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后记

2021-09-10贺仲明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左联当代作家启迪

贺仲明

四月是春夏之交的过渡时节。广州的天气时冷时热,稍不适应就要感冒。

程光炜是当代文学中最早倡导“重回80年代文学”的学者之一,也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重要提倡者。本期“前沿观察”刊登的《主要作家的边缘研究》一文揭示当代作家研究中的一个容易为人忽略的重要问题,可以看作是他在两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综合拓展,也是扎实学风的体现,应该能够对当代作家研究有所启迪。

文学的当代性问题是最近很多学者在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当代性”,它与“现代性”是什么关系?都很值得思考。本期“思想圆桌”中的四位学者,学术各有专长,文章也角度不同,或者偏重哲学,或者侧重文学史,或者立足于文学批评现场,因此,对问题的思考也就具有了丰富的立体面,很多思考也很深入独到,值得大家阅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于这两个世纪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道路上,文学与它有着复杂的关联。其中,上世纪30年代的“左联”是一个重要典型。广东与“左联”有着很深的渊源,粤东地区曾产生有多位“左联”作家,更有许多革命文学活动在此进行。为此,我们特刊发三篇论文,以示对历史和前人的纪念。

这一期“粤港澳文学瞻巡”的“经典重读”刊登的是阎浩岗评论陈残云《香飘四季》的文章。文学经典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特点。文学无疑有比较固定的审美标准,但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时尚,产生各自时代的不同经典。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肯定具有今天的时代特点。真正的文学经典,就是在不同视野的审视中被更深入地认识,价值也得到认定的。

“文学现象扫描”刊登的段崇轩和刘海涛两篇文章,都对2020年文学创作有深度的扫描。扫描文章最需要的是透过现象审视本质,其分析和结论能够启迪作家的创作。这两篇文章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本期“青年作家评论小辑”的评论对象是深圳作家蔡东。作为一个“80后”作家,蔡东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全国影响。专辑的作者有老一代著名评论家,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批评家,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经验,赋予这些评论文章以丰富的张力,也实现了我们认识和推介青年作家的目的。

本期还设立了“儿童文学评论小辑”,陳诗哥和郝周是广东近年来具有全国影响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两篇评论或从整体创作入手,或立足于具体作品细读,都很准确,富有见地。

“作家语录”是本刊长设但不定期的栏目。我们以为,文学评论和研究的重要基础是作家作品,作家的理论思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对文学研究具有启迪的意义。本期刊登山东作家张炜和广州作家鲍十的文章,话题都针对当下社会文化和文学,传达出两位作家的现实关怀精神。

猜你喜欢

左联当代作家启迪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丁玲与《北斗》
论医学背景对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用特色的研究
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作品中的审丑美学观
中国共产党以怎样一种领导方式推动了左联的成立
“左联”在中共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