读者喜欢,穩中求变是重要基调。

1.内容的变

《广东教育》(综合)有一个常规栏目《班队》,以中小学校在班级管理和少先队活动中的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作为德育板块在综合性教育期刊中的栏目呈现,《班队》聚焦性强、简洁明了。为了把这一栏目办出变化来,责任编辑敏锐捕捉德育的时代特色,比如,将德育工作与自媒体的融合、家校冲突的协调和电子产品使用的疏与堵等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容都划入该栏目选稿的方向。

2.视角的变

《广东教育》(综合)有一个常规栏目《交流》。该栏目最开始的设计初衷是随着广东省教师出省、出国学习访问的日益增加,让这些教师把访问学习的干货分享给更多的同行,进而拓展大家对教育发展思考与研究的视野。为了让这一常规栏目办得丰富一些,让读者有新的感受,责任编辑在处理栏目稿件的过程中,开始了视角的转变,不仅刊发了广东省教师看待省域以外教育的思考,也选取一些外省教师到广东学习参观后,对广东教育的总结与点评。视角的变化令栏目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具张力。

(二)品牌栏目侧重精益求精

品牌栏目是教育期刊板块结构的中坚力量,是教育期刊实现个性化办刊、打造刊物特色的重要抓手。品牌栏目的建设是抓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期刊办刊行为中的生动体现。每一本教育期刊通常都会重点建设两到三个品牌栏目。品牌栏目的建设与经营,对教育期刊的办刊质量和编辑水平是最为直观的体现。我们对待品牌栏目,一定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除了要精编精校,还应该努力做到选题方向精准、呈现形式精美。

一是选题方向要精准。以《广东教育》(综合)的品牌栏目《专题》为例,该栏目主要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或话题,或在广度上强调多元的视角,或在深度上强调多层的分析,来开展对话、论证和辨析,其基本思维模式为聚焦-发散-再聚焦。经过10多年的经营与打磨,《专题》成为《广东教育》(综合)在教育教学理念研究方面的品牌栏目,在广东省基础教育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选题的不断沉淀,如何将该栏目在办出深度的同时,办出新意,选题成为责任编辑面临的巨大考验。为了准确选定栏目的内容主题,责任编辑会密切关注每两年一届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广东省获奖情况,以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结果,从中选取部分中小学教师感兴趣的选题进行约稿,从而实现既能组织到优质稿件,又能契合当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还能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阅读需要。

二是呈现形式要精美。以《广东教育》(综合)A板块的品牌栏目《重点》为例,该栏目是新闻报道板块的龙头栏目,推出之初主要是对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与重点成果进行全景式的报道。但随着栏目经营时间的推移,长篇报道的单一形式,让读者开始产生审美疲劳。鉴于此,责任编辑开始尝试改变其形式,以“一篇全景式通讯+关键人物对话+专家点评+记者观察”的形式来组成栏目的基本结构,从而通过多视角撰写、多文体集成实现了栏目形式上的精美呈现。

(三)特色栏目着重传承求新

特色栏目是教育期刊中的重要板块,它往往应某些特定背景和需要而设计,也通常最能凸顯期刊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重要特性。对特色栏目的建设,教育期刊要聚焦“特”字,既能围绕期刊的办刊宗旨设计与推进栏目的求新求变,又能充分彰显栏目变化背后办刊理念的追求。

一是注重特色栏目在文化传播内涵上的传承与延续。基于广东省“创建教育强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推进需要,《广东教育》(综合)创立了“创强争先建高地”专栏,主要是对在广东各地创建教育强镇、强县(市、区)过程中涌现的典型进行采访报道。在教育强县(市、区)覆盖率超过全省县(市、区)的80%后,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又成为广东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

二是注重特色栏目在设计与建设中的创新与变化。《广东教育》(综合)C板块中有一个对学校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进行报道的栏目《品牌》。该栏目受到广东省许多中小学校的重视,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主动联系《广东教育》(综合)编辑部,建议编辑部深入采访和推介南海的特色学校建设。在深入采访之后,编辑部发现南海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经验非常典型,便在《品牌》下设计了一个子栏目《“提升品质 打造品牌”南海特色学校建设系列报道》,对南海特色学校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报道,并在此基础上,策划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南海范式——品质教育·学在南海之特色学校群像》一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教育期刊的栏目建设,是期刊本身与刊发文章的关联纽带,是作者创作与读者兴趣之间的沟通桥梁。从一定的逻辑依据出发,教育期刊编辑要深刻认识栏目本身的内涵、设计的维度、建设的路径,以栏目建设为重点和切入口,不断推动教育期刊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

[参考文献]

[1]郑泽永.教育期刊栏目策划与设定的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1(08):170,118.

[2]李梅.期刊栏目策划的重要性与原则[J].出版发行研究,2008(04):64-65.

[3]颜莹.教育期刊栏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为例[J].编辑学刊,2015(0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