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养成”模式研究

2021-09-10张宗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成内化学科核心素养

张宗娟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也是通往素质教育大门的路径。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养成”的主要渠道,知识内化是形成主体稳定素養的基本途径。本文基于课堂教学,从知识内化的视域尝试建构出核心素养“养成”模式。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内化;养成

引言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也是通往素质教育大门的路径。只有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核心素养的精髓,明确核心素养的“养成”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价值,把核心素养融入素质教育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1]。

2016年9月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已正式公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必将成为今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2]。

一、何为核心素养

为促进各国重视公民的核心素养,上世界九十年代末,经合组织启动了名为“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的项目(DeSeCo)。 DeSeCo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它是可迁移的,并且能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3]。从2001开始,我国大陆地区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14年开始,教育部确立了“落实立德树人”为新课改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提出中国各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在北京发布[4]。

本文所说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所谓“学科核心素养”,粗略地说指凸显学科本质,具有独特的重要育人价值的素养[6]。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7]。

二、何为“养成”

本文所说的“养成”包括“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知识只有内化后才能形成人的素养,这种内化的过程就是“养成”的初始阶段[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并维持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后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是“养成”的发展阶段。

三、知识内化的心理机制

所谓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就是说,教育活动中向学生所提出的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内化”,才能成为学习主体内部的东西、主体的东西,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内化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生理和心理品质。内化是形成主体稳定素养的基本途径。学生有了知识和能力,不一定就有了良好的素养,关键在于“内化”,使学到的东西得以变成潜在的能力和内在的品质与精神[9]。

知识内化是由认知结构(知识内化的心理基础)、同化与顺应(知识内化的加工机制)、元认知(知识内化的自我监控机制)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化,就是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经过学习者同化和顺应的加工机制与元认知的自我监控机制相互作用,将外部的新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过程[10]。

四、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构建

(一)核心素养“养成”初始阶段模式

在“养成”的初始阶段,学生已有知识内化后形成了“核心素养”,由此,我们可以构建出核心素养“养成”初始阶段的模式,如下图:

核心素养“养成”初始阶段模式,帮助我们厘清知识内化形成“核心素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建构核心素养“养成”发展阶段的模式。

(二)核心素养“养成”发展阶段模式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空间条件,而教学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格的变化。因此,抓好学校课堂教学就把握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11]。在“养成”的发展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并维持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后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由此,我们可以构建出核心素养“养成”发展阶段的模式,如下图:

结语

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进行着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可是很多人都在不加反思地重复着机械的劳作,而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和学科价值缺乏真正的理解。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引导我们从知识内化的视域反思自身的教学,重塑自我对教学认识[12]。

参考文献:

[1] 张羽,田秋华.论核心素养养成与素质教育发展[J].课程教学研究,2016,12:9-13.

[2] 张光陆.有效的课堂对话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7,3(37):52-57.

[3]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4] 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9:14-20

[5]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6][7]梁砾文,王雪梅.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2:61-67.

[8][9]张俭福.自控式学习的内化机制[J].云南教育,2000,11:5-7.

[10] 周天梅.知识内化的心理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4,7:176-178.

[11]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6):45-49.

[12] 车丽娜,徐继存.核心素养之于教学的价值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64-72.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猜你喜欢

养成内化学科核心素养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