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茶花赋》的凤头美、结构美与意境美、语言美

2021-09-10祁春潮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艺术美

【摘要】杨朔的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自成一家,主要是因为他在散文的诗歌化创作实践上,进行过成功的示范性尝试,取得了丰硕的建树,独具艺术风格和特色,对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散文的创作和审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其力作《茶花赋》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开头、结构、意境、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所表现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和探讨。

【关键词】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09-02

楊朔的散文是极具个人特色的,代表作有《香山红叶》《茶花赋》等,尤其是《茶花赋》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名作,更让读者深深地陶醉。杨朔(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字莹叔,山东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散文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领军散文界,八十年代前期曾在大江南北欣起“杨朔热”。公认的“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杨朔居首。斯人已离世半个多世纪,但他的力作《茶花赋》,在绚丽多姿的散文百花园中却是一枝引人瞩目的花朵,被收录入《中国100篇名家经典散文》,至今却依然留香生辉,散射着永久迷人的艺术魅力。

《茶花赋》创作于1961年。由于当时国内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难,而人们的内心却如同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置身于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时代激流之中,怀着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作者以文学艺术家特有的感知眼光,穿透暂时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空的“那片乌云”,看到祖国未来明媚灿烂的春天。于是,作者立足严峻的现实生活,引吭高歌,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清新质朴、热情洋溢而又催人奋进的散文,犹如严冬之中的一缕春风,给处境艰难的中国人民以鼓舞的力量。

《茶花赋》通过记叙描写作者从国外归来后,兴致勃勃地游览昆明华庭寺及观赏盛开茶花的经过,满怀深情地歌颂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表达了对万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平凡劳动者的敬重,讴歌了对祖国母亲终生不渝的赤子情怀。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祖国赋”。《茶花赋》全文字数不多,却能波澜层生、引人入胜。在开头、结构、意境、语言等方面独具特色。

一、精巧独特的凤头美

从文题看,作者似乎要把大量笔墨用在赞美茶花上,但却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朝思暮想、日夜思念首开全篇:“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 ①,想请一位丹青高手画一幅能表现祖国“面貌特色”的画“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这可是个难题” ②,也“就搁下这桩心思”,这个看似与以下二、三段毫无关系的开头,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作者不是开篇点题,而是破题于起笔,点睛于收尾,首尾恰到好处地遥相呼应。正是这个别出心裁的开头,奠定了全篇行文的主线和无处不在的抒情基调。文中不论是对象征祖国大好春色茶花的精雕细琢,还是对象征千千万万“普通之人”的“普之仁”的素描勾勒,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开头浓墨重彩地展开的。虽然三言两语,却恰似凤头般精巧别致,始终把全文的主题定格在题为“茶花赋”,实为“祖国赋”的这条行文主线上,从始贯终,统领全篇,起到了一线串百珠的艺术功效。

