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诗《出埃及记》的结构顺序辨析

2021-09-10沈小龙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史诗

【摘要】长诗《出埃及记》以“英雄史诗”的方式重述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和穿越红海的故事。它是古英语中最密集、最隐晦、最复杂的诗歌之一,也是许多批评家争论的焦点。本文旨在尝试为该诗的结构,即在尤尼乌斯手稿中存留至今的顺序辩护,以表明该诗是一篇依据史诗情节、聚焦核心主题认真连贯推进,并且以道德为导向进行叙述的史诗。本文进一步的论点是,虽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缺少了一些诗节,但其文本的主要部分已经按照作者想要的顺序没有篡改地存留至今。

【关键词】出埃及记;史诗; 顺序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11-03

长诗《出埃及记》(Exodus)是一部古英语英雄诗,记载于著名的“尤尼乌斯手稿”,位列古英语诗歌四大手稿之一。该手稿上记载了四部古英语长诗,包括三部旧约史诗《创世记》(Genesis)、《出埃及记》(Exodus)、《但以理书》(Daniel)以及一部新约史诗《基督与撒旦》(Christ and Satan)。这四篇诗歌被置于一部手稿上,可能是出于其表达的是较为完整的救恩主题。该手稿的名字来自首先对之发表研究成果的17世纪荷兰学者尤尼乌斯(Franciscus Junius)。

一、结构一致性的辨析

《出埃及记》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有趣,也可能是最难处理的诗歌之一。它的形式晦涩,用词孤僻古奥,许多词都在其他文献中找不到相同的用法。由于诗人经常使用大胆的,几乎是形而上学的意象,有时很难判断这些意象是否稍有牵强,或者是否存在文本问题。此外,似乎保存在Bodleian图书馆中的文稿遭遇了分解毁损,其中一些文本因而丢失了。

这首诗的史诗特质经常受到推崇,但大多数批评家们发现他们自己无法接受这种通过尤尼乌斯手稿存留给后人的结构和顺序。有些编辑甚至不考虑第362至446行的诗句,拒绝把这段内容作为原诗一部分。也有很多人试图以相对于完全否弃而言较为温和的方式将这段内容放入诗歌顺序之中。

一些学者甚至对包括结尾部在内的所有部分都做了重新安排。纳皮尔(Napier)和戈兰茨(Gollancz)都建议重新调整第63至134行的顺序。诗的结尾部分(第515至590行)尤其受到关注,被许多学者以几种不同的方式重新调整和重新排序。这首诗流传至今的统一性并没有毫无争议地消失,但辩护总是在限定条件下进行。

克拉普(Krapp)热心于诗中的诺亚-亚伯拉罕情节,但其对目前结尾安排的最好说辞也不过是“它足够合适”。戈兰茨也为诺亚-亚伯拉罕情节(第362-446行)辩护,但重新调整了结尾。欧文(Irving)就第362至446行给出了略有局限性的辩护,但他也重新调整了结尾。

格林菲尔德(Greenfield)教授欣赏《出埃及记》中的很多内容,但他发现了诗中关于诺亚和亚伯拉罕的倒叙“值得怀疑”,诗的最后一部分(他明确是第549至590行)出现了“结构性错误”。谢泼德(Shepherd)教授评论了该诗的丰富性,但他并没有就结构性问题做任何细节性讨论。

本文旨在尝试为该诗的结构,即在尤尼乌斯手稿中存留至今的顺序辩护,以表明该诗是一篇依据史诗情节、聚焦核心主题认真连贯推进并且以道德为导向进行叙述的史诗。本文进一步的论点是,虽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缺少了一些诗节,但其文本的主要部分已经按照作者想要的顺序没有篡改地存留至今。虽然这里所说的大部分内容取决于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但本文希望从一个略有不同的视角进行的研究有助于维护诗歌的统一性。

