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风骨”内涵新论

2021-09-10段彩艳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意风骨

【摘要】刘勰“风骨”内涵由于其重要意义引起学界热烈的讨论。本文在评说十种不同解说的基础上,力图从原文中还原《风骨》篇原有的逻辑思路,以接近刘勰的原旨。认为刘勰“风骨”是指文章作品在文意、文辞方面的要求,文意要充实饱满,文辞要精炼准确,表现出阳刚清壮的力量美,表现为文章作品完整精神风貌美的规范。“风骨”与风格、气并不完全相同,指的是清刚一类化在作品中的体现,同时对于刘勰批判当时骈文流行、文风淫滥的文学现状思想有更深刻的体会。

【关键词】文心雕龙;风骨;文意;文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27-02

“风骨”理论是《文心雕龙》研究主要议题之一,后世的学者对“风骨”内涵众说纷纭,据张少康先生《六朝文学的发展和风骨论的文化意蕴》统计,解说超过七十多种。风骨问题言人人殊,“风骨”本身是比喻性的词汇,是由“风”和“骨”两个不同概念范畴组合起来的,“风骨”合论增加了它内涵的多义性,引起了专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试着在前人对“风骨”理解基础上来分析一下“风”“骨”以及“风骨”在《文心雕龙》原文中的内涵。

一、“风骨”十种内涵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有许多不同的解说,但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十种:

第一种,“风骨即气”说。认为“风骨”和“气”基本相同。此说最早见于明代曹雪佺“风骨一篇,归之为气”。清代提出这种观点影响较大的就是黄叔琳和纪昀。近人徐复观同意并发挥二人的观点,认为风骨,依然是指作者生理的生命力“气”。但是对于“气”这一解释历来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

第二种,“风格”说。认为“风骨”就是“风格”。明代杨慎在《文心雕龙》批注“左氏论女色曰美而艳。美犹骨也,艳犹风也”,指文章从内到外所体现一种美学风格。最早用风骨解释“风格”的,是南京大学的罗根泽,持“风格”说的还有吴调公、詹锳。

第三种,“风意骨辞”说。认为“风”是指文意的特点,“骨”是指文辞的特点 。如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风骨二者皆假于物以为喻。文之有意,所以宣达思理,纲维全篇,譬之于物,则犹风也。文之有辞,所以摅写中怀,显明条贯,譬之于物,则犹骨也。”他的学生范文澜先生也发展了此观点,这是比较有权威的说法。此说的拥护者甚多,如郭绍虞、周振甫等。

第四种,“情志事义”说。认为“风”是情志,“骨”是事义,风是作家发自深心的、集中充沛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在文章中的表现。“骨”指“事义”,“就是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一切材料观点逻辑的内容”,这种说法源于较早的武汉大学刘永济先生的《文心雕龙校释》一书。

第五种,“情感思想”说。认为“风”是情的因素,“骨”是理的因素,“风骨”是情感思想的表现。提出此说的是宗白华教授,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既重视思想,现為“骨”,又重视情感,表现为“风”。

第六种,“精神风貌美”说。张少康认为,把风骨理解为文学作品中的精神风貌美,“风”侧重指作家主观的感情、气质特征在作品中的体现;“骨”侧重指作品客观内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力量,同时随着作家本人的思想而有所差别。

第七种,“艺术想象”说。认为“风”是文艺创作中的联想作用,“风骨”是指的是艺术的想象与创作。主要是由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通论》中提出来的。

第八种,“理想现实”说。认为“风”是文艺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骨”是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这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大讨论的特定的历史背景提出,之后很少有人提出。

第九种,“内容形式”说。认为“风” 是内容,“骨”是形式。这是由西方引进的。

第十种,不可理解说。这一观点特别容易被人忽视。认为“风骨”的含义没有办法理解,因为作者刘勰,对风骨这一问题,本来就写得模糊不清,他随时转换概念,就不免让人们对风骨这一问题摸不着头脑。这个观点是张国光先生提出来的,曾经有一篇文章《〈文心雕龙〉能代表我国古代文论的最高成就吗?》开列了《文心雕龙》的十大罪状,认为《文心雕龙》根本没有写清楚。

