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2021-09-10罗亚平
罗亚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进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成为生物教学的指引,其中要求教师根本上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体系,不断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彻底改革教学观念,探索和应用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全面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全方面去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设置课堂导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四个方面,系统分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还原实验过程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可以克服实验教学的难点。因此,生物教师应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信息技能,关注实验教学细节,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教学,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模拟、还原实验过程,为学生构建高度虚拟的实验情境,从而增进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与掌握。
比如,在讲授“DNA分子的结构”时,课程内容具有一定抽象性,因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教学。上课后,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DNA分组双螺旋结构;随后,笔者通过一段视频介绍发现DNA分组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过程以及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让实践过程更加具体可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态度,又能感受到生物研究的的严肃性。
二、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生物教师应提高对课堂导入的关注和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全面、深入地研读教材、大纲、新课程标准,确定课堂导入的内容,再利用游戏、比赛、故事等形式,来实现课堂的巧妙导入,直接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正式课程学习中去。
比如,在教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介绍了一些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初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笔者提出了趣味性的问题:以老虎身上的花纹为例,每只老虎都有着相似的花纹图案,也象征着老虎的身份,那为什么老虎的花纹没有在遗传中丢失呢?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纷纷产生了对遗传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时笔者会抓住机会引領学生展开对这节课程内容的学习。
三、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分层教学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生物教师应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从中获得适应性发展的发展,缩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达到“人人进步”的理想境界。
举例来说,在教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分水岭,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上的失误,导致学习水平低下,与其他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差距,如果不及时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笔者实施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笔者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这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对C层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对于A层学生,笔者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四、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是非常必要的。生物教师应把生活实际作为教学的起点,主动观察、挖掘、搜集与生活经历有关的各种事例、资料和资料,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熟悉的环境,从生活的角度去感知、看待生物,体验生物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举例来说,在教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课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神经调节对人类活动的作用,在引入生活现象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浓。随着课程推进,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神经系统的调节方法,充分体会学习神经系统生物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教育教学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体现学科育人的功能。因此生物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核心要求,结合全新的教学要求展开积极的探索,以全面推进生物教学的转变升级,最终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丽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4-175.
[2]彭爱一.新课改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路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