二、内容一致性辨析

被一些批评家描述为一个独立写作部分的第362至446行:这部分即“诺亚和其他先祖”,一个出自《出埃及记》或已失传的、包含诺亚和亚伯拉罕叙事情节的《创世记》一诗的片段。这段存疑的诗节叙述的是诺亚和他的三个儿子在大洪水中航行,以及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情节。在该诗不完整的大纲中,这个情节似乎与诗中的其他情节鲜有相关性。欧文提供了一种将两者相关联的方法:对诺亚和亚伯拉罕的提及绝非与该诗基本无关。上帝与人的圣约无疑是该诗的中心主题之一,在此看到了早先上帝与希伯来人所立的两个圣约。亚伯拉罕和上帝给他的允许在诗中其他地方也有提及。

尽管有这样的辩护,欧文还是对将这段诗节置于更大的作品背景中的方法技巧提出质疑:如果围绕这段诗节的开篇没有遗失任何内容,也没有任何这类遗失的迹象,人们就必须承认,诗人写了一个相当糟糕的过渡,而非一段在该诗其他地方没有类似内容叙事的诗节。

欧文发现伊斯雷尔·戈兰茨爵士(Sir Israel Gollancz)用以支持这段诗节的论证“绝对令人信服”,他推荐读者加以参考。戈兰茨以谱系学术语建构他的论证链:虽然这段话似乎离题,但在他看来,它是诗人阐述他的主题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诗人以一种偶发的方式论述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时候,他似乎拖延了埃及人追捕的关键时刻。

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段诗节中,他被带入了思考,从那些正在穿越海洋的部落(第350行)到作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以色列人(第353行),诺亚在亚伯拉罕家谱中的位置,与他相隔十代(第362行) ,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亚伯拉罕獻以撒的荣耀(第380行)。克拉普辩护说,诺亚-亚伯拉罕情节是一种巧妙的风格变化,并认为,《出埃及记》的诗人,由于他对风格的敏感,在他的诗中有意识地安排这段失落的诗节回归到恰如其分地,归属于《创世记》故事的一个片段的古老的凯德蒙诗歌风格。

虽然这些赞成文本完整性的论点是有效的,但是可以从外部来源和诗歌本身的结构两方面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来支持文本中存在这段文字。

洪水中的诺亚,流亡中的亚伯拉罕,受到父亲威胁的以撒,法老手中的摩西,以及埃及的以色列(雅各),都被作为一系列例证了上帝的帮助这一主题的旧约人物联系在一起。

这个主题从最早的基督教时代就很受欢迎,莫雷(C. R. Morey)在其《早期基督教艺术》中概述了它的历史。本文简要总结了他对这个主题的讨论,因为它与本文所论长诗《出埃及记》的结构有关。

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背景下,旧约中的诺亚和约拿这样的人物出现了,并开始与新的基督教肖像交替出现,如鱼(圣餐的象征)和鸽子(天国至福或和平的象征)。

所有这些都被用来作为展现上帝拯救能力的象征。有一些文本引用了旧约和新约的救赎例子,诸如《伪-圣塞浦路斯的祈祷》——其文学形式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400年,被认为是安提阿的圣塞浦路斯(St. Cyprian of Antioch)所写。

在公元4世纪,对赫拉克里亚的菲利普(Philip of Heraclea)主教受难的描绘,引用了诺亚、以撒、罗得、在红海的以色列人、约拿、大卫、苏珊娜以及其他人为例。

三、主题一致性辨析

上帝的帮助这一主题在中世纪早期和晚期的教会都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似乎在整个中世纪早期的爱尔兰语境中都非常流行。由于爱尔兰和英格兰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公元8世纪,以至也许可以说那里存在一个岛屿教会社区,并进一步承认一种可能性,即本文所论长诗《出埃及记》起源于一个受这个岛屿教会影响的中心。

无论是在石雕还是礼拜仪式上,上帝的帮助这一主题在早期的爱尔兰语境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弗朗索瓦·亨利(Francoise Henry)描述了早期石制十字架上的雕塑:这些传统肖像画的大部分场景都属于 “上帝的帮助”系列,以“堕落”开篇,使救赎成为必要,接着是亚伯被杀,预示耶稣将在十字架上受难。这些场景已经在公元4、5世纪的高卢和意大利的石棺上发现过。

在本文看来,莫雷关于早期基督教肖像学和礼拜仪式中上帝的帮助这一主题意义的结论,似乎适用于被视为令人不安的,讲述了诺亚、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的长诗《出埃及记》的不同部分:拯救是地下墓穴象征主义的共同主题,是从死亡中拯救,从罪恶和苦难中拯救。