学术界关于风骨的解释分歧如此之大,一是,“风骨”是一个审美范畴比喻,“风”和“骨”是两个不相干的喻体,“风骨”它的内涵相当模糊,本身就带着感受性与体验性。二是,“风骨”这个词不是刘勰创造的,而是在几百年前的魏晋六朝时期,有人用它来品评书法、绘画,只是到了刘勰才在总结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它特定的含义,用来品评文学作品。“风骨”这个词,它的内涵在不同的时期,作家赋予它的内涵不一致,刘勰《文心雕龙》很多篇章都用到了“风”,也用到了“骨”,在《风骨》篇里单独、集中地提到了“风骨”这个内涵,因此无论是“风”“骨”,还是“风骨”,它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统一的。探讨刘勰“风骨”的理论,需要具体解剖文章,不应过多地旁征博引《风骨》篇以外的众多材料,把问题泛化。

二、“风骨”在《文心雕龙》中的内涵

(一)“风”“骨”“风骨”含义

全文都是紧扣“风骨”这个中心,一层一层论述开来,文章起笔就对什么是“风”,什么是“骨”,什么是“风骨”这个理论的阐发与界定。在文章第一段分论“风骨”的内涵。第一层: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第二层: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这是讲作家写作的时候,心理有了情感、智趣,一开始注意“风”的问题,也要关注“骨”的问题。同时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文辞必须要有骨力,就像人的身体,需要有坚实的骨骼一样,内容必须含“风”,就像人的身体一定要包含气一样。第三层: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写文章,文辞写得挺拔、言直、准确,就会有“骨”,情意要清新、健康,意气风发,就有了“风”。第四层: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有“骨”的文章,言辞必然会写得精炼,作品如果有“风”的话,情智一定会充沛、明朗。第五层: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反过来说,作品、文章如果没有“骨,文辞就必然繁杂混乱,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甚至成不了一篇完整的文章,作品如果没有“风”,感情、志向表达不出来,作品就会写得没有生气,无精打采。

从以上五层可以看出,刘勰的“风”指的是作品内容方面,包含作家的情致、心灵,“骨”就文辞方面来说的。对于黄侃老先生“风即文意, 骨即文辞”的观点,基本上把握住刘勰《风骨》篇的内涵,但是“风”和“文意”“骨”和“文辞”并不能简单画等号。确切地说,刘勰的“风”“骨”是对文章作品的文意、文辞方面提出的审美规范。要求文意要充实、要饱满、要明朗、甚至要痛快,不能干瘪、含糊,這样作品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要求作品在文辞方面要准确、精炼、挺拔有力,不啰唆、繁杂、冗长,这样的文辞才有说服力,也就是文章的骨架。

在《文心雕龙》里“风骨”合论主要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刘勰把“风骨”合起来使用,也是对文章的内容、文辞两方面综合的要求。内容充实,文辞精确,这样的作品才会有一种力量美,表现为文章作品完整精神风貌美的规范,一种理想美:阳刚、清壮、健朗、壮阔的美。

(二)风骨和风格、气的关系

“风骨”不是一般的风格,用风格来解释风骨有些宽泛、欠准确。但是刘勰的“风骨”和风格又不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范畴,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对文章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相统一,综合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美。但是相区别的是,风格是从广义来说,风骨是从狭义来说。风格的迥异,不存在高低、好坏的判断。一般来说,成熟的作品都有一种风格,一种精神风貌的美。而“风骨”是风格既定一种特质,特指文章作品的一类风格,它们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里的“风骨”指的是风格中“两分法”中的阳刚美。

“风骨”也不等于“气”。“风骨”和“气”也密切关联,“气”一般地说,是作家的气质、个性,表现在作品里就行成了文章的主要风格,也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风格就是人。”气有清浊、刚柔之分,“风骨”应该指“气”中的清刚一类化在作品中的体现。也就是文章中“鹰隼”的“骨劲而气猛也”,不是指婉约一类舒缓的气。

三、“风骨”论意义

“风骨”内涵的明确,对于文学理论、文学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勰“风骨”论,反对文章“繁杂失统”,要求文章“意新而不乱”,对当时骈文流行、文风淫滥起到一定的批判纠正作用。同时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当时的学者清除“习华随侈,流遁忘反”不良习气,另一方面是为了矫正南朝时期的颓靡、艳丽的创作风气,扭转当时愈演愈烈玩弄文字的不良创作倾向。虽然他的努力在当时收效甚微,但是他“风清骨俊”“刚建既实”的文学作品要求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555-559.

[2]金庆国.《文心雕龙·风骨》篇义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1996:99-101.

[3]范晔.《文心雕龙》“风骨篇”群说辨析[J].长沙职业技术学院,2016.

[4]周才庶.《文心雕龙·风骨》新释和延伸[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2):88-91.

[5]童庆炳.《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J].北京师范大学,2013:31-44.

作者简介:

段彩艳,女,汉族,山西黎城人,硕士,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文意风骨
参考答案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风骨
风骨
荷花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词人的风骨
书面表达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