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汶川地区羌绣传统图案在餐饮器具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何婷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摘要】羌绣是羌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积累、创新、传承而形成的特有的文化象征符号,是羌族人民长期以来记录生产和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汶川作为“刺绣之乡”,其刺绣在造型、色彩、构成形式、工艺特征上都独具代表性。而餐饮器具作为生活中离不开人们的器具,也从单纯满足其实用需求,发展成为满足其物质文化的需求,文化创意的附加值被逐渐展现。本文試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餐饮器具的设计中,不仅能让产品更具生命力,也为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羌绣;餐饮器具;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74-02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项目—— “非遗视角下汶川羌绣图案在羌式餐饮空间中的创新应用研究”(编号:QXY2019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产业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新兴的创意餐厅层出不穷,饮食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转变下,相应对餐饮器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更多的新的样式去满足不同主题的餐饮空间,更需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文化象征性。目前,羌式餐饮空间中普遍缺乏地域性、民族性的元素,使得整体的氛围营造略显单薄,不能有效地调动人们的五感,体验感很单一,在消费者脑海里很难形成良好的记忆,这样的状况不仅不能让羌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针对此现状,本文尝试将汶川地区羌绣传统图案引入,探讨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创新地应用于现代的餐饮器具设计之中,使得羌式餐饮空间能够彰显地域文化的特色,赋予优秀的民族文化以鲜活的生命力,为传播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汶川地区羌绣图案艺术表现特征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北部,分布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汶川、松潘、黑水,及绵阳市境内的北川、平武等地。伴随着族群分布、历史发展及地域环境等原因,羌绣的视觉语言、色彩特征、构图形式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谓“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如茂县的“赤不苏风格”,理县桃坪乡独特的“建筑”“狮”“铜钱”图案,北川地区带有汉族的审美倾向的“富贵牡丹”等,本文主要针对汶川县的羌绣风格进行分析及探讨。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偏北边缘,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因大禹的发源地就在今汶川境内,所以有“大禹故里”的美誉。就汶川地区来说,服饰上较为统一,就个别的纹饰、色彩有一些差异,女子基本都是“圆帕”头饰,系围腰,着长衫,男子一般着长衫、裹肚。与其他羌族地区不同,汶川羌绣至今仍以古老的黑白麻布绣品作为承载神圣经典的纯洁之物。汶川地区的羌绣图案在造型、色彩、构图形式、工艺特征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雁门乡的萝卜寨和绵虒镇的羌锋村。

(一)雁门乡的萝卜寨

雁门乡下辖9村22个村民小组,距县城威州镇4公里,其中以萝卜寨最负盛名。萝卜寨是汶川地区规模最大的羌族聚居寨,建在高山之上,是典型的高山羌族,相传古时因寨子所处的地方有两座山,叫“凤”和“凰”,因此又名“凤凰寨”,又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有“老虎寨”的旧称,民俗民风保存得较为完好,也是新兴的羌文化旅游胜地。萝卜寨地区的羌绣相较于其他地区,主要是在刺绣的工艺上更具特色。此地区的刺绣图案多集中在围腰、飘带、套袖等服饰上,题材上多以动物纹、植物纹、文字纹为主,常见“猫”“蝴蝶”“菊花”“瓶花”“胡桃”等纹饰。在色彩表达上分为黑白的素色和传统的五彩色,萝卜寨的老年人的围腰多以黑白色为主,和传统的纯色、艳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上说,萝卜寨羌绣在构成形式上非常注重饱满与协调统一,组合图案较为突出,“守护”意味的纹饰组合更为特别,如“八猫护城”“四猫护春”等题材,构图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高山羌族自由不羁的文化基因。

(二)绵虒镇的羌锋村

绵虒古镇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历朝历代政权管理的重要之地,“虒”是头上长角的老虎,传说中五大瑞兽之一。绵虒是史载大禹的故里,素有“大禹故里、西羌门户”的美称。其“西羌第一村”的羌锋村以挑花纹饰最负盛名,羌绣纹饰多集中在围腰上,男女老少皆适用,色彩多变,丰富多彩。题材上多以“花”“鸟”“虫”和抽象的几何纹饰为主,也常见“万”“寿”等文字纹。在构图形式上,多以适合纹样、四方连续为主,方中带圆、圆周带角,整体呈现出对称均衡,艳丽饱满的视觉美感。从整体来说,不同于萝卜寨的张扬,绵虒乡大体上都呈现出布局严谨,构图规范,井然有序的特征。