二、针线绵密的结构美

全文由茶花——育花人——看花人三个部分有机构成。围绕赞颂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作者从小处着眼,大处着笔,欲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描绘出年轻祖国的美好面貌。因而采用特写镜头、以点带面、一线串三珠式的独特结构:“一线”为自始至终赞美祖国这条线,统领全篇;“三珠”围绕内容布局,依次有序展开,又巧妙过渡递进:先写茶花盛开、美艳无比,“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③应视为第一珠。有两层象征意,一是象征伟大的祖国如春花般美丽动人、生机勃勃;二是象征如花儿一样美好的生活。然后笔锋一转,由景入理,生发议论,引出“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④这一生活哲理,启示人们想象中的美好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懈努力,美好的事物从来都不是“上天”无偿赏赐的,只有不辞劳苦、奋力工作,才有可能拥有美好的一切。接着水到渠成地由眼前景转入对眼前人——普之仁的热情赞颂,表达了作者对普天之下劳动者的敬重之情,视为第二珠;最后结尾画龙点睛,全篇点题,由一群天真烂漫的看花少年,联想到“童子面茶花开了”,象征年轻的祖国如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未来和前程无可限量。由此及彼,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曾让无数爱国者心潮澎湃的名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⑤在笔者内心激荡奔涌而来。虽然两位大家的出发点不同,但英雄所见略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篇尾虽短,着墨不多,却如迅猛奔跑之中的豹尾般刚劲有力,应视为第三珠。放眼全篇,花美、人美、祖国更美,这“三美”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这种看似针线绵密却又处理得恰到好处的结构,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三、曲径通幽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内情与外物的高度融合,既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志,而又能强烈唤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的艺术境界。杨朔坚持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把散文的意境高度诗化地呈现,在《茶花赋》得以完美体现。在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巧妙地布局了“三曲”,以“实”现“虚”,虚实并举、双线并行的独特结构使全文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美妙意境。《茶花赋》顾名思义,写作的重心应该是用朴实无华的叙事手法去写茶花的不同凡响之处。但作者却不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而是先从梅花、玉兰等写起,先闻其香,后观其形,再引出茶花,以诸花之美之盛烘托茶花的至美至盛。让读者不由自主地领略到只有茶花才能体现 “春深似海的诗情”,也只有茶花才能代表“这里最美的春色”。言犹尽而意无穷,细细品味,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光满园、万花竞放的花海之中。从滴水之中可见太阳,这难道不是对伟大祖国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美好春色的高度浓缩吗?这是一曲。在写茶花时,又巧妙地移步换景,引出对养花人普之仁的叙写。透过普之仁,又让读者看到了千千万万为伟大祖国出力流汗、尽心尽力的普通之人,这是二曲。在文尾短短的几行中,作者借助蕴含深义的对话,一方面由一群笑盈盈的看花孩童,想象到“童子面茶花开了” ⑥,这不正是用天真烂漫的孩子寓意伟大祖国美好的明天吗?另一方面,在与普之仁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一语双关,点明题旨,这不正是作者日思夜想、魂牵梦萦地能代表伟大祖国面貌的那幅画吗?这是三曲。全文虽然曲中有曲,但却能丝丝入扣,层层递进,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和流淌着作者发自内心对祖国的赞美之情。通过画一般优美的意境,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再现了时代的侧影,深深打动了读者,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难怪秦牧曾在他的《语林采英》一书中,以《茶花赋》原文的第3、4自然段为例,赞赏其所呈现的独特意境:“它使我们宛如亲临其境,看到了繁花压枝、蝶舞蜂喧的景象,还仿佛闻到了花海传来的阵阵幽香” ⑦作者营造诗一般优美意境的功力不言自喻。

四、洗练清新的语言美

《茶花赋》通篇绝大多数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在自然、质朴的遣词用语中,读罢让人感觉如品美酒,清香满口。“总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⑧,杨朔是这样说的,在创作和艺术实践中,更是这样亲历亲为的。在这篇散文中,经过作家苦心推敲、再三锤炼过的诗化语言,在平淡之中蕴含华美,在明快之中蕴含隽永,将处处抒情,句句赞颂,升华到了极致。如写他一脚踏进国土,“心都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一个“醉”字,把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和日夜思念表现得出神入化;写华庭寺的茶花的句子,不仅仅写出形美、色艳、香浓,更写出了蓬勃旺盛的生机美。又如写华庭寺的梅花、玉兰花等花“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多么灿烂,有香味、有色彩、有灵动。以花色、花香、花美衬托春意盎然、春景醉人。寥寥数笔,一幅百花竞放、五彩缤纷、蜂蝶闹春的春色图便跃然纸上。无独有偶,老一辈散文家冰心曾由衷地赞叹《茶花赋》语句精美时说:“称得上一清如水,朴素简洁,清新俊逸,遂使人低徊吟诵,不能去怀” ⑨。正是这些如诗如画般清新俊美的语言,使这篇经典佳作历久弥新,散发着永久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和影响一代又一代广大读者的重要原因。

每次读罢这篇一枝独秀、魅力四射的美篇,总能给人以形美如花、景美如画、情浓似酒的感觉,无疑更多的后来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将从中受到其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滋养。

注释:

①②③④⑤杨朔:《茶花赋》,《人民文学》1961年第3期。

⑥⑦童静:《政治岩缝中衍生的艺术之花——论“杨朔体散文”艺术追求和政治话语的纠缠与胶结》,河南大学论文,2008年。

⑧张宏图:《真诚的孔孚 真诚的马启代》,《山东电大学报》2001年第4期。

⑨易瑛:《杨朔“诗化”散文再审视》,《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6期。

作者简介:

祁春潮,男,毕业于兰州大学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笔名启航。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让“艺术美”走进语文课堂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