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0尚青
尚青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展开分析,根据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3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社区管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管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而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管理中,选择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效果更好,能够较少临床症状的发作时间,并且患者的配合度更高。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护理配合度
小儿支气管哮喘不易治愈,会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中还没有能够完全根治的办法,常以控住为主。但是因为患者不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需要经常往返医院、社区以及家庭之间。但是社区医院的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控制。现在医院-社区分工合作的机制被提出,很多的学者建议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应用到这类慢性疾病的管理中,但是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还比较少[1]。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本院的66例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管理,了解其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展开分析,根据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3例。其中实验组最小年龄患者为3岁,最大年龄患者为9岁,平均年龄为(4.69±2.11)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13例,最短病程为4个月,最长病程为24个月,平均病程为(15.36±2.88)个月。参照组最小年龄患者为2岁,最大年龄患者为8岁,平均年龄为(5.03±1.26)岁,男性患者19例,女性14例,最短病程为5个月,最长病程为25个月,平均病程为(14.96±3.06)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可比。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社区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将该病的注意事项告知家长,叮嘱其注意饮食,注意防护。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管理,具体为:(1)需要医院和社区之间联动。首先新社区服务中心选择儿科医师和护士各一名,带医院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并且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的训练。然后社区的医疗设备需要和医院的医疗设备一致,这样能够保证患者能够接受规范化治疗。最后,由医院的专家到社区服务中心坐诊,每两周一次,可以对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常见问题的指导,并且向社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2)社区和家庭之间联动。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治疗方案等,并且在每一次诊断后都要记录诊断结果。然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授课,将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形式向患者家属进行讲解,并且需要指导家属正确使用简易峰流速仪,让家属记录每一次患者哮喘发作情况。最后,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在确诊的当月需要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后面的每个月就需要保持一月一次的频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持续六个月;在随访时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以及峰流速仪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并记录,耐心解答家属的问题,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2]。(3)社区、医院以及家庭之间联动。首先需要资源共享,社区和医院应该双向联动,优质资源共享,而且在社区服务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及时向医院寻求帮助。然后建立社区和医院之间的绿色转诊通道,在随访期间,如果患者的病的无法控制,那么社区需要开具转诊单,直接将患者送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等到病情控制得当后再移送到社区进行护理[3]。最后,设计哮喘管理平台,这样医院和社区可以直接通过线上平台向患者家属推送和哮喘有关的知识,家属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直接向医院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形成医生和家长之间的联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咳嗽、咳痰、哮喘)以及护理配合度(非常配合、配合、不配合)。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和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护理后,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的护理配合度
实验组的护理配合度96.97%明显高于参照组84.85%,差异较大(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是因为呼吸系统出现了慢性气道炎症反应所引起的。并且小儿哮喘在急性发作期间容易出现黏液分泌增多以及支气管痉挛等现象,患病后的临床症状显示出咳嗽、咳痰和憋喘等[4]。小儿哮喘会导致患者的生活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并且症状严重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很多因素相关其中包括了遗传因素、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规律和环境因素等。
这种并不易被治愈,所以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导致患者对治疗抵抗情绪严重,所以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中结合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治疗,通过医院-社区-家庭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率,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也让患者接受治疗更加方便,并且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得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更高,在对患者的照顾中也会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患者在出院后的加重恢复[5]。
综上所述,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管理使得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更高,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丛,危文锋,林白浪,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721-1726.
[2]拓布芬."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开展于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017(017):148-149.
[3]林孔晓,黄海冰,邓震平.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控制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4(12):1741-1743.
[4]李永麗,张延志,梅建新.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06):1140-1143.
[5]石宝燕.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在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4):7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