因此,本文建议以这一主题为部分基础来读长诗《出埃及记》:在摩西之下,犹太人是圣约的保有者,就像亚伯拉罕和诺亚是以前圣约的保有者一样。他们遵循一种特殊的忠告,那就是摩西律法。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要否定这首诗广受赞誉的史诗品质。这确实是犹太人民的一篇史诗——他们勇敢地面对可怕的困难,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上帝的帮助,因为他们是圣约的保有者和摩西律法的遵循者。正如本文在讨论中尝试展示的,诗人重写了出现在圣经经卷《出埃及记》中的故事,来教导这样一堂道德课。

四、例证一致性辨析

这首诗以一个复杂而相当困难的句子开头,但这句话仍然清楚地阐明了要发展的主题,即摩西的命令(穹顶)。它们为人类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口头或口头的法律,为天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命的修正”,为活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持久的忠告。

第8-54行是一个极其压缩的摩西史,结尾是瘟疫袭击埃及人;其中一个经常被强调的要素是上帝给予他的权力。第55-140行记载了以色列人在云柱和火柱的引导下,到达他们在红海边的第四个营地。在141行之后,这篇长诗似乎出现了缺损。

推测文本中有多少内容可能已经丢失是徒劳的,而且很难猜测丢失部分的主题。但是在断章取义之前和之后的段落中,还是有一些断章取义之处。第154-255行涉及双方的战斗准备工作。

尽管犹太人受到上帝的保护,但他们的恐惧仍然在诗中被充分强调。第256-98行由两段摩西的讲话组成。这些讲话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激发那些胆怯怀疑的以色列人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第一段也许比第二段更有意义,因为它告诉以色列人要遵循一个更好的建议,即对亚伯拉罕的永恒上帝的崇拜。正文的下一节论述了各支派过红海的次序,最后再次提到亚伯拉罕,以及历史上以色列所偏爱序列的先例。正是在这一点上,才找到了关于诺亚和亚伯拉罕的段落。描述这些人物的术语,直接与那些遵守与上帝的圣约,并在《出埃及记》故事中忠于上帝之人的庆祝活动相一致。

在这首诗的上下文中,亚伯拉罕事件是最著名的契约信仰的历史例证。真正的困难是从此处开始的事件顺序。第516节到诗的结尾,这是被编辑们认为是混乱到不可理解的点。

如上所述,欧文是反对诗歌结尾顺序的学者之一。本文不打算回答对文本顺序提出的所有反对意见,因为这些反对意见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有些事情是错误的。如果至少有可能按照目前的顺序阅读该文,就没有必要回答以前反对目前顺序的论点。

本文并不认为在前面的讨论中提供的阅读是理解长诗《出埃及记》的唯一途径。相反,笔者进一步研究这首诗的结构和创作时代的文化背景,希望能够产生比现在更好的结果。

本文所试图展示的只是,按照尤尼乌斯手稿的顺序,为这首诗辩护是可能的。也许这种阅读过于简单化,但它确实将这首诗(尤其是被视为可疑的中心部分)与早期基督教肖像学和礼拜仪式中的一個著名主题——上帝的帮助——联系了起来。

最后一点,如果长诗《出埃及记》的解释被接受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在主题上而非风格上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长诗《但以理书》也就容易解读了。两个故事都讲述了关于上帝的帮助的一些最流行的例子,两个故事都发展成旧约英雄和他们的异教敌人之间的冲突,最终以那些拥有某种特殊忠告的人的胜利告终,因为他们在面对逆境时都坚定地忠诚于上帝。

作者简介:

沈小龙,男,汉族,浙江衢州人,衢州学院,讲师,2016级博士,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猜你喜欢

史诗
I love traveling 我喜欢旅行
从《中国史诗》里读懂中国
梵克雅宝再现艺术史诗
史诗
铭记长征史诗 解读长征精神
中古英雄史诗《罗兰之歌》评析
《诗经·鲁颂·閟宫》的主旨及艺术特点赏析
谱写当代商人心灵史的《温州两家人》
族群文化记忆的再现
突厥语民族史诗《阿勒帕米斯》的产生和传播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