二、非遗传承视角下的羌绣图案的艺术价值

羌绣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通过羌绣图案去表达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鲜明特征,也是民族自我审视的一种物化呈现。分析研究解读羌绣图案的艺术价值,不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有积极的作用,还有助于在当代生活语境下民族品格得到更好的延续。

(一)羌绣图案的美学价值

羌绣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羌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集体的审美意识。羌绣图案从整体布局上看,内容丰富,构图饱满,有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的形式美感。从色彩搭配上看,受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影响,对白色和红色尤为偏爱。对白色的偏爱,源于宗教崇拜文化中对白石的崇拜。象征着纯洁,善良、吉祥。对于红色的偏爱,则源于宗教崇拜中对火和太阳的崇拜,羌族人民称其“火红文化”和“火文化”,有吉祥、喜庆的寓意。

在色彩处理上呈现出秩序化的和谐之美,羌绣色彩常用对比色,为了使之融合,常常不去关注色相的变化,主要是以色彩明度的高低来将色彩由浅到深或者由深到浅地有序排列,用色彩推移的手法去营造秩序化的色彩美。

(二)羌绣图案的精神文化价值

羌绣图案蕴含着古羌人“万物有灵”的信仰,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不仅展现了羌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延续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植物纹样主要有菊花花纹、八角莲花纹、羊角花纹、金瓜纹等;动物纹样主要有羊头纹、狮子纹、猴纹、鱼纹、蝴蝶纹等;字符纹样主要有万字符、回字符、寿字符等;自然物象纹样主要有太阳纹、月亮纹、云纹、火苗纹、水纹等。这些纹样主要表达了“祈子延寿”“招财纳福”“辟邪驱灾”三大恒常的主题。

(三)羌绣图案的民俗开发价值

羌绣作为羌族传统文化输出的载体,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出了羌族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识,折射出了羌族独特的民俗风情,还具有古朴的实用价值。随着阿坝州旅游业的开发和迅猛发展,羌绣越来越被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羌绣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设计也是大势所趋。

三、汶川羌绣图案在餐饮器具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原则

(一)把握文化的本源。在进行新的产品形态设计时,应该注意对原有的文化元素的内核的把握,只有保留住了最精髓最独特的精神本源,才能让新的产品拥有文化的本性品格。寻找适合餐饮器具的文化符号,并成熟地运用于设计中,在图案和餐具结合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图案的造型构成形式与餐具的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把握图案与餐具之间的适应关系,以此达到融合。

(二)归纳概括出经典形态,提炼出新的造型符号。将羌绣图案作为设计元素,从刺绣图案中去提取经典符号元素,作为设计素材,进行餐饮器具的创新设计。在图案设计上,可以从民俗图案与吉祥寓意结合的方式出发进行探索,运用现代的构成手法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重构,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再设计,使其具有独特性,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感需求。

(三)保留部分工艺,和新工艺、新材料结合,进行拓展开发设计。保留部分工艺,进行拓展创新,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时候保留传统技艺,增加认知和实践,还能让新的作品既有传统工艺品的意蕴的同时还兼具现代感,区别于现代产业形态下的一般性产品。这是一种尝试和实践,对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路径。

四、结语

餐饮器具是日常必用品,将传统羌绣图案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运用于餐饮器具中,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生活的一种文化呈现,不仅是对整个餐饮习俗质感的提升,更是艺术和生活的巧妙结合。对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引导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起了积极作用。让人们关注和喜爱民族傳统文化,不仅使羌绣及羌族文化得到了延续,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并开拓了其在新时代、新观念下的应用形式,也延展了羌族文化的多样化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维.云朵上的五彩衣[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

[2]焦虎三.简析羌绣艺术的特点与源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3,30(02).

[3]王君平.羌族文化与羌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4]孟燕.羌族服饰文化图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耿少将.羌族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李勇,冯燕.探析基于羌族传统艺术形式的产品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2,33(18).

作者简介:

何婷,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数码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的应用与研究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中对载波现场测试仪的应用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黑农”大豆育种技术及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